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恐慌使人變臉 海外華人被歧視日常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對亞洲人)的歧視⋯⋯第一次有人說因為我戴口罩所以要殺了我。」阿穎(化名)在美國費城(Philadelphia)留學3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蔓延至歐美國家,她本來和諧的校園生活也因華人身分而有所改變,被鄙視的目光包圍變成她的日常,甚至連人身安全也受威脅。

截至4月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的數據顯示,全球共有超過200萬宗確診病例,死亡人數逾12萬人。由於中國被指是病毒源頭,歧視亞裔的事件層出不窮,亞洲人的臉孔也變成病毒的象徵。

記者|蔡美琦 編輯|連嘉文

自3月起,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迅速擴散,阿穎所在的費城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重災區之一。她就讀的學校在3月16日起停課,令她意識到疫情嚴重,自此出門會先戴上口罩。阿穎形容在美國只有生病或醫護人員才會戴口罩,因此在街上會有許多路人對她投以不解的目光,有些甚至會因懷疑阿穎患病而露出恐懼之色。阿穎又提到口罩在1、2月時已經搶購一空,一盒口罩價錢曾經高達50美金(約港幣388元),而街上大部分戴口罩的又是華人,所以她和其他華人走在街上也常感到被當地人仇視。阿穎雖然覺得不自在,但也理解當地戴口罩的文化與亞洲有別,而且校園氣氛開放多元,以前甚少出現歧視,戴上口罩後最多是引來路人的「注目禮」,所以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然而,3月中的一次恐怖遭遇,卻讓阿穎感到膽戰心驚。當晚她獨自去宿舍附近的超市買外賣,在等紅綠燈時,突然有個二十多歲的白人男生從五米外衝到阿穎面前,用粗口恐嚇:“Why the fxxx are you wearing a mask? I’m gonna kill you.”(你為何要戴口罩?我會殺了你!) 阿穎立刻嚇得不敢動彈。街道很寬,最近的路人離她有三、四十米,加上擔心他身上有槍,她不敢大聲呼救。阿穎想衝過馬路卻被車阻擋,只好走遠一點,男生雖然沒有追上去,但仍然緊盯著她不放。綠燈亮起的那一剎那,阿穎衝過馬路、躲進超市,恐懼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回想事發經過,最令阿穎傷心的,是和男生同行的兩名朋友看著她被威脅卻冷眼旁觀,就像覺得華人被歧視是理所當然。

縱使有此不愉快經歷,阿穎仍然會戴口罩外出,白天比較多亞裔學生戴口罩,所以不大擔心,但晚上則會相約非亞裔男同學作伴,以求安心。阿穎認為疫情令她「第一次把象牙塔的大學生活與時事掛鉤」,也令她對美國的種族問題有新的體會:「美國很多黑人、墨西哥移民天天都被歧視,單單這次經歷已經讓我理解他們是多麼不好受。」

2月尾時,美國聖地牙哥的旅遊景點仍有不少人到訪,而當地人大多不會戴口罩。(受訪者提供)

歧視成為日常 學校消極回應

在香港浸會大學就讀傳理的四年級生Iris今年1月25日到英國伯恩茅斯(Bournemouth)交流。與美國一樣,當地文化也是認為病人才需要戴口罩,這令戴著口罩的Iris顯得標奇立異。Iris在2月尾與香港朋友從英國到捷克旅遊,啟程時就連在飛機上也全程戴著口罩,結果在停機坪轉乘接駁巴士時,車廂一群二十多歲的英國人用手推開她們,並說「我們不歡迎Coronavirus(新型冠狀病毒)」,接著便趕了她們下車。Iris感到非常憤慨:「我戴口罩是為了保護自己,不代表我有病、不代表我帶病毒過來,他們好像標籤了亞洲人都有病一樣。」

Iris表示3月頭時,英國疫情剛開始蔓延,當地人的防疫意識較低,地鐵上也只有亞洲人戴口罩。(受訪者提供)

Iris和朋友回到英國時已是3月。在3月15日,英國《獨立報》指當地已有約1140宗確診個案;而疫情在伯恩茅斯擴散,學校有人確診,歧視亞洲人的情況也愈趨嚴重。她在小鎮上戴口罩,不論男女老少,路人都會用奇怪、鄙視的目光看著她,認為她是肺炎患者。在店鋪購物時,其他客人都明顯會避開她,走到另一個角落。甚至有街頭露宿者指著她和朋友大罵,雖然Iris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麼,但語氣不善,感覺是針對自己。Iris身邊的朋友也有相同的經歷:被拒上巴士,有人在身邊特意大聲咳嗽,還有白人特意在地鐵坐在自己旁邊,然後高呼「我患上了新冠病毒!」…… Iris一星期至少遇到3至4次被歧視的事件,她感嘆:

「戴口罩就會不停被人盯著和謾罵,外出都要承受這些眼光,所以選擇留在宿舍。」

Iris直言,被歧視經歷令她對英國人的印象變差。她3年前曾到英國旅遊,當地人都會幫忙推行李:「平時說英國人很有禮貌、有紳士風度,但現在覺得那只是表面,心底看不起其他國家或者亞洲人。」面對英國人的歧視,Iris感到無力,只能忍氣吞聲:「不知道可以怎麽回應他們,好像怎麽解釋他們都不會理解,最後便習慣了歧視。」

另一方面,學校面對疫情和歧視的消極回應也令她感到無奈。她指曾有香港同學向校方提出因戴口罩被歧視,校方卻沒有正面回應。即使學校已有人確診,校方以私隱為由拒絕公開確診者住在哪一棟宿舍,只說:「學校非常安全、乾淨,大家可以放心繼續上學」,並發電郵指:「只要不和帶菌者傾談超過15分鐘,就不會確診」。Iris覺得學校既無理又無知,為保障自己的安全,唯有自行停課。

南韓掀排華情緒 語言成為歧視標記

疫情在全球擴散,不只歐美國家,連亞洲也有排華現象。南韓是繼中國後亞洲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排華情緒也逐漸升溫。已定居南韓7年的張洛殷,疫情期間數次因為港人的身分而被歧視。張洛殷本來在整形醫院擔當翻譯,一起工作的還有一位曾在農曆新年回鄉的上海同事。公司在1月尾時通知上海同事停工不用回來上班,而一直留在南韓的張洛殷竟也因華人身分也被要求一起停職。她理解公司做法,因如果有員工確診,就要整間醫院關閉;但停工令她收入大減,只能以自由工作者的形式接短期翻譯工作,賺取收入。

首爾的明洞過去是中國旅客熱愛的旅遊區,疫情期間卻變得冷清。(受訪者提供)

歐美的歧視主要是由於戴口罩,但南韓的歧視卻較多針對華人身分,認為中國人把病毒帶到南韓。3月中,張洛殷和家人到餐廳吃飯,期間她用廣東話傳錄音訊息給家人,旁邊二十多歲的南韓女生聽見後便一直怒瞪著她。張洛殷氣憤至今,認為單以語言便斷定她有肺炎十分不合理。她也曾在與母親搭升降機時用廣東話交談,旁邊的阿姨嚇得走開,也有其他人會用手掩著口鼻,然後怒瞪著洛殷和她的母親。另一次她坐地鐵時用中文傳信息,附近的人看到後便馬上離開。雖然感到很難受,她不願爭執,只能盡量說韓文,外出時用英文傳訊息。

南韓的排華行動也蔓延至食肆、酒店等。台灣YouTuber愛莉莎莎在今年2月到南韓拍攝影片,反映當地商店排華的情況。影片指出當地有餐廳貼出「禁止中國人内進」的公告,也有不少酒店取消内地遊客的預約,而路人聽到中文時都會有所警惕。

張洛殷表示,南韓人本來對內地人已經較爲反感,而隨著疫情加劇,針對中國人的仇視也在增加。(受訪者提供)

社交媒體掀起反歧視運動 歐美華裔官員紛紛發聲

針對亞洲人的歧視問題已在各國引起關注,有不少亞裔名人,如演員Telly Leung、音樂創作人Shawn Serrano、YouTuber Marlin Chan等,都在社交媒體發佈反歧視的貼文,並附上大眾為反歧視而創立的標籤,如#WashTheHate、#RacismIsAVirus等,以消除歧視。同時,也有不少華裔官員公開呼籲,如美國加州民主黨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曾召開記者會,表示不少針對亞洲人的假新聞因肺炎而生,如華裔美國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機會比他人高,導致歧視、排外的情緒,敦促大眾不要傳播錯誤觀念。而英國下議院議員Alan Mak接受傳媒採訪時也表示,英國有超過40萬名華人,他們已在英國扎根多年,是英國的一部分,但肺炎卻讓他們成為受歧視的對象。

華裔演員Telly Leung也在社交平台上宣傳#RacismIsAVirus反歧視資訊,並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會煽動民眾對華人的仇視。(網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