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page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廿二)醫生,為何我不想對你坦白?

 

這個星期六早上,在病房遇到年青醫生Jason,見他垂頭喪氣地翻閱病人纪錄。這個小伙子是性情中人,他的表情告訴我一定發生了甚麼事情。

 

「Jason, 我可以幫得上嗎? 」 我拍拍他的肩膊。Jason 抬起頭,「噢!陳院長!」 他從椅子彈了起來。我示意他放鬆點,於是他繼續說:「還記得那個患有克隆氏症的女學生Annie嗎?她昨晚因小腸穿孔入院,現今還在手術室,情況十分嚴重。」說到這裏,Jason滿肚怨屈說:「上個月我才在診所見過她,她還告訴我一切如常。翻查Annie過往半年的覆診紀錄也沒有甚麼異樣,發炎指數也不是很高,祗是她一向瘦削,每次覆診都有同事要求她要多進食,她都表示會盡力。直至昨晚遇上Annie的母親,才知道Annie每次進食都感到肚痛,所以不願多吃。但她竟然不告訴我們,自行服用甚麼古方……」說到這裏,Jason滿是心有不甘的。

 

於是我問他:「Jason,可曾想過病人為甚麼不願意對我們坦白?」 Jason立刻自辯:「我從來沒有責駡病人啊!」我笑道:「不用緊張,我不是怪責你。祗是我們以為病人對醫生坦白是理所當然,卻不知道我們往往成為病人的絆腳石,其實有很多原因令病人不願意對我們坦白。」

 

【醫生,你很遙遠】


早上巡房,醫生經常是站得老遠的,推着盛載了病人紀錄的手推車從病房頭跑到病房尾,彷彿填寫了一個又一個的排板就等同向病人問診。在門診部,醫生總是忙於輸入病人資料、安排化驗、編印藥單和預約覆診,完成這些指定動作便是處理了一宗轉介。在這種流水作業的環境中,不少病人覺得多說也没用,祗因他們覺得身旁的醫生實在太遙遠了。

 

【醫生,你不明白】


一個大清早,有位婆婆很焦慮地等待她的醫生巡房。好不容易醫生來到她跟前,婆婆便急不及待說:「醫生,昨晚我旁邊的婆婆死了,我害怕得整晚不能入睡,可以讓我出院嗎?」 醫生冷静地回答:「病房每天都有病人過身,有甚麼可怕?妳很快便會習慣。現在妳血液的鈉質偏低,待數字回復正常才出院吧!」過了兩天,這婆婆終於捱到出院了。自此以後她不敢對醫生說身體不適,恐怕要再次入醫院擔驚受怕。

 

【醫生,你幫不了】


一個八十多歲長期服用薄血藥的婆婆因腦出血昏迷,入院前她原來經常使用一些不明來歷的中藥,混合中西藥物引致不良反應是今次腦出血的原因,祇是醫生從來沒有察覺她同時服食中藥。「醫生,我媽媽不是存心瞞着你服用中藥的,但她服了西藥後感到發散得很辛苦,祗因屢醫無效,以為可用中藥調理身體,怎會想到後果這麼嚴重!」以上一番話是出自這位病人的女兒。

 

【醫生,我怕令你失望】


其實許多病人都十分積極,盡力地達到醫生對他們的要求,祗是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Jason的病人Annie是個很好的例子,她明白注重營養是很重要,但肚痛令她不想進食。這症狀是由於克隆氏症導致小腸收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發炎指數也未必上升。也許Annie的苦衷是可以諒解的,要坦白告訴醫生並不容易,不單是怕因此而要承受辛苦的小腸檢驗或加重藥物,她更不希望自己永遠都是醫生眼中的失敗者,唯有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决問題。

 

病人對醫生坦白並非理所當然的,每個病人都有他的難言之隱。撫心自問,我們的態度會否给予病人壓力呢?坦白是建基於病人對我們的信任,信任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諒解、包容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