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聯合研究中心(JRCCLAL)通過Zoom舉辦了「2020方法與視野:語言學與文學系列講座」第四講。本次講座講題為「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唐詩與題寫名勝的相關問題」,由哥倫比亞大學商偉教授主講,復旦大學陳引馳教授任對談嘉賓,香港中文大學張健教授與北京語言大學馮勝利教授統籌並主持。

講座紀要

初盛唐勃興的「題寫名勝」之作,商教授認為可從多方面加以理解。就形式而言,主要採用近體的體式。就內容而言,則以亭臺樓閣、寺廟道觀等處於名勝之地的地標建築為主題。從題材來看,它與「登覽」、「行旅」、「懷古」、「宴飲」等類別相關。如果更具體地說,其中不少作品可以算作登樓詩,而淵源於體兼狀物與抒情的王粲〈登樓賦〉。

「題寫名勝」是盛唐年間常見的詩歌題材,相關詩歌的研究價值至少體現於詩歌史、詩學史與文化史三大方面。

在題寫名勝的歷史上,商教授認為,初盛唐時期處於特殊的位置。唐代的名勝版圖,一方面由於南北朝的統一而得以重建,另一方面則藉由詩人以詩歌題寫名勝而得到拓展。與此同時,唐代詩壇的版圖也通過詩人參與名勝的題寫而開疆拓土。商教授認為,每一處名勝的題寫系列,便構成了一部微型的詩歌史。因此,題寫名勝的詩歌系列本身,即具備詩歌史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詩學史方面,題寫名勝與中國古典詩學乃至文學批評密切相關。題寫名勝的詩歌所牽涉的詩學命題甚夥,商教授以「即景詩」為例,剖析其基本的假定:為確保作品的真誠性和直接性,我們通常期待詩人即景題詠,現場寫作並完成作品。與此相關,鍾嶸「直尋說」、王國維「不隔說」等詩歌理論所強調的「即目所見,心與物合」,與即景詩寫作的理想範式與經驗基礎實乃一以貫之。題寫名勝的詩歌因而在詩學史上別具意義。

此外,題寫名勝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它因而進入文化研究的範圍。對於題寫名勝與物質文化的關係,商教授指出,相關詩作往往題寫在名勝的建築物上,而題寫的位置、題寫權的歸屬,乃至題寫內容的展覽方式,其背後實則牽涉一套文化空間管理的制度。商教授認為,題寫名勝的詩篇既參與了名勝的構成,也創造出高度文本化的名勝風景。它所引致的結果是:一方面,人們對名勝的觀感為相關詩作所形塑;另一方面,文本化的名勝風景自此具備自我衍生和再生產的能力,甚至反過來重構其所呈現的對象,亦即名勝自身。

李白的個案在題寫名勝的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商教授指出,李白有關黃鶴樓的篇什,可以視為系列作品。這些詩歌之間具有連續性和互文性,既彼此互相呼應,也與前人作品構成對話關係。商教授指出,作為強力詩人(strong poet)的李白在面對先行者的製作時,難免出現哈洛德•布魯姆(Harold Bloom)所說的遲到者的影響焦慮。其〈鸚鵡洲〉一詩,儘管試圖避免從視覺上呈現黃鶴樓,然而詩作所使用的句式乃至語言風格,始終不脫崔顥〈黃鶴樓〉的痕跡。面對黃鶴樓無處不在的影響力,李白甚至訴諸語言的、象徵的暴力,〈江夏贈韋南陵冰〉、〈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搥碎黃鶴樓〉即為明證。

在此一視角下,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特殊意義由此彰顯。作為對崔顥的回應,此詩既有模仿,也有所變化。模仿見於對〈黃鶴樓〉韻腳和句式的沿用,新變處則見於詩人翻空出奇的意圖:首聯「鳳」字三現,李白以更少的篇幅實現了崔詩對「黃鶴」的複沓。商教授指出,這兩首詩的互文關係又見於母題(motif)的繼承,以及主題(theme)的轉變。在這一場詩歌的競技中,掩埋與遮蔽、今與昔、名與實等母題在〈登金陵鳳凰臺〉獲得了一次新的演繹。

對談與提問

講座伊始,商偉教授便強調文本細讀在文學研究的重要性。對此,陳引馳教授在對談環節首先加以肯定,認為通過細讀詩歌文本,不但可窺探詩人的心理,也有助於完整理解詩歌的意義。陳教授認為商教授就「題寫名勝」所做的個案研究,即建基於對相關文本的細緻閱讀。他舉例,商教授將李白「鳳凰臺」詩視為對崔顥〈黃鶴樓〉的回應,並由此上溯至沈佺期〈龍池篇〉,既啟發我們審視不同詩作之間的關係,更為崔詩「白雲」與「黃鶴」的異文問題,提供了另一思考路徑。

陳教授認為,商教授的研究刷新了我們對於唐詩乃至中國詩學觀念的既定看法。先後文本所構成的互文性,使人反思經驗和虛構的詩學命題,以及文字書寫在中國文學、文化傳統中的力量。他引述商教授的觀察:為回應前代的文本傳統和確立己作的特殊性,題寫名勝的詩人其實對詩歌技術多所關注,而非僅僅描摹真實的經驗,因循「自然感發」的美學原則。陳教授認為「題寫名勝」所涉及的「道」與「藝」之間的關係,值得進一步探索。對此,商教授深表認同,認為修辭學素為傳統詩學正宗所忽視。因此,江西詩派作為「修辭派」集大成的代表,應受到學界更多的關注。

提問環節,張隆溪教授指出,題寫行為固有詩人彼此競技的意味,其對確立名勝的作用同樣值得注意。張教授認為王世貞〈登太白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二句,就指出了這個道理。馮勝利教授認為,由於文字書寫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風景一旦為詩化、詩人化、文化化,自此便具有特殊的意義,可見文化與風景的審美息息相關。就商教授提出的「缺席寫作」現象,戴燕教授指出似可上溯至東晉孫綽的〈遊天台山賦〉。另外,就風景的名實關係而言,《文選》「遊覽」類作品亦有所牽涉,戴教授認為或可納入「題寫名勝」的脈絡中討論。其餘來賓分別就中晚唐詩人詩歌觀念的變化、題寫名勝的競技性和地方性等提出問題,商教授就此一一回應。

講座錄影

系列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聯合中心(JRCCLAL)舉辦,講座視頻已在YouTube及bilibili影片分享網站發佈,可以點擊相關鏈接觀看。

  • 第四講:「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唐詩與題寫名勝的相關問題」

    主講嘉賓:商偉教授 對談嘉賓:陳引馳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g4yli77Z/

    https://youtu.be/z5a4XNL2n9M

  • 第三講:「『東方曰夷』『仁而好生』——早期中日韓的交往」

  • 主講嘉賓:戴燕教授 對談嘉賓:汪春泓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K411H7g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UqdW04n64

  • 第二講:「《世説新語》與魏晉『賢媛』傳統」

    主講嘉賓:錢南秀教授 對談嘉賓:戴燕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V411k7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HJmMqr-Kw

  • 第一講:「從中西文藝看人與自然之關係」

    主講嘉賓:張隆溪教授 對談嘉賓:葛兆光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Z4y1p7c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dYieh7FvA

本中心主辦「彩雲若錦·語言學與文學講演系列」

  • 第一講:「上古音研究與古文獻的重新認識」

    主講嘉賓:趙璞嵩博士 對談嘉賓:李果博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z411i79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NmczjiHM0

文:邱家耀

編輯:宋雨婷

視頻剪輯:邱嘉耀

講座助理:盧俊霖、陳康濤、魏紅岩、邱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