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lo-kwee-seong-integrated-biomedical-sciences-building-opened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lo-kwee-seong-integrated-biomedical-sciences-building-opened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天(8月29日)舉行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員、羅桂祥基金主席羅德承博士、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羅友禮先生,以及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大樓以已故維他奶集團及羅桂祥基金創辦人羅桂祥博士命名,以答謝羅桂祥基金鼎力支持中大的發展,包括在生物醫學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逾150名嘉賓及大學成員出席典禮,場面熱鬧。 

 

一眾嘉賓主持大樓揭幕儀式:(左起)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羅桂祥基金董事陳羅慕連女士、羅桂祥基金董事羅開敦先生、羅桂祥基金主席羅德承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員、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羅友禮先生、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羅桂祥基金董事羅慕貞女士、羅桂祥基金董事羅慕玲女士。

一眾嘉賓主持大樓揭幕儀式:(左起)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羅桂祥基金董事陳羅慕連女士、羅桂祥基金董事羅開敦先生、羅桂祥基金主席羅德承博士、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員、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羅友禮先生、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羅桂祥基金董事羅慕貞女士、羅桂祥基金董事羅慕玲女士。

沈祖堯校長致歡迎辭時,衷心感謝羅桂祥基金對大學的支持,他表示:「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的落成,標誌著大學正式開發三十九區成為主要科研樞紐,為大學的科研發展揭開新一頁。我們將充分利用大樓的優質資源,致力發展成為本港以至亞洲首屈一指的生物醫學研究重鎮,推動健康科學的發展,造福人類。」 

中大是一所研究型綜合大學,在不同的教研領域中成就非凡,蜚聲國際。為配合校園發展計劃的建議,大學以集群式分區發展概念組織各學科的教研活動,其中,大學致力發展校園北部三十九區地段為主要科研基地,亦是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座落之處。大樓於本年首季落成啟用,建築面積達18,264平方米,樓高九層,設有以主題劃分的開放式實驗室、示範實驗室、研討室、思研廳、會議室、優閒區、行政辦公室等。 

 

沈祖堯校長致辭。

沈祖堯校長致辭。

高永文醫生致辭。

高永文醫生致辭。

高永文局長讚揚中大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他表示:「我很榮幸見證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開幕,標誌著中大科研發展的重要里程。中大生物醫學學院積極發展的五個主題研究組,與政府推出主題研究計劃的理念相符,有利於轉化及跨學科研究,促進香港長遠發展。我深信,大樓將充分發揮中大的雄厚科研實力,提升香港、亞洲以至全球的生活質素。」

2010年,羅桂祥基金惠贈港幣一億五千萬元予中大,其中三分之一的捐款用作成立「羅桂祥生物醫學研究基金」,用以支持農業方面的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包括大豆及其他主糧食品的研究。羅桂祥基金主席羅德承博士在致辭時表示:「基金會、羅氏家族和我很高興與中大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我衷心希望大樓可進一步促進生物醫學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並祝願中大取得更多科研突破,為社會創造知識。」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羅友禮先生表示:「維他奶今年踏入七十二週年,一直秉持先父的創辦理念,視促進大眾健康為首任,提供優質而價錢合理的營養食品。我們期望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的落成,可為社會培育更多生物醫學方面的年青科學家,為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 

 

羅德承博士致辭。

羅德承博士致辭。

羅友禮先生致辭。

羅友禮先生致辭。

先進設備輔助尖端生物醫學及藥劑學研究

大樓的主要用戶為生物醫學學院,配備先進的生物醫學儀器,讓研究人員採用不同領域的前沿科技,包括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及生物資訊學等,研究人類各種常見疾病的基本原理及發病機理,從而提升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理。學院的五個重點研究領域包括癌症與炎症;神經退化、發育及修復學;生殖、發育及內分泌學;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以及血管及代謝生物學。實驗室採用開放式設計,讓不同專業的科研人員輻輳於此,有助從事跨學科研究,進一步鞏固中大作為生物醫學科學研究重鎮的領導地位。 


藥劑學院則位處大樓八樓全層,配備先進的藥物分析及製藥儀器,輔助藥劑學專家及研究人員研究新品種的藥物,為尚未能根治的疾病尋找治療方法,同時確保現有藥物的安全及質量。
 

A group photo of guests after the lion dance performance.

一眾嘉賓於醒獅表演後合照。

 
嶄新實驗動物存養中心

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設有嶄新的實驗動物存養中心及飼養設施,除設有專用實驗操作室、外科手術室及附特別設備的房間作動物行為的實驗外,亦配備了最優質的籠具,以及自動化清洗及消毒籠具的儀器。中心內所有房間都可獨立調節溫度、光源、濕度、氣壓,以配合不同研究需要。由專業人員管理的海洋飼養區,存養了非洲爪蟾及斑馬魚,並設有微型注射室,以供研究人員進行實驗。

 

安全及節能的研究空間

憑藉出色的環保效能,大樓設計榮獲香港環保建築協會評為最高規格的白金級別。大樓採用南北座向,並於外牆設置根據入室光線強度及角度而特製的遮陽篷,有效減低因陽光直接照射所產生的熱力。大樓的中央區域冷卻系統節能兼具成本效益,足以應付大樓以至鄰近建築的空調需求。其他環保設計包括於外牆的垂直綠化植物、自動感應的照明系統、可調節新鮮空氣的二氧化碳感應器等。 

 

逾150名嘉賓及大學成員出席典禮,場面熱鬧。

逾150名嘉賓及大學成員出席典禮,場面熱鬧。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院長陳偉儀教授向嘉賓介紹大樓的先進設施。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院長陳偉儀教授向嘉賓介紹大樓的先進設施。

T為提供一個安全的教學和科研環境,大樓設有完善的實驗室控制系統及緊急應變系統,緊急系統一旦啟動,通風系統會自動補充足夠的新鮮空氣,並發出警報,提醒師生及研究人員切勿進入實驗室。不同區域均設有獨立式氣壓控制系統,將實驗室維持於負壓環境,避免實驗室氣體排放到其他公共地方。實驗室內配備超過80多部生物安全櫃與排風櫃,大樓天台更備有排煙櫃專用排風扇,把氣體安全排放。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活動照片及影片:

https://www.cpr.cuhk.edu.hk/tc/events_recap_detail.php?1=1&id=78&s

更多新聞稿

中大發現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神經結構 有助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

中大發現促進關聯記憶形成的神經結構 有助更深入了解腦部疾病如何損害記憶

研究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研究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研究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研究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20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9/20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收生
中大醫學院回應對中大(深圳)成立醫學院的網上聯署

中大醫學院回應對中大(深圳)成立醫學院的網上聯署

回應
中大醫科收7科40分 延攬更多更全面的未來醫生 2019學年推「學生自主課程」 更具彈性豐富學醫經歷

中大醫科收7科40分 延攬更多更全面的未來醫生 2019學年推「學生自主課程」 更具彈性豐富學醫經歷

收生
李嘉誠基金會啟動《愛能助》兒童癌症項目 資助兒童罕見癌症

李嘉誠基金會啟動《愛能助》兒童癌症項目 資助兒童罕見癌症

捐款
中大獲香港賽馬會捐助近七千八百萬港元 為全港3萬名兒童提供全面眼科檢查及眼科醫生顯微手術培訓

中大獲香港賽馬會捐助近七千八百萬港元 為全港3萬名兒童提供全面眼科檢查及眼科醫生顯微手術培訓

捐款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中大率先將「文物觀賞」融入醫學教育 效法耶魯醫學院模式 提升觀察及表達能力 裨益臨床診症

教育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里程碑
中大開展國際大型網上課程平台Coursera首個英語中醫課程 普及教育助推廣中醫藥至全球

中大開展國際大型網上課程平台Coursera首個英語中醫課程 普及教育助推廣中醫藥至全球

教育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7/18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中大醫學院公布2017/18年度醫學士課程收生成績

收生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呂志和卓越青年學者獎勵計劃」正式成立 逾千萬港元獎學金助優秀醫學生海外深造

香港中文大學「呂志和卓越青年學者獎勵計劃」正式成立 逾千萬港元獎學金助優秀醫學生海外深造

捐款
中大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開幕 公布最新研究揭示血管生成素2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有密切關係

中大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開幕 公布最新研究揭示血管生成素2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有密切關係

捐款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研究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中大再獲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支持新生兒篩查服務 新增「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檢測

捐款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中大成立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 促進醫學及工程跨學科合作 轉化尖端科技至臨床應用

捐款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就學生罷課的立場聲明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就學生罷課的立場聲明

回應
中大與哈佛合作推動公共衞生教學及研究 促進人類健康福祉

中大與哈佛合作推動公共衞生教學及研究 促進人類健康福祉

國際合作
中大取錄22名學生修讀亞洲首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計劃」

中大取錄22名學生修讀亞洲首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計劃」

收生
中大與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攜手合作 於本港率先推出新生兒代謝篩查計劃

中大與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攜手合作 於本港率先推出新生兒代謝篩查計劃

捐款
中大優秀醫科學生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

中大優秀醫科學生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

醫學教育
中大舉行呂志和臨床醫學大樓命名典禮

中大舉行呂志和臨床醫學大樓命名典禮

里程碑
中大利榮傑高等眼科培訓及教育中心今天正式開幕 配備最先進眼科診斷技術及培訓設施

中大利榮傑高等眼科培訓及教育中心今天正式開幕 配備最先進眼科診斷技術及培訓設施

捐款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國際合作
中大青少年泌尿治療中心今天開幕

中大青少年泌尿治療中心今天開幕

捐款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