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入政治颶風 通識教師逆風而行

「以前我們會引用戴耀廷、陳健民等對『佔中』的觀點作為閱讀材料。但是,現在你引用這些文章,可以被人節錄,說成是煽動學生參與非法集會或違反國安法……」任教通識科近14年的教師 Sunny(化名),面對與日俱增的政治及社會壓力,無數眼睛監視著教師的一舉一動,他只能謹慎地挑選自製教材的材料,剔除敏感的資料及議題,以免落人口實。

10月初,九龍塘宣道小學一名教師因在「生活教育科」的課堂中以港獨議題解釋言論自由,被教育局指有意圖製作「散播港獨信息」的教材,更成為香港首位因政治問題被除牌的教師,令教育界人心惶惶。身處於政治颶風中,課堂內容隨時變成罪證,通識教師如何自處?

記者|黎嘉琪 編輯|梁穎珊 攝影|黎嘉琪 黃天穎

自去年反修例運動,高中必修的「通識教育科」一直成為焦點。有建制派議員高調批評通識「教壞年輕人」;《文匯報》等親中媒體刊登文章點名批評教師;有家長及教育界人士更成立組織,搜集他們認為偏頗的教材,並投訴相關教師。今年八月,六間出版社、共八套教科書自願送往教育局審閱後,《今日香港》單元中「公民抗命」、「三權分立」等字眼被刪除;九月,教育局委任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指,通識教師不適宜以「新近發生事件」作教學課題,引發社會熱議。

教師在課堂上討論政治議題愈發敏感,加上港區國安法通過,資深通識科教師 Sunny歷年來第一次如斯謹慎地設計教材,從文章的作者背景,到文章中的措辭用字,他都必須逐一審視。以往有些延伸閱讀可能涉及作者的主觀評論,例如「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對「佔中」的觀點,他會印出來讓學生細看及討論,但今年新學年開始,他都會避免把文章印刷出來,只以口頭形式向同學補充背景,避免留下白紙黑字的紀錄,予有心人士大造文章。除此之外,考慮到考評局不會再考核政治敏感的題目,而且課堂上談論相關議題亦有一定風險,他亦計劃縮短有關中港政治、社政參與、法治等議題的教學時間,上課時以解釋概念為主,不會觸及港獨、香港公民抗命等敏感的例子。

教材受限 影響教學

Sunny續指,除了印刷版的教材外,他亦會重新檢視課堂上播放的新聞片段,考慮縮短片段的播放時間,甚至選擇不播放相關片段。過去談及內地法治不公的議題時,他都會播放港台有關709大抓捕的節目,幫助學生了解內地法治情況。不過,鑑於有小學老師因播放敏感議題的港台節目而被除牌,為安全起見,他決定日後不再播放相關影片:

「以往我們會覺得港台都有一定公信力,應該沒太大問題。但現在的環境似乎不再是這樣,即使媒體節目『出了街』,我們在課堂上使用都有可能被質疑。」

就算不是政治議題,他教學時亦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例如能源科技單元裏的中國環境污染議題,他會選擇援引數據陳述客觀事實,例如污染問題有多嚴重,而污染背後的原因,以及政府施政,他則會輕輕帶過,點到即止,「安全起見,所有牽涉批評政府、對社會有負面影響,但沒有客觀證據的二手資料,一律少用」。

Sunny承認,在教學自由和空間不斷收窄的情況下,現今教學環境僅足夠令學生接觸到基本理論,教師在課堂上避談敏感議題或本地例子,將大大窒礙學生了解實際情況。不過,他認為現時政府只是不讓教師用敏感字眼講課,他仍可用其他方式、字眼表達相似的概念,例如政府說香港沒有三權分立,但他仍然可以說司法是獨立、是制衡政府的。他堅持不能顛倒是非黑白:「例如司法要獨立、監察政府,你要我扭曲說成司法制度是服從行政,如果真的要去到歪曲事實的情況,我覺得不能接受。」

棄自製教材 教師盼獲家長信任

任教近13年的資深通識科教師黃信義,在2009年通識科列入高中必修科目後,就一直協助學校設計課程及編寫教材。由於自製教材靈活度高,可以配合不同學生的能力調整,加上通識科的課程文件鼓勵學校使用自製教材,黃信義任教的學校便一直沿用校本教材授課。直至今年,有感社會不信任的氣氛不斷蔓延,學校為避免外界質疑,今年一舉將沿用十多年的校本教材更換成新改版的通識教科書,高中三年所用的六本教科書,均來自不同的出版社。

黃信義老師任教的學校,今年通識科全面改用教科書,六個單元均來自不同出版社。(黎嘉琪攝)

黃信義慨嘆反修例運動後,社會氣氛緊張,外界對教師、學校的信任大幅下降,不信任程度可謂前所未有。家長神經變得異常敏感,動輒質疑教師有個人立場、為學生「洗腦」。投訴風盛行,老師們人人自危,黃信義認為學校轉用教科書可以減低學校行政壓力及教師被投訴的風險:「尤其這一兩年,社會分化嚴重,你拿校本教材出來,可以兩邊不是人,黃又好、藍又好,都可以質疑你教材偏頗。如果拿一本政府審過的書出來,有問題亦是書商,甚至是政府。」

黃信義認為,通識科的本質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本來希望學生緊貼時事脈搏的本意遭到扭曲。他憶述,剛開始製作校本教材時,會配合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要求,不斷更新教材,務求將最熱門的議題帶到課堂上與學生討論:「頭幾年試過十一點整理好筆記,十一點半要上課,十一點十五分還在影印房列印筆記及工作紙。」如今,教育局卻要求教師不以「新近發生事件」作教學課題,令黃信義大惑不解:

「(教育局的做法)是『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之前叫你『追時事』,追得愈貼愈好,現在叫你不要追,其實整件事很有問題,很奇怪。」

面對這些轉變,黃信義堅持該教的議題還是要教:「一個專業的老師不會受限於課本,關鍵在於如何借助書本去教學。」儘管轉用教科書上課,但他認為自己的教學內容不會變。當學生對公民抗命、港獨等議題有疑問,他仍然很樂意回應。他認為,愈有爭議性的議題就愈需要多討論,而教師有責任有理有據地向學生解釋不同立場的觀點。為配合教學,他會選擇主動提出教科書沒有的議題。他又補充:「如果自己沒有做錯就不會怕,但如果被家長或學生『屈』,就是社會有問題。」

黃信義指近年社會撕裂情況前所未有。他認為除了政府對通識科指引轉變外,現時社會緊張狀態亦間接推動學校轉用教科書。(黎嘉琪攝)

Zoom課堂監控 投訴不斷

教學內容被曲解,亦為老師帶來不少困擾。當任教通識科近14年Ally(化名)被問到面對最大的壓力來源時,她馬上回答:「一定是家長。」她指去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學校就不斷收到家長電話投訴,不滿學生搞示威活動;疫情期間則有部分家長在學生用Zoom上課時旁聽,教師不時接獲出其不意的投訴。

今年四月左右,Ally曾被家長質疑在上網課期間稱呼警察為「黑警」,並向校長投訴,但Ally指自己一定是用「警方」這個稱呼。直至Ally出示課堂的錄影片段,證明自己有謹守教師專業,事件才不了了之。Ally續指,家長旁聽Zoom 課堂並不是個別事件。有通識科教師向Ally表示,自己在Zoom 課堂陳述去年區議會選舉結果時,客觀描述「泛民票數多好多」,課後即有家長激動地說要錄音、投訴等。

投訴風氣持續,Ally指教師已有要面對家長投訴的心理準備。教材選擇上都盡量持平,例如她在去年刪走了《蘋果日報》的資料,改為選用《明報》作為閱讀材料。在教學上,她會避免與學生探討敏感議題,例如過往會在課堂上討論的公民抗命,如今只會簡單解釋定義,輔以外國例子解釋,不會再引用雨傘運動說明。面對家長的不信任,教師只能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Ally說:「無法擔憂太多,他(家長)要誣蔑你的話,也可以作證據出來,這些恐懼對我上課沒有幫助。」

審查紅線不斷移動 教師勢成「磨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通識科資深教師田方澤認為,通識教科書改版反映政府有意整頓通識教育,他擔心通識科最終會變成政府的官方宣傳品。田方澤又批評,教科書刪除「三權分立」的字眼,美化內地上訪的情況十分不合理:「上訪的漫畫由有冤無路訴、不知何時才能平反,變成留家寫信、打電話即可上訪成功,這些修改十分不合理。」他續指,這些修改亦反映政府希望「去政治化」,要求教師多說中港政府的好事,隱惡揚善,少說人權問題。

田方澤認為,通識科的前景並不明朗,面對審查紅線不斷移動,政府、家長不斷向教師施壓,通識科教師只會成為磨心。教師為求安全,自我審查教材內容,最終亦會無可避免地犧牲教學質素。

田方澤表示,雖然教科書審查令紅線更清晰,但不代表紅線不會再變動。(黎嘉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