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2001A 史學 (初階)

2022-2023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三 早上10時30分 至 中午12時15分

地點李兆基樓302室 (LSK 302)

語言粵語

課程講師 蕭錦華 (kamwsiu@cuhk.edu.hk)

助教 席煦 (1155091208@link.cuhk.edu.hk)

課程簡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介紹歷史學的基本概念和歷史學家的角色,培養同學研究歷史,進行撰述的基本技能。這些技能包括運用工具指南,尋找研習各類歷史文獻,選定研究題目,確認史料的類別及性質,批判、分析及組織史料證據,掌握歷史撰述的基本原則及其種種體例和學術規範,以及口頭報告、討論的技巧等。本課程亦安排學生參觀圖書館、博物館或檔案館,進行實地考察等。

課程學習成果

同學修畢本課程之後,當能:

  1. 明瞭歷史學的基本概念和歷史學家的角色;
  2. 掌握進行歷史研究的實證方法和技巧;
  3. 明白和遵守歷史撰述的原則,識別各類研究著作的體例和學術格式;
  4. 掌握口頭報告、提問及討論的技巧;
  5. 掌握蒐集史料和考察古蹟的方法,進行學術研究;
  6. 養成對歷史研究的各種課題的批判、分析及創意思維。

課程教學參考資料圖片例

課程大綱

13堂講授課

  1. 通論:史學方法論 (7 Sep)
  2. 歷史、史學與史家 (14 Sep)
  3. 歷史課題之思考及表述技巧 (21 Sep)
  4. 史料之種類、等級及蒐集 (28 Sep)
  5. 圖書館資料、工具書與歷史研究:參觀中大圖書館 (5 Oct)
  6. 檔案館、博物館與歷史研究 (12 Oct)
  7. 史料之鑑定及考證 (19 Oct)
  8. 史料之處理與運用 (26 Oct)
  9. 史事之推斷與重建 (2 Nov)
  10. 口述歷史與歷史研究基本技巧 (9 Nov)
  11. 歷史撰述之原則、體例及學術規範 (16 Nov)
  12. 史家論史舉例(紀傳、編年史學雙璧—司馬遷與司馬光) (23 Nov)
  13. 總結:當代史家(錢穆、余英時、黃仁宇、許倬雲、王賡武、史景遷)與歷史研究趨勢 (30 Nov)
課程評核及作業

課程評核及作業 (Assessment & Assignments)

  1. 學期論文(5000-7000字) 65%
  2. 導修表現 15%

(包括學期論文大綱/論文初稿或未完稿報告各1次/論文評論1次)

  1. 學期中網上選擇題測驗 10%
  2. 探尋文物史料──香港歷史博物館辨別史料工作紙 10%

(若博物館因新冠疫情和限聚令而取消參觀安排,老師將提供相關文獻文物圖片史料,讓同學參考完成工作紙。)

 

評分使用之成績等級描述 (Grade Descriptors)

Grade A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A-

Generall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n all (or almost all)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B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on all learning outcomes, OR high performance on some learning outcomes which compensates for les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others, resulting in overall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Grade C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the majority of learning outcomes, possibly with a few weaknesses. 

Grade D 

Barel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Grade F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n a number of learning outcomes, OR failure to meet specified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導修

2次參觀與12次導修課

 

1) 探尋文獻史料──參觀中大圖書館 (10月5日(Wednesday) 10:30am-12:15pm)

參觀包括:1.歷史資料檢用工作坊;2.圖書館特藏善本文獻簡介。全體同學平均分為A, B兩組進行參觀,分別由老師和助教帶領。若圖書館因新冠疫情和限聚令而取消實體參觀,老師會安排舉行ZOOM網上參觀。

A組

10:30-11:15

圖書館特藏善本文獻簡介

11:30-12:15

歷史資料檢用工作坊

B組

10:30-11:15

歷史資料檢用工作坊

11:30-12:15

圖書館特藏善本文獻簡介

 

2) 探尋文物史料──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 (10月22日(Saturday))

參觀時間:10:00am-12:00pm

 

全體同學同樣平均分為A, B兩組進行參觀,分別由老師和助教帶領。現在博物館暫停導賞員講解館藏歷史文物服務,若稍後恢復該服務而能向同學提供,本課程會預先通知同學。兩組同學都須在參觀過程中完成辨別史料工作紙。若期間同學就作答工作紙有任何疑難,可隨時向老師垂詢。

 

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大堂集合時間:9:45am。

 

(若屆時博物館因新冠疫情和限聚令而取消實體參觀,老師會提供相關文獻文物圖片史料,供同學參考,完成工作紙。)

 

12次導修課安排

 

老師主持所有12次導修課。每次的兩節導修課在講授課堂前後舉行。

 

第1節導修課時間與地點:

星期三 9:30am-10:15am  李兆基樓LSK 302

第2節導修課時間與地點:

星期三 12:30pm-1:15pm  李兆基樓LSK 302

 

參與第1節導修課的組別同學:A1組,A2組,B1組,B2組

參與第2節導修課的組別同學:C1組,C2組,D1組,D2組

 

全體同學自由參與第1-4次的兩節導修課

 

導修1:「課程暨講授課內容、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7 Sep)

導修2:「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14 Sep)

導修3:「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21 Sep)

導修4:「擬定學期論文題目諮詢」導修 (28 Sep)

 

各組同學按照以下安排參與第5-12次導修課

 

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之要求 (Term Paper Outline Presentation Requirement)

同學須在導修課前三日向老師電郵提交約700字學期論文大綱報告,簡介學期論文題目、內容大綱及初步參考書目(包括相關原始史料及近人著作),老師給予意見。

 

導修5:第1節導修課:A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C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12 Oct)

導修6:第1節導修課:A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C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19 Oct)

導修7:第1節導修課:B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D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26 Oct)

導修8:第1節導修課:B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第2節導修課:D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大綱 (2 Nov)

 

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與專責評論同學評論之要求 (Term Paper Presentation & Comment Requirement)

同學須在導修課前三日向老師和專責評論同學電郵提交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然後在導修課堂上報告論文要點,由專責評論同學評論,再由老師給予意見。

 

導修9:第1節導修課:A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B1組同學給A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C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D1組同學給C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9 Nov)

導修10:第1節導修課:A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B2組同學給A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C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D2組同學給C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16 Nov)

導修11:第1節導修課:B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A1組同學給B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D1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C1組同學給D1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23 Nov)

導修12:第1節導修課:B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A2組同學給B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第2節導修課:D2組同學報告學期論文初稿(/未完稿),C2組同學給D2組同學報告論文作口頭評論 (30 Nov)

 

參考書目

* 重要參考書

 

*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張存武、陶晉生編:《歷史學手冊》。台北:食貨出版社,1977。

* 許冠三:《史學與史學方法》(校訂本)上下冊。香港:龍門書店,1975。

林鐵森主編:《中國歷史工具書指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第壹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

* 嚴耕望:《治史答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楊祥銀:《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瞿林東主編:《史學理論的世界視野:外國史學研究》。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朱政惠、胡逢祥主編:《全球視野下的史學:區域性與國際性》。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 蔣竹山:《當代史學研究的趨勢、方法與實踐: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 謝維揚、趙爭主編:《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研究:”古史史料學研究的新視野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市:中西書局,2015。

王希、盧漢超等主編:《開拓者:著名歷史學家訪談錄》。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 王明珂:《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文本與表徵分析》。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中國社會科學院歴史研究所、東方學會編集,渡邉義浩編:《中国史の時代区分の現在》。東京:汲古書院,2015。

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Arnaldo Momigliano)著,晏紹祥等譯:《論古代與近代的歷史學》(Essays in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iography)。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 胡阿祥、顏岸青:《歷史學學術規範與方法論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

*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裏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Huang, Chun-chieh, Rüsen, Jörn, eds.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 An Intercultural Discussion. Göttingen: Vandenhoeck & Ruprecht Gm;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 Wilkinson, Endymion Porter.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Published by th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for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Cohen, Daniel J. and Rosenzweig, Roy. Digital History: A Guide to Gathering, Preserving, and Presenting the Past on the Web.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6.

* Cannadire, D. What Is History Now? New York: Palgrave, 2002.

* Carr, E.H. What Is History? London: Macmillan, 1962.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Online. (Electronic Resourc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 Chicago-Style Citation Quick Guide. 17th edition

https://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home.html

Collingwood, R.G. The Idea of Histor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 Shafer, Robert Jones. A Guide to Historical Method. Homewood,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1974.

* Danto, Elizabeth Ann. Historical Resear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Robert C. W. The Historian’s Toolbox: A Student’s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Craft of History. Armonk, N.Y.: M.E. Sharpe, 2012.

* Bates, Denise. Historical Research Using British Newspapers.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England: Pen & Sword History, 2016.

* Brügger, Niels and Schroeder, Ralph, eds. The web as History: Using Web Archives to Understand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London: UCL Press, 2017.

Brundage, Anthony. Going to the Sources: A Guide to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Writing.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2017.

* Brughmans, Tom, Collar, Anna and Coward, Fiona, eds. The Connected Past: Challenges to Network Studies in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Christ, Georg and Rössner, Philipp R., eds. History and Economic Life: A Student’s Guide to Approaching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Sources. New York: Routledge, 2020.

* Gaskell, Ivan and Carter, Sarah Ann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DuBois, Thomas David and Kiely, Jan, eds. Fieldwork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 Research Guid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2020.

* Schrag, Zachary M. The Princeton Guide to Historical Research.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Blaney, Jonathan, Milligan, Sarah, Steer, Marty and Winters, Jane. Doing Digital History: A Beginner’s Guide to Working with Text as Data.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21.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