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study-shows-distinct-gut-microbial-profile-associated-with-long-covid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medicine-study-shows-distinct-gut-microbial-profile-associated-with-long-covid

中大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息息相關

新冠肺炎引致的長期綜合後遺症,又稱「長新冠」,指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數周至數月後出現的併發症或持續症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細菌失衡與出現「長新冠」的風險息息相關。有關研究結果剛在權威醫學期刊《Gut》發表。

 

超過75%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長新冠」

 

「長新冠」的國際定義指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毒清除後,至少有一種症狀持續四周或以上。根據中大醫學院的研究資料,76%新冠患者康復後6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症狀,當中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31%)、記憶力差(28%)、脫髮(21%)、焦慮(21%)和睡眠困難(21%)。

 

「長新冠」患者有明顯的腸道微生態失衡

 

研究團隊發現,「長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異常,「好菌」明顯較少,而「惡菌」則較多。相反,沒有後遺症人士的腸道微生態則較豐富及多樣化,與從未染疫人士的相似。團隊並發現,「長新冠」患者在年齡、性別、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以及感染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等多方面均與沒有出現後遺症人士並沒有分別,反映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導致「長新冠」的主因。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腸道細菌失衡與不同類別的新冠後遺症之間的關聯,包括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皮膚(脫髮)、肌肉骨骼和疲勞。研究結果發現,多達81種腸道細菌與多種新冠後遺症有關,當中不少細菌更與三種或以上持續症狀有密切關聯。此外,團隊又發現「長新冠」患者腸道中缺少了幾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包括青春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假小鏈雙歧桿菌,而患者入院時的腸道微生態失衡狀況是導致日後出現「長新冠」的主要因素。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指出:「這是全球首個研究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持續性腸道微生態失衡,而這現象很可能是導致出現後遺症的重要原因。我們發現個別的腸道細菌種類與某些後遺症有特別關聯,顯示分析腸道微生態或可預測新冠肺炎後遺症。」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總結:「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可以預測出現後遺症的風險。全球有數以百萬計人士感染新冠肺炎,此項研究顯示透過調節腸道內的細菌,可以促進患者痊癒及減少新冠肺炎後遺症出現。」

 

是次研究由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研究種子基金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InnoHK資助。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研究團隊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細菌失衡與出現「長新冠」的風險息息相關,超過75%新冠患者會持續出現記憶力差、脫髮及疲勞等症狀。圖為由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左一)及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右一)領導的研究團隊。

腸道微生態與「長新冠」兩者關係示意圖

腸道微生態與「長新冠」兩者關係示意圖。

 

更多新聞稿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中大發現新冠患者的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 八成新冠患者出現「長新冠」症狀 腸道微生態失衡成關鍵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證有「長新冠型腸道微生態」利用腸道微生態可準確預測、診斷及治療「長新冠」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幼兒成為新冠病毒「隱形傳播者」的風險不容忽視 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偏高 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極長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優化腸道微生態有望提升新冠疫苗安全及成效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有肝臟受損問題 建議監測患者肝功能 及早發現病情惡化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成功研發益生菌配方平衡腸道微生態 有望增強免疫力

研究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大型臨床研究證中大腸道微生態配方 (SIM01) 能減新冠及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風險

研究
中大研究建議本港安老院舍應維持現有防疫措施

中大研究建議本港安老院舍應維持現有防疫措施

研究
中大港大研究發現新冠口服藥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近八成 並可顯著減低門診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中大港大研究發現新冠口服藥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風險近八成 並可顯著減低門診患者入院率近九成

研究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中大成功開發實時生物信息平台評估新冠疫苗效用 針對變異病毒 準確度達95%

研究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中大醫學院獲醫管局支持開展香港首個大型長新冠研究 協助政府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

研究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 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疫後抗拒「重回正軌」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中大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加強劑有效提高母乳中新冠病毒抗體 保護年幼嬰兒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第三劑疫苗是高危群組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

中大研究顯示第三劑疫苗是高危群組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已接種疫苗人士 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能對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產生更強烈和更廣泛的中和病毒抗體反應

研究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與中大醫院合作 進行香港首個專為新冠肺炎研發的口服藥物臨床研究

中大臨床研究中心與中大醫院合作 進行香港首個專為新冠肺炎研發的口服藥物臨床研究

研究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研究
中大醫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舉辦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 目標為2,000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

中大醫學院聯同九龍城民政事務處舉辦社區學童疫苗接種計劃 目標為2,000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

健康推廣計劃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吸煙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吸煙增加患上新冠肺炎的風險

研究
中大港大幹細胞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機制

中大港大幹細胞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機制

研究
一月七日起重啟部分嚴謹社交距離措施後的香港疫情估算

一月七日起重啟部分嚴謹社交距離措施後的香港疫情估算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第三劑復必泰疫苗能提供足夠抗體 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第三劑復必泰疫苗能提供足夠抗體 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

研究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 Omicron 可大幅減低復必泰疫苗的病毒中和能力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 Omicron 可大幅減低復必泰疫苗的病毒中和能力

研究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中大港大聯合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桿菌」可加強新冠疫苗成效

研究
中大研究揭示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新機制和治療方法

中大研究揭示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新機制和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訂立標準的實驗設置有助確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表現

中大研究顯示訂立標準的實驗設置有助確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表現

研究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中大發現新冠疫情期間本港學童近視發病率為疫情前2.5倍 研究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及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為主因

研究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 僅4分之1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有意於未來半年接種 必須盡快增加接種誘因

研究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中大醫學院推算全港約有二萬名未被發現新冠感染者 研究證實本港所有疫苗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 呼籲透過接種疫苗得到保護

研究
中大與港大醫學院帶領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丙肝藥物可治新冠肺炎

中大與港大醫學院帶領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丙肝藥物可治新冠肺炎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中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可經母體傳至胎兒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國際合作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政府在推動新冠疫苗接種上扮演最重要角色

研究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中大證實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檢測新冠肺炎安全、簡易及準確度高 適用於不同年齡層 提倡廣泛使用以達更佳疫情監測效果

研究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失衡情況與新冠患者類似 中大研發「微生態免疫力配方」證有效促進新冠患者康復 有望提升市民免疫力

研究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中大研究顯示社區接觸環境對新冠肺炎傳播起關鍵作用 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研究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中大證新冠嬰孩患者糞便帶病毒 可成隱形傳播者 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致力為嬰幼兒作糞便檢測

研究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研究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中大招募三千港人 偵查隱性新冠感染 拆解防疫關鍵

研究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中大醫學院為機場抵港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 首階段以兒童及嬰孩為目標 助揪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形個案」

臨床服務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中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於呼吸道清除後 仍存留於糞便 計劃為檢疫中心隔離人士化驗糞便 及早揪出「隱形個案」減社區傳播風險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社區研究」結果

研究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嬰兒腸道菌群影響一生 中大團隊研「三歲定八十」之謎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中大研究發現每5名糖尿病患者中 1人因脂肪肝引致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