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廠自製口罩 香港全民自救

自今年一月新型冠狀病毒在港爆發,口罩供不應求,全城鬧口罩荒。有人被迫重用口罩、在街頭通宵排隊,甚至因多次撲空而淚灑記者鏡頭前 ── 種種荒謬事情,成了香港人屢見不鮮的日常。一罩難求,社會各界想盡辦法為港人解決口罩不足問題,在疫境中展現「自己香港自己救」的精神。

疫情蔓延至今,不少廠商有意設立本地口罩生產線。「一合口罩」早前接受首輪預售,六萬盒口罩在短短七分鐘內售罄。該廠設三條口罩生產線,日產量合共約15至30萬個,料四月中正式投產、五月中推出市場。

記者|陳天炘 編輯|王灝文 攝影|王灝文

 「一合口罩」創辦人何錫漢身兼運動醫療公司行政總裁及物理治療師。一月底,他眼見其他行家、診所醫生以至一般市民都無法購得口罩,為長遠應付本地需求,他與另外三位股東一共注資近千萬,本著「港人救港」的宗旨,開發本地口罩生產線。把品牌名稱拆開來看,就是要「一人一口罩」。

何錫漢在二月初於Facebook公布設廠計劃,一夜間收到二千多名網民回覆,主動提供協助,包括生產建議、技術支援和法律意見等,令原本缺乏生產口罩經驗的一眾股東得以順利推行計劃。他坦言始料不及,亦非常感動:

「大家知道這個是商業活動,但都不求回報幫忙,可見香港人很有心為香港好,希望共同解決社會問題。」

何錫漢希望透過開設本地口罩生產線,用行動證明港人有能力自給自足。(王灝文攝)

何錫漢笑言,採購熔噴布和不織布等原材料的過程非常艱辛,形容是「亂得像打仗一樣」。他解釋,這些物料在一夜之間「價比黃金」,有些已經與供應商確認的訂單,最終卻被其他廠商以5至10倍價錢搶去。他目前正透過來自不同國家的供應商採購,包括日本、德國、瑞典和美國等,以分攤採購失敗的風險,現時每個口罩成本在1元以下。

集資千萬開發本地生產 仍需越重重難關

經歷重重難關,終能採購原材料,回到香港生產線仍要「過五關、斬六將」。香港工業早已式微,不少工廈已被改建成倉庫或辦公室,但無塵車間的樓底、去水和通風系統均有嚴格要求,為工廠選址並非易事,最後成功挑選一所位於觀塘的廠房。他起初擔心本港缺乏具工廠工作經驗的員工,難以填滿約20個空缺職位,但他目前已收到逾千個應徵電郵,當中不乏具相關經驗人士,有信心最終能聘請足夠人手。一路以來披荊斬棘,他饒有自信:

「在欠缺工業生產條件下,(我們)仍能將開設生產線的時間由正常的半年壓縮至兩個月,都算『不辱使命』。」

何錫漢表示口罩生產廠房要求嚴格,目前已開始建構無塵廠房。(受訪者提供)

提到營運模式,他表明要長遠穩定地為香港人提供口罩,便必須以商業模式運作。作為生意人,他當然在商言商:「經營生意當然要利潤最大化,但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我們如何處理這筆利潤。」口罩暫時訂價為68元30個,他承諾會將部分收益回饋社會,捐贈口罩予社福機構和慈善團體,以協助有需要的市民。

疫情回落後,口罩需求必然降低,無可避免對生意造成影響,但他指「一合口罩」的優勢在於「香港製造」,且品牌把關嚴謹,會定期為口罩做品質測試,相信能獲得消費者的信心。「一合口罩」日前已將口罩樣版寄予美國Nelson實驗室驗證過濾效能,料可達美國材料與實驗協會(ASTM)第一級,即最低標準。他又強調,不會視其他生產線為競爭對手:「大家本著愛香港的心,才會相繼生產口罩,只要最終香港人能受惠,我便心滿意足。」

政府早前推出「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資助20條通過審批的生產線,每間公司最高可獲資助500萬元。何錫漢透露,他在三月底待機器抵港後申請資助,指政策有助發展本地工業,加上有政府監管,可保障口罩的生產質素和長遠供應,又指公司一直與政府聯繫,相信成功機會頗大。如「一合口罩」最終成功申請資助,除50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外,港府亦會以每個口罩按「成本加四至六毫補貼(視乎實際成本,越低則補貼越高)」的價錢,向其採購每月生產的首200萬個口罩,其餘口罩才可自行在本地銷售,但不得出口,為期一年。

在港生產門檻高 承包印度生產線

在港設立生產線門檻較高,民間年宵「和你宵」主辦單位、網上零售平台「租鋪」在疫情下則承包印度生產線,為香港人供應口罩。負責人梁先生指,曾在一月底遭口罩批發商中途退單,亦被誠信成疑的供應商要求先付訂金、後出貨。相對於這些入貨途徑,他認為承包真實存在的生產線較為保險,且價格及供貨量更加穩定,故在二月中以約港幣500萬承包印度三條口罩生產線至今年七月底,每月可運送300多萬個口罩回港。

「售價僅在『維到皮』的水平,因為不忍港人要捱貴價口罩。」

梁先生指,在外國承包生產線,同樣困難重重。正當他和印度廠商洽談期間,其他競爭對手也表示有意承包,結果廠商不斷抬高口罩價格,成本價由約10元一盒(50個口罩)上調至30元,最終定價再飆升三倍多,目前價格接近120元。他說不同國家均出現類似情況:「越南有廠商單在一個早上就加了四次價,每次加幅兩成,但品質卻不斷下降,一開始承諾有96%細菌過濾效率,之後不斷降至只有80%,已經不能再相信他們!」雖然越南加幅較低,但考慮到口罩品質,他最終唯有接受印度廠商的價錢。其後,租鋪將口罩售價調整至每盒139元,「售價僅在『維到皮』(剛好能維持業務運作)的水平,因為不忍港人要捱貴價口罩。」

租鋪位於印度新德里的口罩生產線用上全自動生產機,除可減低人力成本,亦可避免因出錯及人為污染而損耗原材料。(受訪者提供)

梁先生也解釋,香港早已脫離工業發展,人力資源短缺和廠房租金高昂對設廠造成門檻,同時受市場限制,萬一口罩需求下降又無法轉型業務,直接在港設口罩廠恐將難以長期生存。雖然承包外地生產線不需面對這些問題,但取而代之的是不穩定的交通貨運和海關政策帶來的風險。他透露,印度海關於二月內三度修改口罩出口政策,指當地禁止出口防禦力較高的口罩款式,導致租鋪有八萬個口罩無法清關:「唯有減去中間其中一層熔噴布才能運回香港,不過看起來則變得沒那麼厚實」,但強調現時口罩尚具三層,仍符合歐盟EN 14683 Type IIR的最高標準。

另外,新德里當時正有造成數百死傷的反公民法衝突,影響海運以致貨期延誤約兩星期,更曾有本港顧客因此而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為確保能按時發貨,他們主動接觸在土耳其生產口罩的中科工程(本港另一生產口罩的公司)合作,向其採購約300萬個後備口罩,以紓燃眉之急。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使他印象深刻:「(中科)的確幫了我們很大忙!」

兩地相隔三千多公里,如何能定期作品質監管?梁先生指,有長駐印度的相熟工程師義務幫忙,替他看顧生產線,確保一切運作正常;又強調每批口罩到港後,均會委託香港實驗室檢測來貨是否具相關規格,確保產品合乎標準。

自製口罩 達致全民自救

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打破生產傳統口罩的常規,研發可重用口罩HK Mask以挑戰N95的過濾功效(即阻擋95%以上直徑0.3微米的非油性顆粒)。相對於坊間一般口罩,其特別之處在於可自行製作,只要有針線就可以「人人自救」。

HK Mask分成口罩布套及濾芯兩部分,布套必須為全棉物料,以確保能抵受數百次的高溫清潔和消毒而不變質;而納米纖維濾芯則由一間過濾器公司提供,濾芯由HEPA(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物料製成,主要供冷氣機濾網使用,據悉公立醫院的負壓區排氣管也有運用;而在口罩應用上,料可達N80至90效果。由K Kwong學生創辦、負責HK Mask商業經營和運作的裳樂匯坊在三月中出售15萬個濾芯,每30個售70元。

K Kwong指HK Mask有三大優勢,分別是具時尚感、口罩完全貼面,不留縫隙,以及經高溫燙洗消毒後可重用,而濾芯則建議每四小時更換一次。(王灝文攝)

即使欠缺指定濾芯,市民都可用兩張袋裝紙巾或經港大核實過濾效能不俗的廚房紙替代,完全達致自給自足。K Kwong曾自行測試這些物料的過濾效能,發現仍有N95的七至九成功效。K Kwong指,這些物料已足以應付市民日常生活:

「我自己平日外出都只是用廚房紙,其實醫生護士照顧病人都只是用N95,我們這些平常人用稍次一級的,都已經足夠了!」

裳樂匯坊於二月接收逾6,000張自製套裝訂單,每套附10片濾芯,售60元。樣版早前亦已上載到裳樂匯坊網站,市民可跟從指示,以衣車或普通針線製作:「與其依賴別人(生產口罩),倒不如自己動手做,盡快令每位港人有口罩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K Kwong在Facebook和Google雲端硬碟上傳樣版後卻離奇地遭人舉報,更被系統屏蔽。不幸中的大幸,是不少已下載樣版的網民紛紛重新發佈,不同留言此起彼落,「我有女裝版、我有童裝版……」,亦有本地新聞機構願意將檔案暫存於自家伺服器,免卻被人入侵或舉報的危機,體現「自己香港自己救」的無私精神。

裳樂匯坊負責人鄭小姐指,一名「熟手技工」製作一個布套需時僅20分鐘;而《蘋果日報》早前亦有一名毫無縫韌經驗的記者親身示範,耗時亦只須約三小時,他表示難度不高。不過,自製布套的確會把手藝較遜色的人拒諸門外,故裳樂匯坊目前正與一基層婦女組織合作,聯絡家庭主婦「在家工作」,製作每個售75元的現成口罩,並於三月中以網上訂購方式出售8,000個,不消數分鐘即被一掃而空。

「我為香港人賺來了自信心。」

K Kwong表示,HK Mask的原意是令每人都可以自製口罩,達至人人自救,但為免被人抄襲,自行生產款式相近而成效存疑的口罩圖利,他唯有為HK Mask申請專利。K Kwong坦言,自己從沒有打算牟利,已經將HK Mask交予裳樂匯坊接手,自己分毫不賺:「但我為香港人賺來了自信心 ── 當有外國人取用HK Mask的意念,香港人都會為它是『Made in Hong Kong』而自豪。」他不諱言,希望全港以至全球使用HK Mask,又強調普羅大眾製作他的口罩絕不犯法,申請專利是要杜絕不良商人利用他的發明圖利。

疫症過後,本地對口罩的需求將會大減,東南亞國家只剩日本因國民大多患有花粉過敏症而繼續需要口罩,目前已有三間日本傳媒邀請K Kwong介紹HK Mask,有望未來打進日本市場。

消委會:今年首兩月投訴逾過往全年31

消費者委員會指,今年截至2月20日,一共收到218宗有關口罩的投訴,比起2019年全年接獲的7宗大幅超出31倍,投訴包括以不良手法銷售口罩、趁機大幅調高售價,及懷疑出售質量差劣或偽冒的口罩等,亦發現有商戶將口罩從包裝分拆開出售,令顧客難以辨認貨源和品牌真偽。消委會指,會按既定機制和審視程序,公開點名譴責不良商戶,又指細菌過濾效率(BFE)95%以上的口罩已足夠在一般社區活動使用,建議市民不用追求極佳的過濾率,可考慮效能不俗而價格合理的口罩。

海關則指,在1月27日至3月9日之間的行動,一共發現五宗涉及商戶在供應防疫用品時懷疑作出虛假或失實聲稱的個案,期間拘捕23人,並檢獲68,000個外科口罩。海關提醒,市民應從有信譽的零售店舖購入口罩,並檢查包裝是否有破損和污漬。如發現口罩有污漬或異味,則不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