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率先将「文物观赏」融入医学教育 效法耶鲁医学院模式 提升观察及表达能力 裨益临床诊症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医学院与中大文物馆今日宣布携手推出「文物观赏课程」,以提升医科生的观察及表达能力。有关安排启发自美国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医学院的同类课程,透过让学生鉴赏文物馆的丰富馆藏,提升他们在视觉分析、触感及形状观察上的敏锐度,以及将观察所得的资料表达及作出逻辑推理时的能力。耶鲁大学的研究数据显示,在需要利用医学影像作出诊断的测试中,曾受相关训练的医科生表现较没有接受相关训练的医科生出色。
中大医学院教学理念兼融「艺术」与「科学」
良好的观察力是成为一位医生的基本条件,而这种技能可以透过反覆训练来提升。中大医学院联同拥有逾15,000件丰富馆藏的中大文物馆合作推出新课程,强调「眼见(seeing)」与「判释(interpretation)」之间的分别,学生先从观察文物取得资讯,再透过理解这些资讯而作出结论,这与医生要从观察患者的徵状作出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的过程相当类似。
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认为,此课程能够把「艺术」与「科学」的教学融为一体。他表示:「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装备自己成为一个好医生,医科生在学习的阶段,不单要追求医学知识,更应该涉猎不同的学科及范畴,扩阔自己的眼界。我相信这课程能促进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跨学科交流,藉着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及接触,让他们更懂得欣赏历史和文化,从而对『人』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帮助他们有更全面的发展,在将来可以更好的照顾病患。」
耶鲁大学经验显示文物欣赏有助培训医科生
过去20年来,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 (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开创了一个以博物馆为基础的课程,透过训练医科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检测和诊断疾病的能力。
近年一项於医学期刊《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90名耶鲁大学医科生被随机分成3组,当中一组参加2.5小时的艺术欣赏课程,其余两组则分别被安排出席一个有关解读X光片的讲座,或只参加一个有关病人评估的课程。所有学生於参加有关课程或讲座之前及之后,均需要接受测试以评估他们描述一些皮肤疾病影像时的表现。结果显示,参加艺术欣赏课程的一组学生有逾60%在进行训练后获得理想的测试成绩,而其余两组则只有约30%的学生测试成绩理想。有见於此计划的成效,有关课程现已成为耶鲁大学医学生的必修课。
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表示:「耶鲁大学的经验显示艺术欣赏有助训练医科生。故此,中大文物馆亦期望透过与医学院合作,藉着大学的丰富艺术馆藏,为医科生提供『体验式学习 (experiential learning)』,透过文物欣赏的过程,提升他们的观察、触感、表达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助医科生体会「眼见」与「判释」的分别
中大医学院与文物馆合作的「文物观赏课程」将於2018-2019学年推出,由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 (常务) 赵伟仁教授及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领导。3小时的教学课程将会在中大文物馆的鉴赏室内进行,为修读此课程的一年级医科生提供实践训练,让他们观察和处理特别为这课程而拣选的艺术文物。教员随后会引导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和触及的文物内容,并就不同见解进行讨论,透过密切观察从而更深入了解文物呈现的讯息。
本身是上消化道微创手术的权威,同时师承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擅长绘画中国花鸟的赵伟仁教授,分享国画艺术与外科手术的异曲同工之妙。他表示两者都需要高度专注、良好的规划和手眼协调。国画使他能更好地明白病人的需要。赵教授指出:「於临床上,医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触感,以清晰地表达他们在病人身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情况,许多时甚至要超越病人的表徵,寻找额外证据支持我们的结论。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医科生的『观察力』、『触感』、『逻辑推理』,以及『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今次由中大医学院和文物馆合作推出此崭新课程,正是希望让学生透过欣赏文物,深切体会『眼见(seeing)』与『判释(interpretation)』之间的分别,帮助他们日后在诊症时更懂得观察和查问病人的徵状,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给病患最好的照顾。」
![中大医学院与中大文物馆携手推出「文物观赏课程」,以提升医科生在观察、手部触感及表达方面的能力。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表示,此课程能够把「艺术」与「科学」融为一体,帮助医科生有更全面的发展,在将来可以更好的照顾病患。](/20221130080602im_/https://www.med.cuhk.edu.hk/f/press_releases/298/2573/0p0/20180708_pic2.jpg)
中大医学院与中大文物馆携手推出「文物观赏课程」,以提升医科生在观察、手部触感及表达方面的能力。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表示,此课程能够把「艺术」与「科学」融为一体,帮助医科生有更全面的发展,在将来可以更好的照顾病患。
![Being a Lingnan painter under the tutelage of Professor CHAO Shaoang, Professor Philip CHIU (left) expressed that the mastering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surgical skills play the same tune, both require high concentration, good planning and hand-eye coordination. Chinese painting helps him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ed of patients.](/20221130080602im_/https://www.med.cuhk.edu.hk/f/press_releases/298/2573/0p0/20180708_pic1.jpg)
本身是上消化道微创手术的权威,同时师承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擅长绘画中国花鸟的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 (常务) 赵伟仁教授(左)认为,国画艺术与外科手术的异曲同工之妙,是两者都需要高度专注、良好的规划和手眼协调,而绘画亦使他能更好地明白病人的需要。
![Professor Josh YIU (right), Director of the Art Museum at CUHK, states that the new programme will provide hands-on training for students to look at and handle artworks that are specifically chosen. Medical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describe what they see and feel, and to discuss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thereby understanding both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close observations. The artwork presented in the upper photo is the Fan Painting “Hunting” of Ju Lian, while the one presented in the lower photo is the ritual vessel dou.](/20221130080602im_/https://www.med.cuhk.edu.hk/f/press_releases/298/2573/0p0/20180708_pic3.jpg)
![Professor Josh YIU (right), Director of the Art Museum at CUHK, states that the new programme will provide hands-on training for students to look at and handle artworks that are specifically chosen. Medical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describe what they see and feel, and to discuss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thereby understanding both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close observations. The artwork presented in the upper photo is the Fan Painting “Hunting” of Ju Lian, while the one presented in the lower photo is the ritual vessel dou.](/20221130080602im_/https://www.med.cuhk.edu.hk/f/press_releases/298/2573/0p0/20180708_pic4.jpg)
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右)指出,新课程会让学生观察和处理特别拣选的艺术文物,教员随后会引导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和触及的文物内容,并就不同见解进行讨论,透过密切观察从而更深入了解文物呈现的讯息。 上图展示之文物为居廉的「扇面人物图」;下图展示的文物为「清嘉庆蓝釉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