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HIST3103 漢代生活史

2022-2023年度 第一學期

時間星期一 14:30 - 16:15

地點李兆基樓 304室 (LSK 304)

語言廣東話

課程講師 謝偉傑 (wickytse@cuhk.edu.hk)

助教 陳偉 (1155110451@link.cuhk.edu.hk)

課程簡介

本課程採取以動態的方式,透過不同的主題,集中介紹與探討在秦漢時期(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三世紀)的中國歷史與文化、當時各階層的日常生活、及其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等,藉以呈現古代中國的不同面相。透過本課程,學員可以認識到秦漢時期人們的生活,以及個人、家庭、社會與國家之間的互動關係,並可培養歷史的眼光和思維,以更寬廣的視野與同情的理解看待事物。

課程大綱

9/5 第一講 導論:秦漢史與生活史的交匯

本週閱讀:

–許倬雲,〈中國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載邱仲麟 主編《中國史新論──生活與文化分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頁25-52。

–杜正勝,〈「日常生活」的背後〉,載《成大歷史學報》61 (2021): 1-45.

 

9/19 第二講 古代中國的時間、空間與人

本週閱讀:

–劉增貴,〈門戶與中國古代社會〉,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4 (1997): 817-882.

–杜正勝,〈中國古代社會多元性與一統化的激盪──特從政治與文化的交涉論〉,載《新史學》11.2 (2000): 1-39.

 

9/26 第三講 身體與相關之禁忌

本週閱讀:

–劉增貴,〈中國古代的沐浴禮俗〉,載《大陸雜誌》98.4 (1999): 153-173.

–林富士,《小歷史──歷史的邊陲》(台北:三民書局,2000),頁149-179。

 

10/3 第四講 生死觀

本週閱讀: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載氏著,《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1995),頁123-144。

–劉增貴,〈天堂與地獄:漢代的泰山信仰〉,載《大陸雜誌》94.5 (1997): 1-13.

 

10/10 第五講 客席演講

 

10/17 第六講 時代思潮

本週閱讀: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 第一卷: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頁323-414 。

–陳蘇鎮,《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第三、四章。

 

10/24 第七講 個人與家族的關係

本週閱讀:

–杜正勝,〈傳統家族結構的典型〉,載氏著《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1992),頁780-800、826-836。

–邢義田,〈從戰國至西漢的族居、族葬、世業論中國古代宗族社會的延續〉,載氏著,《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11),頁396-435。

 

10/31 第八講 個人與社區的互動

本週閱讀:

–邢義田,〈從出土資料看秦漢聚落形態和鄉里行政〉,載氏著,《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2011),頁249-355。

–籾山明,〈漢代結僤習俗考〉,載邢義田、劉增貴 主編,《古代庶民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2013),頁149-170。

 

11/7 第九講 國家權力對個人控制的變化

本週閱讀:

–黎明釗, 《輻湊與秩序——漢帝國地方社會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頁237-278。

–劉欣寧,〈秦漢時代的戶籍與個別人身支配——關於戶籍地的考察〉,載周東平、朱騰主編:《法律史譯評》(第3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86-110。

 

11/14 第十講 訴訟與刑罰

本週閱讀:

–冨谷至 著, 柴生芳、朱恆曄 譯,《秦漢刑罰制度研究》(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頁137-188。

–籾山明 著,李力 譯,《中國古代訴訟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二章。

 

11/21 第十一講 社會流動的途徑與限制

本週閱讀:

–劉增貴,〈漢隋之間的車駕制度〉,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2 (1993): 371-452.

— Anthony J. Barbieri-Low, Artisan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7), pp. 31-66.

–Ma Tsang Wing,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ir Superiors: The Anxiety of Low-Ranked Scribes in the Qin and Han Bureaucracies.”  Asia Major 33.2 (2020): 25-59.

 

11/28 第十二講 軍旅生活

本週閱讀:

–劉增貴,〈居延漢簡所見漢代邊境飲食生活〉,載《古今論衡》3 (1999): 2-18.

–趙寵亮,《行役戍備──河西漢塞吏卒的屯戍生活》(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頁79-115。

–Pengfei Sheng, Michael Storozum, Xiaohong Tian and Yong Wu, “Foodways on the Han dynasty’s western frontier: Archaeobotanical and isotopic investigations at Shichengzi, Xinjiang, China.” The Holocene 30.8 (2020): 1174-1185.

課程評核及作業
  • 學期論文 70%

每名學員必須完成一篇約5500字的論文。論文題目由學員自訂,但必須在撰寫之前得到任教老師或助教的許可。

  • 導修小組報告、評論及討論表現 30%

每名學員均需準時出席導修,進行一次專責報告及一次專責評論,其餘堂次則應該在旁聽的同時參與有關內容的討論。導修評核分數安排:小組口頭報告佔10%,並繳交一份1500-2000字的書面報告10%;專責小組評論 5%;旁聽參與討論5%

注意:因應疫情,本課程有可能因應校方安排而透過網上形式進行。惟課業要求不變,即同學仍需繳交論文與書面導修報告;至於導修環節的口頭報告與討論,則亦轉為以網上形式進行。

告:學員如在論文中被發現剽竊或抄襲,該份論文將被評為零分。如所犯嚴重違規行為,學員本課程的成績將可能被評為不合格,並送交學校紀律委員會處理。如學員對於撰寫論文的學術規範有不認識之處,應儘早向授課老師或助教查詢。

導修

參見Blackboard

參考書目

參見課程大綱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所有組員均須簽署聲明;所有組員(不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撰寫有問題的內容)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