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人大班引導學生積極發言

在百人大班引導學生積極發言

日期:2016年4月25日(星期一)
講者:麥高登教授 (人類學系)
語言:英語

在大班教學裡,老師面對海量的學生面孔,要認識每個學生,只是個不切實際的期望。亦由於學生太多,老師只能單向講授,未能與學生好好交流,故有不少學生只顧把玩手機,甚或進入夢鄉。有說中大學生在課堂表現安靜,但這種印象是否準確反映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其實只要微調教學策略,中大學生亦能踴躍發言和積極投入課堂。
在是次通識午餐聚會,講者將

  1. 示範如何向學生提問,從而啟發學生思考自身,並積極投入課堂;
  2. 分享如何在指定的教學內容裡,達至上述的目標;
  3. 討論如何透過課堂討論,實現老師預設的課堂目標;以及
  4. 闡述引導學生在課堂積極發言的重要性。

 

講者簡介 麥高登教授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已有二十二年,現為該系的系主任。麥高登教授曾獲2014年度通識教育模範教學獎,以及 2001、2014年度校長模範教學獎。麥高登教授的著作包括《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日本人和美國人如何理解他們的世界》(1996)、《全球文化/個人身份:在文化超市中尋求家園》(2000),以及《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2011) 。麥高登教授亦曾合編一系列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日本新世代代溝、跨文化裡的幸福論,以及低端經濟全球化的著作。麥高登教授是美國人類學會轄下東亞人類學研究會的主席,現逢週六於重慶大廈為尋求庇護人士義務授課

報名及查詢:39431973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劉小姐)


中大學生學習上的趨避行爲

大學通識教育部與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合辦

中大學生學習上的趨避行為

日期:2016年4月19日(星期二)
講者:吳偉賢博士 (學能提升研究中心)
語言:粵語

老師在課堂上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反應,甚至喜好,會形成印象。這些對學生的印象,會影響教學。當老師認爲學生用心,會教得起勁;認爲學生上課不積極,則會增設評核及獎懲。當中,一些老師會自覺自己的教學策略因應對學生的不同印象而調整,一些老師則受到影響而不自覺。

 

老師對學生的印象是主觀的,所以有需要不斷檢視調整。如果老師對學生的印象主要來自課堂上的觀察,那課堂外的觀察應是重要參照。由此觀之,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以外的接觸,有積極的教學意義。由於並非所有老師都能在課堂以外接觸學生,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學能提升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連串的學生訪談和統計調查,希望能在課堂以外,從學生角度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爲,當中包括了一些具爭議的博弈學習行爲(strategic learning behaviours) ,如「搭便車」、「屈機」、「抽離」等等。

 

是次通識午餐聚會,是由大學通識教育部及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合辦「博弈學習行為研討系列」的第二講。講者將根據學生選科準則的小型調查,以及反映學生真實學習經歷的學生創作文集,詳析學生在選課和學習時的趨避行爲(approach-avoidance behaviours)。

 

講者簡介 吳偉賢博士曾於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二十多年,期間一直熱衷追求多元教研經驗。他曾教授工程科學,項目管理,通識教育,並指導學術研究及通識研習課題。自辭去教學職務,吳博士回歸教育基本面,思考人從小到老如何學、學甚麽,以及學了又如何。吳博士現供職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從事教與學研究,關注大學學風與學生博弈學習行為。

pdf icon 下載講義(需登入)


在通識科目中以語言的觀點教授文化差異

在通識科目中以語言的觀點教授文化差異

日期:2016年3月14日(星期二)
講者:何志明教授 (日本研究學系)
語言:粵語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同時亦能反映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社會文化及其人民的性格特點。透過語言現象觀察不同地域社會的文化,是社會語言學家致力研究的對象。在通識教育的理念裏,我們重視培養學生具批判性思考能力以達至能舉一反三,將學習成果應用於不同的環境。相比社會學及人類學等人文學科,語言學的研究範圍有時候可能會比較抽象。如何在通識教育中有效地運用語言作為媒體探討與社會文化相關的課題,是値得我們關注的。在是次的通識午餐聚會,講者將

  1. 探討如何運用語言作為媒體在大學通識科目裏教授文化差異;
  2. 以語言學的觀點為基礎,説明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教授與文化相關的議題,並指出以此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以及
  3. 討論如何透過使用比較抽象的理論進行教學以達至理想的學習效果。

講者簡介 何志明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副教授,2014年度通識教育模範教學奬得主。何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後於日本築波大學完成研究院的博士課程並獲得語言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何教授在200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何教授任教大學通識科目UGEC1281 「日本語言文化面面觀」 已有十年。何教授的研究主要包括日語語言學及日語教學方面,焦點特別集中在日語複合動詞的學習問題;港日兩地人士在語言溝通策略上的分歧及透過語言的觀點分析港日兩地人士在文化上的差異。何教授最新著作為2014年出版的《日本文化60詞》。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從博弈學習行為看大學教學的挑戰

大學通識教育部與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合辦

從博弈學習行為看大學教學的挑戰

日期:2016年2月23日(星期二)
時間: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2時00分
地點:許讓成樓701室
講者:吳偉賢博士 (學能提升研究中心)
語言:粵語

你的學生行為表現如何?對於一個盡責的老師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當學生缺席課堂或在課業上表現鬆懈,是否即反映了他們行為不當?會否有可能是學生經過深思熟慮後,才選擇把時間投放在另一些他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當一個學生做事總是拖拖拉拉,是源於他個人欠缺自律,還是反映了他正受其他同學的不當學習行為影響?當小組作業出現搭便車 (free-riding) 的情況,是因為搭便車者逃避工作責任、小組運作出現問題、還是小組課業的分工要求造成了適得其反的結果?

是次的通識午餐聚會,是由大學通識教育部及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合辦「博弈學習行為研討系列」的第一講,主題為運用小組作業教學和評核所面對的挑戰。講者將報告學能提升研究中心於去年一月到八月,就該課題收集的學生意見和經驗,並在會中首播一段於去年十月錄影,有關同學互評機制的學生辯論片段。其後,講者將邀請與會者討論同學互評機制如何影響學生在小組作業裡的博弈學習行為。

講者簡介 吳偉賢博士曾於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二十多年,期間一直熱衷追求多元教研經驗。他曾教授工程科學,項目管理,通識教育,並指導學術研究及通識研習課題。自辭去教學職務,吳博士回歸教育基本面,思考人從小到老如何學、學甚麽,以及學了又如何。吳博士現供職學能提升研究中心,從事教與學研究,關注大學學風與學生博弈學習行為。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


開設或修訂大學通識科目

開設或修訂大學通識科目

講者:王永雄博士 (大學通識教育部副主任)
日期:2015年12月21日(星期一)
英語主講

自2004年起,大學通識科目分為四個範圍,分別為:範圍A 中華文化傳承、範圍B 自然、科學與科技、範圍C 社會與文化,以及範圍D 自我與人文。承蒙全校所有學院四十多個學系全力支持,現時大學通識教育部一共提供了256個大學通識科目。在2014/15學年,大學通識教育部一共開設了273班的大學通識學科,計有一萬六千多學生修讀。

是次聚會特別為有意在2016/17學年增辦或修訂大學通識科目的學系及老師而設。會上我們將說明

  1. 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理念;
  2. 大學通識科目審批的程序及準則;
  3. 提交大學通識科目建議書及庫存科目資料的網上平台 ——GE Course Proposal and Inventory System (GECPI) 的操作方法;以及
  4. 大學通識科目檢討及資料保存的安排。

*有關開設或修訂2016/17學年大學通識科目的詳情,請按此瀏覽

pdf icon 下載講義(需登入)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Orientation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Orientation

講者:梁美儀教授
日期: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
英語主講

The Office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will kick off its new series of GE lunch seminars with an orientation for new GE teachers. We seek your assistance in circulating this invitation to and nominating new GE teachers in your departments to attend this seminar. Besides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GE programme, its expectation and management, they will also have a chance to network with each other. Details of the orientation are as follows:

Themes
Prof. Leung Mei Yee, Director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will brief colleagues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GE programme, its expectations for students, its management, as well as some findings from our recent research on G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t will be followed by a Q&A and general sharing session.

Who should join?
The orientation targets at
i. New teachers who joined the UGE teaching team from 2014/2015 onwards.
ii. Teachers who would like to refresh the features of the GE programme.

pdf icon 下載講義 (需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