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盧書蘅 記者│蔡可人 葉倩如 攝影│盧書蘅 葉倩如 插畫│龍曉琳
佔領運動催生大量首投族,「傘下」組織如雨後春筍,更有年輕人積極考慮參選區議會,拉開選戰帷幕。本年十一月底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將是佔領運動後首個戰場。首投族雖備受關注,但五十歲以上已登記的選民佔全體選民人數逾半,為兵家必爭的大票倉,更能主導選舉結果。本刊調查發現,佔領運動不但無法改變年長一代的政治取態,部分中、老年人更愈趨保守,建制鐵票牢不可破。青年人力圖打破兩極化的政治局面,但要改變現狀,實在殊不容易。
佔領後建制派更佔優勢
本年一月十三日到二十一日期間, 本刊以非隨機抽樣方式,在北角和富區、黃大仙龍上區及葵青葵興區向五十歲或以上人士派發共三百份問卷,回應率達九成七。調查該年齡組別對佔領運動的評價,以及他們在本年區議會選舉的投票意向。(*註一)北角和富區與黃大仙龍上區的現任區議員為工聯會成員,而葵青葵興區的則為街工成員。調查發現,九成半受訪者沒有參與佔領運動,五成受訪者對運動持負面或非常負面態度,近三成表示中立。
問卷調查發現,三成七人於上屆(二零一一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給建制派候選人,而其中八成七都會在來屆區議會繼續投票予建制派,餘下一成三尚未決定投票取向,反映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有穩定票源。
四成人在上屆區議會選舉投給非建制候選人,當中七成五表示在來屆區議會投票取向不變,餘下一成半尚未決定投票取向,逾一成傾向轉投建制派。
餘下的兩成三人則沒投票或拒答此題。
民建聯:意料之內
去年底,香港發生了史無前例、長達七十九天的佔領運動。有說運動或會改變香港固有的政治光譜,重繪政治版圖。然而,綜合所有受訪者意見,運動無助改變建制派擁有大量銀髮鐵票的現狀,部分受訪者甚至變得更為保守。八十四歲住在北角和富區的劉先生認為,佔中不但不能爭取基本權益,更擾亂市民生活,因此他會繼續投票給建制派。
對於以上結果,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認為在意料之內。他認為五十歲以上的人通常主張理性、務實的做法,因而反對佔領。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則形容建制派在區議會的票源難以撼動。因為建制派的支持者通常都不支持佔領運動,除非建制派議員地區工作表現差劣,否則單以佔領運動並無法改變他們的投票意向。
泛民形勢落後
建制派票源穩定,相反,泛民主派卻不斷流失支持者,地方工作和佔中的表現均受批評。住在葵青區,現年六十五歲的受訪者梁永垣則表示,因為佔領運動,他由民主派投向建制派。他形容佔領運動為「扭計」、「搞亂香港」之舉,民主派一日不改變其激進作風,他一日不會投給他們。
馬嶽解釋關鍵在於中間選民的取態,部分泛民支持者尚未決定投票取向,或有部分已經離棄泛民:「可能因為他基本上不支持佔領,或者覺得泛民在佔領運動裏沒甚作為,於是對其印象轉差」。他續指,泛民主派以往在立法會選舉的支持率達五成半至六成,然而全港卻沒有那麼多人支持佔領運動,可見有一至兩成人雖支持泛民,但不支持佔領。經此一役,這群人或會轉投獨立候選人或新民黨、自由黨等形象沒那麼「左」的候選人。再者,泛民在區議會選舉得票比例一向不高,民建聯和工聯會卻是區議會的大贏家,自然能繼續鞏固得票。
雖然調查結果反映泛民四面楚歌,街坊工友服務處執行監督梁耀忠卻感樂觀。本刊民調其中一區是葵興區,梁在葵青區紥根多年,與現任葵興區議員屬同一組織。梁耀忠指出,選民的政治取態不是影響區議會選情的關鍵因素,反而候選人的質素及地區工作才是最重要。相較之下,佔領行動對立法會的影響較顯著,因選區較大的緣故,選民轉投另一黨派的機會較高。不過,梁表示街工過往一直沒有部署選舉策略,即使在雨傘運動過後,街工也沒有特別與泛民協調,因他相信選民著重長久地區工作多於選舉期間的宣傳。
註一:是次調查根據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按區議會選區及年齡劃分的人口統計表》,以及統計處《2013年按區議會分區、性別及年齡劃分的陸上非住院人口(1)數目統計表》,分別在港、九、新界挑出平均年齡最高的十八區分區,再選出五十歲或以上人口最多的區議會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