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課程
隨着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埃博拉(伊波拉)病毒和近期COVID-19的出現,所有致力於公共衞生範疇工作的人們在為政府提供公共衞生措施和公共教育的建議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有助減輕傳染病在本土和全球傳播的風險。作為公共衞生教育的先驅,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於2009年編訂了香港首個公共衞生本科課程── 公共衞生理學士課程。
除了傳染病以外,還有一系列公共衞生問題威脅着我們的健康和醫療系統的能力,包括氣候變化、慢性病的流行、人口老化,職業安全、濫用藥物、網絡成癮、心理健康、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及醫療融資和醫療服務的可持續性等。公共衞生理學士課程為對公共衞生感興趣的學生在人口健康議題上帶來寶貴的見識,同時燃起學生的熱情。學生可以掌握下列各方面的知識、技能和價值概念:影響健康的社會因素、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健康生活模式、公共衞生法律與道德、生物統計學及流行病學基礎、危急預防及難應變、傳染病學和醫療服務改革等。
天下為公
全球化、流行病、環境惡化、貧窮……影響公共衞生政策和推行的因素不勝其數。今天,很多名牌大學都設有公共衞生課程,為希望成為衞生保健專才的年輕人提供全面訓練。而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首間開辦公共衞生本科生課程的大學。
稀有疾病釀成公共衞生恐慌,香港人也許不言自明。很多時候,科學家還未找到作惡的細菌,感染可能已蔓延,肆虐至不易收拾的局面。為了確保大家保持警覺,我們應該在公共衞生教育上多做工夫。
推廣公共衞生需要各種各樣的技巧和協調,所以公共衞生課程涵蓋的學科甚廣,包括生物統計、環境衞生、社會與行為科學、衞生服務、公共衞生政策、管理、法律,以及工程。
「我們為立志成為公共衞生專業人員的人才提供學習機會,培養他們在管理衞生服務的知識和技能、控制及預防傳染病,以及向未來世代提倡健康生活政策的制定作全局規劃。」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教授說。
何珈其是近年的畢業生,很滿意課程的廣度和深度。
珈其說:「學習很全面,我對公共衞生在社會上的角色有很完整的認識。除了生理因素外,社會、環境和政治問題都可以引致疾病的出現和傳播。公共衞生的專業人員因此必須不囿於成規,以新思維的策略處理公共衞生問題和制定解決方案,並且評估政策和措施的成效。」
制訂公共衞生政策可以是冗長及富爭議的,辯論過程可以無休無止,有時要尋求國際合作。珈其很幸運,曾經遠赴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採訪不同國家的衞生專家和決策者出席的會議。
「我很開心可以出席國際性會議,撰寫有關國際及醫護議題的文章。中大的訓練很有用,有助我從這次聯合國之行中學到更多。」
中大的課程把課堂上的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得天衣無縫。
黃教授說:「除了課堂學習,體驗學習和國際經驗也是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可從這些活動中對公共衞生會有更透徹和全面的了解。」
舉例說,學生可以參加交換計劃,到海外大學學習一個學期。學院也組織暑期考察團。
在專業發展方面,學生必須完成一百小時的實習。學院也委派導師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的意見,更為每年級的學生委任協調員,促進他們的學業和個人發展。
對珈其來說,修讀公共衞生課程引領他接觸到不同範疇的知識,對他的專業和個人成長都很有用。他呼籲聰明好學、立志在醫護行業發展的年輕人踴躍報讀。
刊登時間:2017年 夏
最後更新:2021年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