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娛樂」五年前以ViuTV正式進軍免費電視圈。走過五個寒暑,這個電視夢工場開始為人熟悉,節目更在社會引起迴響。電視台的成功,除了有賴創作和製作人員的努力外,更需要一位在茫茫大海中尋找方向的掌舵者。
魯庭暉在2014年獲委任為「香港電視娛樂」董事兼總經理,成為ViuTV的領軍人物。他在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一級榮譽學士畢業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曾擔任美國蘋果公司的亞洲區創意總監,回港後成為盈科拓展集團高級副總裁,並擔任電訊盈科媒體製作及節目部高級副總裁。事業看似一帆風順,但他走過的路絕不平坦。一路走來,他憑著「偏向虎山行」的冒險精神,創出電視圈的一片天。
記者|陳紀宜 編輯|黃俊霖 攝影|陳紀宜 黃俊霖
今年42歲的魯庭暉名成利就,卻非贏在起跑線。他在基層家庭長大,父親曾在政府網球場當收票員,亦曾任辦公室助理,月入只有數千元。而母親則是家庭主婦,負責照顧他和比他年長六年的哥哥,一家四口在黃竹坑邨公屋居住。魯庭暉就讀中學二年級時,鄰居打翻火水,發生火災。他嘗過死裏逃生的滋味,更嘗過在安置房屋暫住兩個月的生活。本來的家天花板及一半牆身被燒至燻黑,家當被燒清光,「一切都要由頭開始」。
家境清貧,未有影響魯庭暉吸收知識和新事物的機會。魯庭暉四歲起,他的母親每天接他放學後,都會到香港仔市政大廈的街市買菜,但是帶着他這個「肥仔」買菜十分不便,於是先把他安頓在市政大廈內的圖書館,才去街市。因此,魯庭暉小時候經常在香港仔公共圖書館看書,結果於小學二年級就幾乎讀畢館內所有兒童圖書,要閱讀成人區域的書籍。
為達目標 不休息勇往直前
魯庭暉雖然喜歡看書,但學業成績一般,理科成績尤其遜色。魯庭暉憶述,每逢上完化學課,他都會抓著老師發問。即使老師耐心地解釋,他始終不能理解,更被老師形容為「勤力但愚笨的化學學生」。高考時,物理科有一道題目問飛機飛行的原因,他回答:原因是飛機師進入駕駛艙、關門、開引擎、拉手掣、做廣播。「我知道這是可笑的,但我真的不懂。」最後,他在化學、物理、生物三科均只考獲E級,即剛好及格的成績。
以此成績,1998年魯庭暉獲得中文大學的生物系取錄,而非心儀的新聞與傳播學。但他不甘心,再尋找轉系的機會。當時中大有四間書院,每間書院都有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魯庭暉憶述,他當時從一名成功轉系的學生口中聽說,只有在書院內考獲學系第一名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轉系。因此,魯庭暉以此為目標,要求自己在近百名一年級的生物系學生中脫穎而出,以取得轉修新聞與傳播學的機會。
魯庭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年轉系名額很少,要求成績很高,他為了成功轉系,在課餘時間報讀了商業電台的創作訓練班,在六個月內學習構思節目內容和培養創意,隨後更在商台擔任兼職,豐富閱歷。與此同時,魯庭暉把日常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溫習生物課程。他一下課便會到距離宿舍最近的飯堂用膳,排人龍最短的燒味飯隊伍,購買吃起來最方便的叉燒飯和凍檸檬茶,草草吃完,爭取時間溫習。當其他同學在教室磨磨蹭蹭,然後施施然地走到飯堂,魯庭暉早已吃完飯,準備回宿舍溫習。這段路,他走了一整年:
「死(不斷)溫習,那時候很瘋狂的。」
結果,魯庭暉在生物系取得不錯的成績,成功獲得與新傳系(1999年易名為新傳學院)系主任李少南面試的機會。雖然他獲告知自己的公開試成績「打破了中大新傳當時最差的入學成績記錄」,但仍獲得取錄,成功轉系,成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
將勤補拙 不斷挑戰自己
魯庭暉費盡心力要入讀新傳學院,是因為他對傳媒的所有範疇都感興趣,就連一般學生不大感興趣的傳播理論,他也會把所有參考書籍全部讀完。在新傳學院學習的三年,魯庭暉不斷挑戰自己。當他的同學均認為實習刊物《大學線》的專題報道是難度最高的組別,他卻自告奮勇做專題,又訂立目標成為《大學線》的「最佳記者」,更在大學二年級成為刊物的執行編輯。
對魯庭暉而言,取得一級榮譽學士畢業是他的目標,但在兼顧學業的同時,他亦要求自己平衡社交生活和參與不同的活動,例如曾「上莊」擔任新傳院會主席,以要求自己全方位做到最好,作為高考做得不好的補償。最後,他以一級榮譽學士畢業。為了挑戰自己,數理能力不佳的魯庭暉在升讀碩士時,故意報讀以量性研究(較重視數據)為主的牛津大學社會學,而非注重質性研究(較重視訪談與考察)的史丹福大學。魯庭暉認為,若能成功挑戰自己,便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
魯庭暉喜歡創作,但自認藝術天份不算高,只能將勤補拙增加創作的成功機會。當年他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取社會學碩士後回港,希望從事與傳播有關的工作,因此在2004年加入廣告公司「陳曾黃朱梅廣告行」負責構思廣告。當年,魯庭暉的「師傅」、著名廣告人曾錦程知道他喜歡閱讀與文學、歷史、哲學、社會科學有關的書籍,又知道他公開考試成績最差的是物理科,就強迫他閱讀有關物理的書籍,讓他能接觸不同類型的材料,更送他一本與量子力學有關的書籍《宇宙的琴弦》(The Elegant Universe),魯庭暉笑言至今仍然未看得懂。
魯庭暉指,一個廣告可以有一百個切入點,而多看書可以刺激不同的思考,所以至今就算工作有多忙碌,也會抽出時間每天看書。但是,假如只選看自己有興趣的書,漸漸便會看不到新角度。因此,他會選看一些自己不喜歡,甚至討厭的內容,務求在創作中尋找新角度。
在「陳曾黃朱梅廣告行」工作期間,魯庭暉曾為電訊商Sunday和九龍巴士等客戶創作廣告。有一次,廣告公司接獲一家本地銀行的生意,魯庭暉起初聽聞銀行客戶會有不少要求,並需要依從很多規矩,認為銀行廣告會比他以往構思的廣告有較多束縛,沈悶得多,承接這項工作等於「接受懲罰」。但同時,他以往從未嘗試過與這一類客戶合作,於是決定挑戰自己,最終憑著這個廣告贏得他人生中首個廣告獎項,對剛投身社會工作的他帶來鼓勵。
魯庭暉在傳媒界打滾多年,許多人以為他必是長袖善舞之人。意外的是,他很怕在沒有興趣聊天的情況下跟陌生人寒喧,不擅於「為講而講」。例如在農曆新年拜年,曾有很久不見的遠房親戚跟他說:「姜濤很紅」,他會不知道怎樣回應,只回答「哦」;當他獨自出席電影首映禮,更會因為不知道要說甚麼而默不作聲。魯庭暉明白,這樣或會顯得他高傲無禮。他指自己實在不擅長隨時寒喧,成為現時擔任ViuTV董事兼總經理的一大障礙,但當談及樂意分享的事情,則願意與別人交流。
新電視 帶來新選擇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在2013年不獲政府發出免費電視牌照,至2015年亞洲電視不獲續牌,不少人認為電視台已經成為「夕陽行業」。2014年,在電訊盈科工作的魯庭暉獲邀加入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的子公司「香港電視娛樂」,籌辦一家新的免費電視台。魯庭暉過去未曾嘗試在電視台工作,他卻沒有拒絕邀請,反而深入「虎山」開展新電視台的籌備工作,成為「電視新鮮人」。
他深明當時香港的電視市場已經被壟斷,他未有想過電視業缺乏發展空間的問題,而是去思考開辦一間怎樣的電視台,希望這家由自己一手開辦的新電視台能為觀眾帶來選擇。最終,「香港電視娛樂」將99台的頻道定名為ViuTV,並以「實況娛樂,真係選擇」為口號。
魯庭暉過去主要從事廣告工作,加入「香港電視娛樂」前缺乏在電視台工作的經驗,對電視台的運作一無所知。然而,他認為管理電視台等創意工業,關乎領導者能否有熱情帶領團隊,盡最大努力做好製作。不論是否擁有相關工作經驗,魯庭暉認為自己亦需要謙虛地做每一件事。因此,即使他過去累積了不少創作經驗,也需要學習,「就算未來做了30年電視,也需要學習」。為了緊貼不同電視台的動態,魯庭暉在辦公室安裝了七個熒幕,其中一個用作觀看ViuTV,其他則用作觀看不同電視台和媒體的節目,接收不同資訊:「這個行業是要不斷看的。」
由下至上推動創作 敢於創新
五年過去,ViuTV開始為人熟悉,推出的《全民造星》、《Chill Club》、《晚吹》等節目更為香港觀眾帶來了選擇。自開台以來,ViuTV一直沿用由下至上的創作方式,由節目部的員工先構思節目內容,再向魯庭暉定期「賣橋」(推銷節目的構思和想法),最後由他拍板決定節目能否開拍。魯庭暉認為,由底層推動的創作模式才是管理創意媒體的方法:
「即使我是『橋王』,有30個想法,兩個月便用完了。」
但是,下屬要過魯庭暉的一關絕不容易,因為他會否決不少節目構思。然而,他承認有時會判斷錯誤。以遊戲節目《膠戰》為例,魯庭暉原本認為這只是個讓藝員玩無聊遊戲的節目,缺乏「熱血」、「夢想」等明確且吸引的主題,加上台灣、韓國等地早已拍攝同類型節目,不夠創新。此外,遊戲節目講求營造歡樂氣氛,十分考驗主持的火花及台前幕後的默契。因此,他最初認為這個節目不會成功。但是,其製作團隊由ViuTV最長壽清談節目《晚吹-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班底組成,魯庭暉選擇相信同事,讓他們開拍《膠戰》:「他們會努力做,以證明我是錯的。」結果節目成功吸引觀眾眼球,在網絡引起熱話,更準備開拍第二季。
曾參與製作電視節目《全民造星》系列、人稱「花姐」的監製黃慧君自2016年ViuTV開台起加入公司,成為魯庭暉的下屬,現時則為由ViuTV一手捧紅的偶像組合MIRROR及ERROR擔任經理人。「花姐」坦言,以往她在其他電視台工作,需按照既定模式,由高層提出方向製作節目,因此起初加入ViuTV時被固有框架束縛。當時魯庭暉認為她的節目構思過分普通,不夠吸引,即使她與製作團隊每星期平均構思三至四個想法,過了半年仍未能成功「賣橋」,全被魯庭暉否決。眼見其他監製陸續成功「賣橋」,她壓力倍增。
於是,魯庭暉鼓勵「花姐」放膽創作:「你覺得沒有可能實現的東西,在這個電視台未必沒有可能。只要罰錢可以解決的事,我都可以解決,你構思到便可以。」在魯庭暉的鼓勵下,「花姐」製作了清談節目《晚吹-真PK》,在節目中「整蠱」主持和嘉賓,尺度頗大膽,包括要求主持喝老鼠酒和吃蟲。為了紀錄主持的真性情,突出節目的真實感,魯庭暉並沒有阻止主持人說髒言穢語,只要製作組消音便可。節目雖然引起不少觀眾投訴,指節目內容不雅和意識不良等,通訊局更裁定投訴成立,曾就此向ViuTV發出強烈勸喻,但魯庭暉仍願意提供在電視節目上創新的機會。
匯聚創意 管理層的哲學
「一個人不會有500個腦袋,沒有可能。」魯庭暉握緊拳頭、鏗鏘地說。管理一間約有600名員工的電視台,魯庭暉從骨子裏明白,若要令電視台持續進步,必須集合全台上下同事的創意,而非由高層說了算。為了減少干涉員工的創作自由,魯庭暉只是負責篩選和修正節目的內容及方向,而節目的構思、創作及製作,員工可以盡情挑戰既有框架,不會受到管理層的壓力。
儘管近年ViuTV的電視業務做出了成績,廣告收入去年更逆市上揚,魯庭暉不甘就此滿足:「我很少對創作品感到滿意,不是因為同事們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我永遠都看到可以進步、做好一點的地方。」五年過去,他深知,若非不同部門的配合和努力,ViuTV不可能取得現時的成就:
「如果一個人只有腦袋,沒有其他器官配合,便不能進食、不能走路。」
假如他開始食古不化,「阻住地球轉」,魯庭暉坦言:「我不離開或會對他們(員工)造成更大損失,如果有一天我發現自己變成這樣,我應該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