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驗傳媒」觀察到舊日和現今的傳媒會以不同的態度處理有疑點的資訊,他們以書面回覆本刊指︰
「從前,傳媒的做法是『If in doubt, leave it out』(如遇疑問,寧願不寫)。現時似乎是『If in doubt』(如遇疑問),加一句「網傳」,然後『Print it out or share it out』(印刷出版或廣傳開去)。」
他們在闢謠帖文中提到,傳媒有責任查證後才報道消息,呼籲網民不要「跟車太貼」,以致遷怒外傭,甚至輕言抵制。當謠言或錯誤轉載量龐大,他們慨嘆︰「狂瀾總是無力挽。」專頁規模小,團隊亦說印象中沒有太多帖文獲超過200次轉發,根本無法抗衡錯誤資訊所造成的破壞。
雖然「求驗傳媒」透過網民報料與團隊查證,澄清了不少流言,指正失實報道,惟團隊人手和時間有限,面對網民要求他們查證新聞報道中的法律或科學問題是否準確,或欲查證與事發現場相關的事實,他們也無能為力。
報道有謬誤 科普博客撰文釐清
24歲的何敏輝現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修讀神經科學學士課程,兩三年前開始在個人網誌撰寫科普文章,又於《立場新聞》寫專欄,希望令科學普及化,消除港人對科學的誤解甚至恐懼。同時他發現傳媒報道關於科學知識時,有時會查證不足,又未有尋求專業意見,於是又會寫文章釐清報道錯漏,並投稿予「求驗傳媒」。面對「食素增加患癌風險」、「吃巨無霸如同吸毒」、「Wi-Fi 有損健康」等主流媒體報道,何敏輝均曾執筆擊破其謬誤。
今年2月,數間傳媒爆出安裝在大廈天台的手機發射站,所發出的輻射會致癌,更有指一家三口因此在五年間相繼患癌,報道一出,頓時人心惶惶,對發射站避之則吉。何敏輝卻認為報道有誤導之嫌,遂在《立場新聞》撰文反駁,指出現時大部分醫學研究均未有證據證實「手機發射站致癌」,又指發射站的輻射屬「非游離輻射」,引致癌症的機會極低,著大眾不用過份擔心。
每逢懷疑傳媒引述的科學資訊出錯,他都會翻查報道引述的文獻,檢查其研究方法是否嚴謹,研究樣本和控制組別是否足夠,結果能否反映現實等。何敏輝不消數小時便能完成搜集並研讀相關文獻,但要將複雜的科學概念化繁為簡,務求寫到「連師奶都明」,才是何敏輝耗時大半天的「真考驗」。他認為傳媒在報道科學相關的新聞,應以客觀證據向公眾解釋甚麼值得憂慮,甚麼不用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