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与理大携手在威院推行24小时远程中风溶栓治疗服务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合作,利用流动影像传讯系统,协助脑神经科医生在非办工时间遥距为中风病人作评估及诊断,以便进行急性中风溶栓治疗。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于2012年5月起利用此技术为病人提供24小时急性中风溶栓治疗服务,令院内接受溶栓治疗的人数比以往增加达3倍,有关技术最近更在新加坡获颁发亚太区HIMSS-Elsevier 数码医疗杰出资讯及传讯技术奖。

(左起)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副教授梁慧康医生、威尔斯医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副顾问医生苏蔼欣医生及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邓福禧博士发布最新远程中风溶栓治疗服务如何利用流动影像传讯系统,协助脑神经科医生在非办工时间遥距为中风病人作评估及诊断。
脑中风是中国第一大杀手,每年造成逾一百五十万人死亡。在香港,每年有超过二万名中风病人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当中有三千多人死亡,数以万计病人因而伤残。溶栓治疗(俗称通血管)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如病人在病发后的黄金三小时内接受治疗,其康复机会可增加三成。但溶栓治疗属高风险治疗,必须由脑神经科专科医生诊断病情及评估风险后才可进行。鉴于香港脑神经科医生人手短缺,本港大部分医院未能提供24小时中风溶栓治疗服务。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与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合作,利用由理大研发的流动影像传讯系统,推行远程中风治疗。透过专用软件及轻便的平板电脑或手提电脑,脑神经科医生能在非办工时间遥距为中风病人作诊断及提供专业意见。

中大梁慧康医生表示远程中风溶栓治疗服务有助纾缓香港脑神经科医生短缺问题,并提升中风治疗成效。

理大邓福禧博士表示利用流动影像传讯系统进行的远程诊断,其成效及安全性与驻院脑神经科医生的现场诊断相若。
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是香港首间利用流动影像传讯系统为病人提供24小时急性中风溶栓治疗服务的医院。如中风病人到达医院时,驻院脑神经科医生未能即时诊治,便由其他非驻院当值的脑神经科医生利用该系统遥距为中风病人作诊断。由2012年5月推行服务至今,已为81名急性中风病人进行远程诊症,其中53名病人接受了溶栓治疗,比以往增加达3倍。当中有19名病人(35.8%)在接受溶栓治疗三个月后接近完全康复,7名病人(13.2%)只有轻微残障。
理大邓福禧博士表示:「利用流动影像传讯系统进行的远程诊断,其成效及安全性与驻院脑神经科医生的现场诊断相若。」中大梁慧康医生亦表示:「此项技术有助纾缓香港脑神经科医生短缺问题,并提升中风治疗成效。」

远程中风溶栓治疗服务获颁发亚太区HIMSS-Elsevier数码医疗杰出资讯及传讯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