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卡過時 不如刷臉 人臉識別新世界

在內地,出門沒帶錢或信用卡,你都可以暢通無阻,皆因內地近年大力發展人工智能(AI)產業,以人臉識別技術,靠「刷臉」就能買到車票、乘地鐵,以至到商店購物,便利大眾生活。連年輕人愛用的拍照手機程式,都應用了人臉識別,這個技術在日常中可謂無孔不入。

隨技術而來的,是上千萬計的鏡頭在公眾地方湧現。令人擔心,當局會利用技術監控人民一舉一動,私隱盡失,活現著名小說《一九八四》中「老大哥正看着你」的世界。


記者|梁爽爽  編輯|張衍禎  攝影|張衍禎

港人對「支付寶」並不陌生。每當我們北上玩樂,總羨慕別人可用支付寶付款,而我們只能手握現金,有時還會遇上店家沒零錢找續的尷尬局面。用支付寶付費,不論購物、吃飯、乘車還是轉賬,只要打開手機就能使用。但自從人臉識別技術在內地興起,現在不用手機,單靠一張臉就能做到「刷臉支付」。2017年,肯德基與支付寶合作推出「靠臉」吃飯,顧客毋須帶手機外出,在點餐後對準屏幕上的鏡頭刷臉,系統就能識別身分,再輸入已綁定的支付寶手機號碼即可付款,有效避免因沒帶手機出門而不能使用支付寶的煩惱。

人臉識別是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的一部分,電腦視覺就像人的雙眼,學習如何「看」東西,分析鏡頭裏人的年齡、性別、衣著等,藉此把人臉和身分配對。人臉識別技術研究始於上世紀60年代,然而當時電腦識別人臉的準確率遠低於人類肉眼,因此無法廣泛應用在商業項目。

近年科技突破,讓電腦學會「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它模擬人的神經網絡,以多層分析來辨認物體,將之應用在人臉識別上,大大提升電腦辨識的準確度,令技術變得普及。此外,現時電腦硬件的運算速度比以前大幅提升,有利演算法運行,加上大數據庫的出現,有助電腦利用數據反覆學習,提升識別的準繩度。

乘高鐵不用車票 刷臉就行

隨着技術普及,內地民眾的生活與人臉識別技術緊扣在一起。高鐵以往須人手驗票,不論內地市民或遊客,均要排隊輪候驗票方能入閘。2017年高鐵在深圳北站、廣州南站、上海虹橋站等多個車站,新增了人臉識別閘機。乘客以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在網上預先訂票,或即場購票後,入閘時還須通過驗證。乘客需同時出示證件及車票,但持有內地二代身分證的乘客,攜帶證件便能入閘。若選擇人臉識別的自助通道,只要把身分證插入閘機,再抬頭望向鏡頭,讓系統識別人臉,完成刷臉手續即可通過。過程不消十秒,比傳統人手驗票快捷,縮減乘客進站時間。

廣州南站人臉識別過程,只要在指定位置擺放證件,並抬頭「刷臉」,便能在十秒通過驗證。(張衍禎攝)

日常消費也會用到人臉識別技術。深圳在2017年開設了首家以人臉識別營運的24小時無人智能商店「閃士多」,首次進店時,顧客要在入口面向鏡頭,讓電腦掃描顧客容貌,再以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店內的電腦便將顧客容貌綁定其微信帳號。店內每件貨品上均貼上二維碼,顧客只要將貨品放在結算台上,屏幕上便會顯示清單,即可刷臉支付。及後如再次進店,「閃士多」因已記錄用戶的資料,顧客可選擇使用刷臉或掃碼的方式進店。

首次進入「閃士多」時,顧客對準鏡頭後,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進店。(張衍禎攝)

人臉識別起家 港產AI企業稱霸內地市場

內地近年高速發展AI,當中不得不提龍頭企業「商湯科技」(下稱商湯)。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湯曉鷗教授研究人臉識別技術20多年,與研究團隊20人,在2014年終於取得突破,準確度首次超越人類肉眼,達到98.52%。湯曉鷗於是帶領團隊走出中大,走進香港科學園創業,成立商湯。短短四年,公司已成為首家港產初創「獨角獸」(即估值達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更在2018年奪得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公布的全球人臉識別算法測試第三名和第四名(企業可提交多於一個算法參賽)。連同商湯在內,來自中國的企業和研究院包攬了首五名,技術領先全球,而商湯最新估值已超過45億美元。

研究人臉識別技術逾20年的湯曉鷗教授﹙中),在2014年終於取得技術突破,於是帶領團隊創立商湯。﹙明報提供)

由於內地企業對新技術持較開放的態度,它們成了商湯主要的合作對象。據商湯總裁尚海龍指出,商湯的人臉識別技術正服務18個行業,包括手機、汽車及金融業等。連年輕人愛用的拍照和修圖手機應用程式如美圖秀秀、SNOW和抖音,程式中拍攝所用的特效濾鏡,都使用了商湯的技術為人臉關鍵點定位,辨識用家的眼、口、鼻等輪廓。無論用家怎樣移動,特效都能準確地追蹤臉型。

協助城市管理 監控鏡頭遍16省市

商湯科技聯合創辦人暨副總裁徐冰指,AI的人臉識別技術有助打造智慧城市。而商湯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獲內地官方採用,並應用在名為「天網」的大型監控系統。內地官媒報道,目前「天網」系統已遍及全國16個省市,並設置逾2,000萬個鏡頭。記者曾走訪內地實測,發現由步出落馬洲站、進入深圳起,直至走出深圳福田關口,路程僅幾百米,已有逾300個鏡頭拍下途人的臉孔。根據商湯的資料,單在深圳就有大約130萬個鏡頭。

「天網」監控成效不俗,在2015至2017年,全國就有超過2000名逃犯難逃「法眼」,被公安在監控系統發現而被捕。而歌手張學友更助公安屢屢立功,甚至被譽為「逃犯剋星」,幾乎每次他在內地舉辦演唱會後,都有逃犯被捕。單單在2018年,公安以人臉識別技術在張學友演唱會捉拿的逃犯數目多達60人。

技術打造智慧城市 提升公共空間安全

徐冰指,與內地政府的合作主要在打造智慧城市,人臉識別技術讓城市運作變得更有效率、更安全,例如打擊犯罪、處理交通、人潮管制問題等。

如在2014年除夕,上海黃浦江外灘慶祝跨年時發生人踩人事件,造成36人死亡。悲劇發生的原因乃人流對沖,其後有人倒地形成骨牌效應。當局事後採用商湯的人臉識別技術監控人流,以更快、更準確的電腦視覺估計人數,並偵測逆流而行的人,通知警方作出人流管制,疏導人潮。

徐冰形容,監控系統如供水、供電一樣,屬城市基礎建設,英美等政府都設置鏡頭以助監控。(張衍禎攝)

鋪天蓋地的監控鏡頭,難免令人擔心私隱安全,更有指人臉識別技術可能成為內地政府監控和捉拿異見人士的工具。徐冰不認同設置更多鏡頭會侵犯私隱,反之他覺得有助提升公共空間的透明度,讓警方在罪案發生後,了解事件詳情,協助破案,保障社會安全。他認為鏡頭並非設在私人地方,不涉私隱問題:「譬如在你家裏面、洗手間,不應該有攝像頭的地方不會有的,它會去確保大家的隱私。」

2017年商湯的業務延伸到新疆,與新疆安防公司「立昂技術」,合資成立「新疆湯立科技有限公司」,以拓展安防市場為重點。有人質疑商湯進軍新疆,是提供技術協助當局維穩。記者問及合營公司的業務詳情時,徐冰沒有正面回答。

監管守則保私隱 籲業界共同參與

現時,AI業界並沒有一套清晰指引保障大眾私隱,只能依靠自律約束。欠第三方監管下,市民難免擔心自己的容貌被不法使用。面對公眾對私隱的關注,商湯表示,公司今年已成立商湯科技安全訊息管理委員會,制訂公司內部指引,防止私隱泄漏,例如只有負責該項目的團隊才有權限接觸相關數據。商湯希望能以身作則,令業界共同重視私隱保障,長遠協助行業或政府確立守則,釋除公眾疑慮。

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馮雁博士指出,任何技術都可以用來傷害人,而人臉識別技術帶來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不完全知道哪裏有鏡頭:「你去到哪裏都會有人知道你的行蹤。」但她同時指,內地設監控系統後,有助降低犯罪率以及尋回失蹤人口。她認為社會要在公眾安全及私隱之間作取捨,她以重視私隱的英國為例,民眾為了防範恐襲,也接受政府在街上廣設鏡頭監控。

馮雁認為現時人工智能的監管仍停留在起步階段。(張衍禎攝)

為了回應社會對AI的憂慮,她認為需要成立一個公眾信任的監管團體,確保在現今AI發展迅速的時代,業界有一套可供參考的守則。然而她承認,要確保監管團體的獨立性,專家既要有AI知識,同時不牽涉在商業利益中,而符合這兩項要求的人士寥寥可數。

馮雁建議現階段先制訂監管的主要原則。若日後有監管條例,它應涵蓋不同AI產品,如醫療手術、無人車等,它們應接受監管團體的檢查和測試。她又指,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條例應有前瞻性,例如可參考藥物管制條例,不論藥物的種類,條例也能普遍應用在未來的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