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共居 無殼青年的歸宿

不少年輕人投身社會後,因各種原因要在外另覓居所。對他們來說,置業是遙不可及的夢。除劏房以外,近年在香港興起的「共居」,可能是另一條出路。旺角「書匯」標榜文青風格,主打年輕人市場,不但為住戶提供個人空間,更讓他們體驗群體生活。然而,有指這些共居公寓在寸金尺土的香港中,內裡其實也是嘈雜擠迫,個人空間狹小,共居生活並不浪漫。

記者│林安兒   編輯│許莉霞   攝影│馮婥瑤   許莉霞

熱衷參與樓層活動

香港建築項目公司Synergy Biz Group兩年前以1.5億,購入旺角登打士街三座樓高五層的唐樓,將之翻新為有166個宿位的共居公寓「書匯」,提供雙人房、單人房和太空艙床位。書匯於去年九月開始營運,目標住客為18至35歲的年輕人,現時入住率約七成。除為租客提供住宿空間、共用廚房、廁所、浴室及共用空間外,書匯亦定期為住客舉辦各類聯誼活動,旨在試行「共享生活」的理念。

Kenneth指共居給他家的感覺。(受訪者提供)

25歲現職裝修工人的Kenneth,搬進書匯已一個半月,以月租約5,700元租住約有兩張單人床大小的單人房間。他和家人關係欠佳,兩年多前已搬出來獨自生活。從前他以月租14,000元租住一個單位,但獨居令他感到孤單,於是決定嘗試共居生活。

書匯每月為住戶舉辦四至五個活動,如天台飯聚、電影放映會及唱卡啦OK等。甫搬進書匯,Kenneth便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同層年紀相若的住客都喜歡社交生活,他很快便融入其中,經常在樓層的公共空間一起吃飯,飯後又一起玩版圖遊戲。他們又會自發舉行活動,Kenneth近來就跟同層住客一起去了海洋公園的「歌酒節」。他指,以書匯的租金,大可在外面租一個更大的劏房,但書匯的吸引之處,正是共居生活。

共居生活讓Kenneth有機會與不同背景的住客交流。他舉例指同層有工程師,也有創業家,也有人喜歡彈奏古琴。透過與他們交流及討論,Kenneth加深了對不同事物的看法。與他人共住,還可以共用生活用品,如洗衣粉等,減省生活成本,他說這裡給他家的感覺。

只是一個容身之所

生活在同一幢樓,不同樓層的人對共居有截然不同的體會。於另一樓層居住的阿Jo說:「這裏給我的感覺不會像一個家,就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而已。」

年約30歲任職行政主任的阿Jo在荃灣上班。本來居於馬鞍山的她為減省上下班的交通時間,並考慮到日後或會被調往不同地區工作,決定在位於香港中心的旺角尋覓居所。然而旺角人多雜亂,安全是她的顧慮。書匯其中一個賣點,是設有24小時保安,而且男女分層,讓她感到放心。去年11月,她正式入住書匯。

喜歡煮食的阿Jo空閒時會為同層另外十個住客煮飯,飯後住客亦會幫忙洗碗,大家分工合作。她們也曾在農曆新年一起製作糕點 。但這些光景不常有,近來工作忙碌的她已很久未為宿友煮飯。她覺得共居生活在實行時有現實限制,例如在長工時下,她下班後已沒精力及時間參與書匯的聯誼活動,同層住客下班後也是各自各精彩。加上住客的背景及興趣都不同,讓她覺得難以建立深厚關係,多數只會寒暄幾句。

比起投入群體生活,阿Jo更珍惜下班後僅有的自主時間,發展興趣以抵銷工作的苦悶。她亦善用省下來的交通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例如運動及看書。

阿Jo並不希望長居書匯,坦言空間狹窄得影響心情,加上廚房設備未能滿足喜歡煮食的她,年底租約期屆滿時會慎重考慮是否續約。(馮婥瑤攝)

繼續閱讀:

空間狹小感壓抑

書匯:不能與劏房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