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page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一百六十五)預防勝於治療?

 

上星期我與幾名私人執業的醫生朋友吃晚飯,其中一個是心臟科醫生,當晚他談笑風生,喜氣洋洋。還記得去年疫情高峰期,他總是滿臉愁容,難道接種疫苗可以令人覺得開心快活?

 

「Francis,你有所不知啦!去年疫情肆虐,病人如非必要也不願意見醫生,當時真是望天打卦,日子不知多難過。誰不知疫苗推出不久,大眾對疫苗頗有戒心,後來新指引建議有需要的市民應該先諮詢醫生才打針,我現在又變成應接不暇!」

 

這名心臟科醫生是「通波仔」專家,過去幾個月不少患上高血壓、糖尿病、中央肥胖等的市民求醫,心血管造影檢查忽然成為了接種新冠疫苗之前的「例行檢查」。結果他發現了不少沒有徵狀的心血管問題,許多上述人士跟着又接受了大大小小的心血管介入手術。

 

近年驗身愈來愈普遍,檢查做得愈多,找到不正常「數字」或「影像」的機率就愈高。預防固然勝於治療,但問題是什麼值得預防?接受入侵性檢查或介入式預防性治療,又是否有醫學數據證明可以減少發病的風險?不少醫學研究質疑某些入侵性檢測或介入治療究竟是否利多於弊。

 

最近我遇到一個個案,一名健康的中年男士由打算接種疫苗變成接受心血管介入手術。醫生總共植入了3個金屬支架,術後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不到兩個星期大便持續出血。因為他最近接受了心血管介入手術,所以不可能停止所有抗血小板藥物。但因持續出血,我唯有嘗試用內窺鏡尋找出血源頭,終於在直腸內找到血如泉湧的血管,最後利用內窺鏡來止血。回想手術過程十分驚險,因為抗血小板藥物令輕微碰撞也不停出血,幸好這名病人最後安全渡過難關,否則流血不止所引發的併發症真的不堪設想。

 

接種新冠疫苗本是為己為人的好事,想不到所引發的連串問題又是意料之外。希望那些以往不太注意身體的人士可以藉此正視健康。身為醫生,我們在任何情况下都以病人利益為先的大前提下,幫助他們做最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