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醫生肯開醫生紙豁免打針?」在「疫苗通行證」宣布落實後,有病人四處求打針豁免紙到處碰壁,只能在網上討論區求助。為了得到一張疫苗豁免證明書,有身患多種長期病的大學生,求醫多達10次,花上近一年時間才獲證明;也有人打針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終獲醫生寫出一張豁免紙。
隨政府實行「疫苗通行證」,未打針的市民將無法出入599F規定表列處所,只有12歲以下兒童,或持醫學豁免證明書的人才能豁免。但豁免紙一「紙」難求,病人要如何才能獲得這張證明?
記者|陳欣陶 編輯|陳曉綺 攝影|陳欣陶 陳曉綺
21歲的Shirley是教育系一年級生,同時在幼兒中心擔任兼職教師。在「疫苗通行證」政策下,沒有打針的她無法進入大學校園和幼兒中心,就讀的大學也要求Shirley在限期前打針。不過,她身患多重長期病,不敢接種疫苗。
在14歲左右,Shirley確診多囊卵巢和心律不正。多囊卵巢令身體會沒原因地出血;心律不正令她一天內的心跳出現大幅起伏,幅度低至每分鐘40多次,高至每分鐘120次(根據醫管局資料,正常的心跳速度為每分鐘60-100次),又會出現心悸,甚至呼吸困難。18歲時,她被驗出乙型肝炎,出現肝纖維化,曾因肝臟問題狂嘔膽汁而住院治療,從此她每半年就要覆診一次,進行全身檢查觀察病情。去年,她更確診銀屑病,出現皮膚發炎、關節變得不靈活等病徵,嚴重時需覆診檢查。多項疾病對Shirley身體造成頗大負擔,現在她有時會感到呼吸困難、肋骨和胸口痛,嚴重時甚至影響到兼職教師工作,又要經常進出醫院。
Shirley在網上討論區搜集過與自己情況類似的病人,看看他們打針後的身體反應,發現有部分皮膚病病人在打針後病情惡化,也有部分乙型肝炎確診者打針後肝炎復發,使她擔心打針會「出事」,令病情更趨嚴重。她又見打針未能避免感染風險,而且現時多數重症個案患者為長者和兒童,所以暫時不考慮打針。
四處奔波求診 為求得一張豁免打針證明書
為了不影響學業和工作,Shirley早於去年3月開始了「尋豁免紙之路」,諮詢醫生意見,了解自己的病情是否適合接種疫苗。她分別諮詢過肝臟科權威、皮膚科、心臟科、甲狀腺內科及婦科共六位醫生,前後求醫共10次。結果,不論是私家或公立醫院的醫生,都說她病情穩定,亦指沒有數據顯示打針會令她的病情惡化,因此不肯為她開豁免紙。
幾位醫生反而勸Shirley盡快打針,說她是長期病患,不打針的話,若患上肺炎可能會出現嚴重症狀。她觀察私家醫生態度比較中立,指她可決定是否打針。而公立醫生態度比較強硬,著她「一定要打」,甚至有公立醫院醫生要她立即去醫院樓下的疫苗接種中心打針,令她覺得被即場「逼針」,她當時直接拒絕,卻也感到無奈。有私家醫生雖表明對她的心臟問題有所顧慮,但依然拒絕開出證明:「(醫生)說擔心打針後會有心肌炎,但他都是決定暫時不開醫生紙,說先幫我轉介到心臟科做檢查。」臨近學校要求接種第一針疫苗的期限,又未有豁免紙,Shirley感到徬徨,曾經考慮過接種疫苗,但始終擔心身體情況變差,繼續求醫找豁免紙。
幾經輾轉,Shirley終於在本年1月,從一位家庭醫生手中得到豁免證明書,說她因心臟問題,現階段不適宜打針,獲豁免三個月。醫生一開始顧慮到Shirley的銀屑病和肝臟情況較穩定,也不太願意開證明:
「後來(醫生)得悉我的心臟問題,加上我說如果拿不到醫生紙的話,就會有退學的機會,也可能失去工作,他聞說後就給我開了證明。」
雖獲證明可暫時獲豁免打針,但要在幼兒中心任教,Shirley仍需每三日做一次檢測,每次檢測花費240元。她指自己在幼兒中心的工作,月入6000元,每月做十次檢測的費用已佔她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為了取得豁免紙,她起碼花了4萬元求診,對她造成龐大的經濟壓力:
「其實負擔也很大,看一次醫生就要1000多元,看報告又要1000多元,不斷地有新的開支。」
她從家人口中聽說,開得較多疫苗豁免書的醫生,會引起衛生署注意。因此即使已獲豁免紙,她仍擔心三個月後覆診時,醫生的態度會有所轉變,不為豁免紙續期。
醫生態度突變 稱不再開豁免紙
Shirley的擔憂,30歲的GC(化名)正正經歷過。從約三年前開始患有蕁麻疹的他,病情一直不穩定,有時會突然在臉部和全身出滿紅疹,他形容紅疹出得像地圖般密密麻麻,病情嚴重時需要到醫院打類固醇針,以及一星期覆診一次,患病以來出入過私家醫院好幾次。看到新聞報道在外國有身體健康的人打針後出現面癱、心絞痛等副作用,他擔心自己也會出現相同病症,因此選擇求醫,以獲取疫苗豁免書,但尋訪過三位私家醫生亦不果。
去年10月,經朋友介紹下,他向一位皮膚科私家醫生求診,成功獲得疫苗豁免證明。他形容醫生當時「很願意開醫生紙」,聽完GC自述病歷和顧慮後,便開了三個月的豁免紙給他。怎料三個月後, GC想找同一個醫生續領證明時,護士卻告知他「醫生不會再開豁免紙給病人」,並未為此說明原因。之前把醫生介紹給他的朋友亦遇到相同情況。
GC是創業人士,雖不會因不打針而被解僱,但他不想受到政府措施限制,喪失進入食肆、堂食等權利。如今,他已經找到另一位願意開出證明的醫生,會在有需要時請他開證明給自己「傍身」。他又認為打了針也會感染肺炎,所以即使確診個案急增,GC亦不考慮打針。
打針後現副作用成病人 始獲豁免紙
有病人不願打針,也有健康的人打針後出現副作用成為病人,不願續打疫苗而尋求豁免紙。30歲的文員Coco(化名)在公司要求下,於去年8月接種第一針復必泰疫苗。她原本身體狀況正常,沒有任何病患,卻在打針後兩星期突然感到手腳麻痺,情況更在一星期間惡化成雙腿無力,令她長達兩個月無法上班,需要在家休息,並要由家人攙扶或使用拐杖輔助才能行走。
起初感到手腳麻痺時,她到急症室求診,經歷一輪肌力測試、抽血、磁力共振、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後,找不到任何病因,她的腦部、脊骨、盤骨、神經系統亦很正常。打針後過了三個星期,Coco雙腿無力至無法行走,她到普通門診再次求醫,做了同樣的檢查後,依然診斷不出是甚麼問題。醫生懷疑過Coco是否中風、患有神經線疾病,或者有特殊腦部疾病令她走不到路,但檢查後發現沒有這些問題。有一次到公立醫院覆診期間,醫生告訴她這可能是疫苗的副作用,並透露有其他病人也在打針後出現手腳無力的情況但診斷不出原因。
查不出身體異常的原因,Coco的情況可謂無藥可治,醫生只能監察情況,叫她定期覆診,並且做物理治療。去年9月,她打針後的一個月是情況最嚴重的時期,有一日,她嘗試去上班,在北角站從港島線轉乘將軍澳線時,原本兩三分鐘的路程,她扶著拐杖走了十幾二十分鐘。Coco表示當時身體的異常令她感到很擔心、焦慮和抑鬱,還經常失眠:
「突然間就走不到路,會害怕是不是以後也無法走動。」
她病發約兩個月後情況好轉,可以不靠柺杖輔助走路,但直到現時仍比正常人走得慢。
醫生將她的情況呈報了「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其後她也嘗試申請疫苗保障基金。但獲得的回覆只有專家委員會認為事件與接種疫苗無關,因此保障基金申請被拒,專家委員會也沒有任何解釋為什麼病情與疫苗無關。雖感到不忿,但她沒有新的醫生診斷證明病情與疫苗有關,因此也無法上訴。醫生為Coco寫了豁免打針紙,限期為直至下一次覆診,最少為兩個月。她指每次覆診的醫生都不同,擔心下次覆診未必能獲得醫生紙。
21歲的護理系四年級生Bella(化名)打針前身體健康,在去年7月及8月間接種了兩劑復必泰疫苗。接種第二針後一個月左右,她的脖子突然長滿紅疹,繼而蔓延到心口、後背和四肢,非常痕癢,情況持續一星期。求診後,醫生推斷紅疹是疫苗的副作用,建議Bella不要打第三針。再兩個月後,Bella的脖子和大腿長出共三個淋巴瘤,摸下去有痛感,淋巴瘤至今未消退,醫生推斷同樣是疫苗副作用,為她簽發為期一年的豁免打針證明。
Bella指她打針只是為了應付學校實習的要求,因為學校要求學生接種疫苗後才能到病房實習,而護理系學生必須完成1000小時病房實習才可畢業。但經歷過出疹和長淋巴瘤後,Bella表示很不想打第三針。
疫苗數據漸多 醫生態度轉趨開放
對於醫生愈來愈少開出豁免證明的說法,風濕病及免疫系統專科醫生張德昌解釋,是因為全球和香港的科研數據愈來愈多,證明疫苗不會影響病情,專科學會也相繼出了指引,建議更多病人可以打針,醫生對疫苗的態度轉趨開放。張德昌也有從自己專科的病人身上收集疫苗數據,在200多個病人中,只有兩個(1%)在打針後出現輕微的關節問題,跟外國數據差不多,於是開始鼓勵更多病人接種。
他現時會基於兩種情況為病人開證明:
- 一是病情較不穩定,例如剛剛發病和用藥較強的病人
- 二是病人正在使用的藥物會降低疫苗效能至近乎零,打針後患者的身體也不會製造抗體
就會建議病人延遲接種,每次覆診再評估狀況。而每個專科的情況不同,需要就病情和醫生商量。他指從沒有受過任何來自政府的壓力,說要收緊或不准開醫生紙。
政府收窄豁免打針病症範圍 醫生判斷空間收窄
香港政府於1月27日發出新聞公告,從5月1日起,所有打針豁免證明書必須由私家醫生和醫管局醫生,分別經政府醫健通系統,和醫管局醫療系統以電子方式簽發,私家醫生需要登記醫健通(資助)系統,即是參加疫苗接種計劃或醫療券計劃,才能簽發豁免紙,所有未經電子方式簽發的紙本豁免紙將在過渡期(直至4月30日)後失效。衛生署又向私家醫生發出指引,列明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張德昌指,政府或醫委會先前從來沒有就簽發豁免紙給予指引,只是著醫生自行判斷,而新指引下可獲豁免打針的病症範圍收窄,交由醫生判斷的空間比以往少。他認為指引對他判斷免疫系統專科病人是否適合打針的影響不大,依然會按照以往準則為病人作出建議。
不過,他沒有參加疫苗接種計劃或醫療券計劃,過渡期後他將無法開出電子豁免紙。如果5月1日後有病人有需要獲豁免紙,「我會出一封(轉介)信,轉介病人去有參加疫苗接種計劃或醫療券計劃的醫生處,在信內證明病人的病情和我的建議,等待這些醫生開有QR code的證明(電子豁免紙)給病人,要多做一個步驟。」
打針前先作評估 以病人安全為優先
回應病人對於疫苗安全性的疑慮,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認為,與其簡單說接種疫苗是安全的,更應為病人進行適當的評估。他舉例,曾有幾位病人因為僱主要求甚至以解僱強迫病人接種疫苗,而到他的診所諮詢接種疫苗的意見。其中有人只是胸口偶爾隱隱作痛,最後診斷出三條冠狀動脈有九成阻塞,需要接受手術;有人月經過多,被診斷出血紅蛋白水平過低,需要待恢復到較安全水平才能接種疫苗,以避免在打針期間暈厥。蔡堅指出,還有很多不同個案經診斷後,病人需要接受治療或進一步評估身體狀況,而非被建議接種疫苗:
「重點是以病人的安全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