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派飯成本高 學校飯商皆難做

現場派飯見成果 廚餘量減少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2010年全港約有55萬名全日制學生在校午膳,而他們每日產生100公噸廚餘及丟棄25萬個即棄飯盒,約佔全港廚餘總量的3%。而根據受資助學校所提供實行現場派飯前後的數據顯示,學生在每頓午膳中平均減少了0.05公斤(約40-50%)的廚餘量。

同學在用餐後要先給老師或義工檢查剩食情況,然後交還餐盤,飯商員工會將廚餘收集。(甘泳楠攝)

現場派飯可減少廚餘。記者觀察過派飯情況,學生用膳後要先讓老師或義工檢查吃剩多少食物,若剩下太多,老師會鼓勵學生盡量吃完,學生吃完後將餐盤交給飯商員工,員工會將廚餘收集。馬鞍山靈糧小學的校長陳美娟憶述初期曾因飯堂未安裝擋風簾,擔心冬天飯菜會吹涼,故安排學生回到課室用飯盒吃飯。學生食量不一,每個飯盒飯量卻一樣,也由於沒有足夠人手檢查,結果廚餘數量增加七成。陳校長感嘆,雖然天天提醒學生不可食剩食物,「但原來用回飯盒沒有人看見,學生就會蓋上盒蓋丟掉剩食」。

 

陳校長指,現場派飯讓學生學習用餐禮儀和遵守秩序。在現場派飯時學生可自行要求飯菜份量,正是一個好機會教導小朋友考慮自己需要,例如「想吃多些菜」、「胃口不佳,想要少飯」。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的校長陳嘉碧亦表示,在飯堂裡,高年級學生成了榜樣,低年級可以從中學習用膳的禮儀。

羅陳楚思小學的陳翩然老師也說,現場派飯的蔬菜即場烹煮較新鮮,不會像飯盒的蔬菜會變黃,她樂見愈來愈多學生添菜,也有家長反映子女在家中吃菜的情況有改善。

不同年級的同學可在飯堂一同午膳,兩校校長都認為可讓學生從中學習用膳禮儀和遵守秩序。(甘泳楠攝)

資助推行八年 用具老化難更換

資助計劃推出以來,基金共接獲138間學校的申請,當中126間學校獲批資助,涉及1.39億元。獲資助加裝設施的學校,須承諾最少推行現場派飯三年。首批獲資助學校已推行現場派飯至今八年,漸見成效,但隨之而來的是派飯用具老化的問題。靈糧小學負責午膳事務的老師關貴珠主任表示,學校的蒸飯爐曾經故障,飯堂餐椅也開始陳舊,餐盤和餐具經常被加熱、清洗亦容易損耗。關主任坦言開始擔心如何應付有關開支,因學校不會再有撥款去翻新用具。

環保署回覆本刊查詢,指有關計劃的資助範圍包括學校初次設置現場派飯設備的開支,及首兩年內所涉及的保養支出,保養期過後,學校需自行承擔或尋求其他途徑,以支付保養維修或更換設備的費用,「環保基金」不會再提供資助。

政府沒有資助,唯有靠飯商。關主任表示,學校會在午膳供應商招標時列明損耗情況,要求午膳供應商負責維修,她說:「我們盡量要這樣,否則沒有成本去做維修」。關主任認為,環保署應該為學校提供更多支援,如預留撥款供學校維修機器,否則學童午膳難免會因維修成本上升而加價。羅陳楚思小學亦有類似情況,原本由基金資助的餐盤漸損耗,現時部分餐盤是由供應商提供,學校招標時也會列明機器和設備的損壞情況,飯商須負責維修。

繼續閱讀:

現場派飯成本高 學校轉嫁供應商

真正環保午膳 望三方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