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靄怡 廖廸莎 編輯│吳映彤 攝影│廖廸莎 吳映彤
今天的九龍寨城公園,優美寬敞,特有嶺南園林風格,是九龍城街坊休憩耍樂的地方。難以想像,公園前身九龍寨城只有2.7公頃,大概等於2.5個標準足球場,卻住了約33,000個居民。歷史遺留的問題,令寨城成了「三不管」地帶,城內罪案頻仍,環境髒亂,樓宇歪歪斜斜,僭建處處,結構安全堪憂。
1987年,中英談判塵埃落定,香港主權即將移交中國,港英政府眼見寨城居住環境惡劣,是處理寨城問題的時機,故決定清拆。傳媒常將寨城與「三合會」、「罪惡溫床」劃上等號,但對於居於寨城的街坊而言,寨城反而是充滿人情溫暖的成長地。
英國殖民地內的中國外飛地 三不管的起源
人們常稱這個地方做「九龍城寨」,但其實「九龍寨城」才是這個地方的正名,清拆時所發掘刻有「九龍寨城」四字的石碑門額正可引證。
1847年,清朝政府為抵抗駐紮香港島的英國,在對岸修建九龍寨城。1898年,中英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九龍半島北部及新界,卻保留清政府對九龍寨城的管轄權,九龍寨城成為英國殖民地內的中國「外飛地」,與主權國中國的土地分離。香港歷史學家蕭國健教授指,當時仍有清兵駐守寨城,但他們與港英政府是合作關係,是英國人與華人居民溝通的橋樑。
惟至1899年英國接收新界時,遭到新界居民奮力反抗,九龍寨城軍官因未有協助英方說服新界居民,而被英方趕出寨城。清兵被驅逐後,英國曾嘗試接管九龍寨城,但因八國聯軍的其餘七國抗議而未能進駐城內。1911年後,中華民國希望取回九龍寨城的管轄權,但英方認為條約保留的是清朝政府的管轄權,故而拒絕;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涉時亦同樣被拒。自此,九龍寨城成為「三不管」地區──「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於1950年代末前,連香港皇家警察都未能入城執法,令九龍寨城成為罪犯天堂。
罪惡不再 居民平凡過活
「三不管」的九龍寨城予人懸疑神秘之感,看似生人勿近。漫畫、電視劇、電玩遊戲等常以九龍寨城作藍本,題材大多圍繞寨城「三不管」下的風風雨雨,將寨城描繪成罪惡之城。的確,在1940至50年代,寨城有過一段黑暗歲月,是「黃賭毒」罪案的溫床,色情場所、賭檔林立,城中的「光明街」更是吸毒者聚集之地。住客不用交差餉或地租予政府,沒有監管,業主房東亦不斷將房間床位分租,環境愈來愈擠。至1970至80年代,警察開始入城巡邏,治安大大改善,城內居民大多過著平凡生活。
現年53歲的林港輝自小三搬入寨城,在城內生活了16年。寨城街道四通八達,猶如迷宮,林港輝笑言九龍寨城的「黑暗」並不在於城內有很多罪犯,而是在於城內建築密集,雜亂的電線擋住陽光,街道長期昏暗不見天日。有些單位更沒有窗戶,住戶需全日開燈。城內街道總是堆滿垃圾,雖然清潔工人可以入城清掃,但鼠患問題依然十分嚴重。
儘管在狹窄骯髒的環境下生活,林港輝的少年時代卻與城外的孩子無異。他愛養白鴿、遛狗,或在縱橫交錯的建築內捉迷藏。當時啟德機場仍在,到天台看飛機是他一大樂趣:「躺在天台看飛機在頭頂飛過,『好大隻㗎』!」他和同座的兩個男孩特別投契,放學後常結伴遊玩,到九龍仔公園游水,度過許多青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