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十九)俯首甘為孺子牛
過往兩星期,被視為「尖子跳級制」的醫學課程引起教育及醫學界廣泛討論。我收到很多問候和打氣的短訊,當中不少都想知到我對事件的感想。我衷心感謝大家對我的關心和支持的同時,亦很想藉此機會分享一下我在這事件上的反思。
現今本地的教育制度,是讓中學生多一年的大學教育,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身為中文大學的畢業生,我支持母校四年制的教育理念,因為全人教育正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藉着這額外的一年,同學有更多機會接觸本科以外的知識,培養更成熟的品格和思考方法。
然而在這三三四的教育制度下,我們是否可以讓少數同學追求不同的學習和經歷?這些同學願意付出額外努力,例如利用暑假修讀課程,讓他們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去追求更廣更深的學問。
我有幾位很優秀的學生,他們獲得大學豁免部份課程,加上在暑假修讀額外學分,便以一年時間完成了首兩年的課程。他們利用騰出來的一年,根據自己的抱負各自發展,有同學到外國做交換生,有同學參加了一個碩士研究課程,也有同學計劃到非洲學習人道救援工作。這些同學比他人走了更遠的路,是因為他們自己付出額外努力,院校並沒有為他們提供速成或八折課程。
這一類的同學畢竟祗屬小數。但從最近傳媒報道及社會上的討論,反映出這種教育模式還需要多點時間去溝通及尋求共識。
【我有一個夢】
多年來我對教育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栽培優秀的年青人成為未來的僕人領䄂 (servant leaders)。
正如耶穌所說:「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要當領袖,先要學會服侍他人。每個社會都太需要具有這種質素的領袖。面對優秀的年青人,我覺得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傳授甚麼高深的知識或技能给他們,而是如何建立謙虚的態度,讓他們認識到天地之大,明白自己是何其渺少;讓他們知道成功不單靠奮鬥與爭取,也懂得承傳與奉獻。
在多年的行醫生涯中,我遇過不少絕頂聰明的人。人愈是聰明,就愈需要學做人,這些知識以外的質素是靠經歷、體會和實踐一點一滴積累得來的。因此,我一直鼓勵醫學院的同事幫助學生爭取更多機會實習及海外交流,加強閱歷。
【給同學平等機會】
有人說得好:「多撥資源給資優學生是可以理解,但僅以一次公開試成績來界定如何分配資源是不公平的。」
還記得小時候,自己相當頑皮,讀書並不用功。若然當年的教育制度是以我小學的表現來决定日後的發展,相信我未必有機會進大學了。因此,我一直都堅持必須讓每位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去發揮自己的才華。
其實能考進醫學院的同學,全都都是公開試成績十分優秀,他們的能力毋庸置疑。唯一的分別祗是他們的才華和志向是在那一方面發展。過往幾年,我和我的團隊積極地栽培一些有志向成為未來領袖的醫學生。受惠的不僅是少部分公開試成續優異的學生,還有愈來愈多是入學後才發揮潛能的同學。不論同學有沒有參與這個領袖計劃,我們把所有同學都混在一起,讓他們一起學習。我發覺這種學習模式不但沒有把同學分圈子,反而透過團隊合作,相互影响,更吸引了更多同學於入學後參加這領袖計劃。
【俯首甘為孺子牛】
所謂「百年樹人」,教育從來都是著眼長遠的,讀醫更需終身學習。
我明白一般人擔心直入二年級是否等於把課程打個折扣?或者,容許同學用較短的時間去完成所有課程,會否忽畧全人教育?
我覺得這些擔心都是可以理解的。在課程設計上,待醫委會的專家小組重覆審視後,相信可釋公眾的疑慮。此外,我想院校之間如進一步加強合作,為同學提供更多不同機會,一起致力為社會栽培更多有潛質有抱負的學生,將會是社會與學生之福。
要開拓新的道路從來絕非易事,不單要有完善的課程安排,也需與各持份者取得共識。縱使他朝我們成功開拓了這條路,願意參與的同學亦可能祗屬少數。儘管如此,我已鼓起了勇氣踏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