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雷璟怡
「不要到處張望,不要指著別人,不要亂說話。」這些叮嚀伴著一封利是,收進了袋裡,和我一起到紅磡採訪。死亡和殯儀業,都是大家敬而遠之的話題,即使討論,也總有不少顧忌。我抱著這樣的心態,準備訪問時總是小心翼翼,用字三思再三思。訪問確診死者的家屬時,下意識放輕語氣,唯恐觸及他們的傷心處。
嘴上唸著百無禁忌,心底裏卻還是害怕說錯話。
與預想相反,受訪家屬樂意分享他們的故事,真誠地說著當下的感受,而不接受訪問的家屬也認為這個故事值得被關注,承諾會幫忙轉介有同樣經歷的人。回想起來,似乎我才是顧慮最多的人,而談論死亡也不是那麼讓人懼怕的事。
尋找家屬受訪不易,加上從零開始了解殯儀業和喪事流程,實在有些手忙腳亂。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不禁思考,為何會對這些事毫無認識。畢竟死亡是人必須經歷的階段,我想,也許是因為「禁忌」的觀念,讓我們迴避談論死亡,用代號稱呼殯儀館等地方,好像不談便不需要面對一樣。訪問殯儀業人士時,他笑說我和編輯知道的資訊已經足夠入行,但其實也是因為報道才會深入研究。若非如此,我應該還是一問三不知吧。
現在,身邊出現愈來愈多禁忌,某些字眼、某些事都不能再提起。所以我們避而不談,生怕犯禁會招來不祥。禁忌會模糊真相,正如談論死亡的禁忌讓我對身後事的安排一無所知,這些新的禁忌又會讓我們「不知道」甚麼呢?
百無禁忌,百無禁忌——我們還能毫無忌諱地說出心底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