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ER

CUHK LogoHKIER Logo
學校教育改革系列

Occasional Papers
No. 1

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與優質教育(回頁頂)

• 邁向優質教育:躍進學校教育的角色pdf 全文 李子建、趙志成
• 「躍進學校」的三塊基石pdf 全文 潘天賜
• 躍進學校計劃對改革香港小學教育的啟示pdf 全文 鄧薇先
• 躍進學校計劃pdf 全文 譚萬鈞

ISBN 962–8077–24–4
42頁,平裝,HK$15

 

No. 2

教育質素、質素文化與躍進學校計劃pdf 全文(回頁頂)
彭新強

教統會的《第七號報告書》建議學校改善教育質素及在學校體制裏建立質素文化,但《第七號報告書》並沒有就「教育質素」及「質素文化」作出定義和解釋。本文試圖探討這兩方面的概念,以補報告書之不足。在「教育質素」方面,本文提供了五種觀點和定義,並說明其抽象的本質。在「質素文化」方面,筆者亦作出闡釋和定義,介紹發展校本質素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鼓勵學校以質素次文化入手,逐步建立整體的校本質素文化。最後,本文以香港中文大學所推廣的「躍進學校計劃」為例,說明學校怎樣以該計劃改善學校教育質素及建立校本的質素文化。

ISBN 962–8077–25–2
38頁,平裝,HK$15

 

No. 3

Quality Education: A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elf-Concept Approach (pdf full text) (Back to top)
S. Alvin Leung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areer development is a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dimension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debate.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in schools can be used as means to facilita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lected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ies with an emphasis in self-concept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ir application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Hong Kong.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e also examined.

ISBN 962–8077–26–X
48 pages, paperback, HK$15

 

No. 4

校本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回頁頂)
李子建、高慕蓮、梁邵麗紅、馬慶堂

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是一個全方位的改善計劃,目的是在學校建立一套改革信念,發動學校自我完善的機制。而行動研究和校本探究能有助對學校作系統化的反思,從而成為變革的動力。本書包括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探討行動研究和校本探究的意涵,介紹美國躍進學校的經驗,討論推行校本探究的困難,並建議通過不同方式邁向學校自我完善;第二及第三篇文章則具體介紹本港一所躍進學校分別在中文科和數學科所進行的行動研究,詳述當中的過程和研究的限制,並總結老師的經驗。本書對教育研究人員、現職老師或準老師都十分有參考價值。

• 邁向學校自我完善:行動研究與校本探究pdf 全文 李子建
• 行動研究:東華三院冼次雲小學的初步經驗pdf 全文 李子建、高慕蓮、梁邵麗紅
• 數學科行動研究pdf 全文 馬慶堂

ISBN 962–8077–58–9
94頁,平裝,HK$30

 

No. 5

Howard Gardner in Hong Kong (Back to top)
Howard Gardner

In January 2002, Howard Gardner was invited to give a series of lectures in Hong Kong. Gardner, who is both a lead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 and a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is highly recognized for his contribution in the area of creativit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is book consists of four articles which cover four topics that have occupied Gardner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century. A newly written Introduction is also included.

Introductionpdf full text  
Who Owns Intelligence?pdf full text  
Creativity: New Views from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pdf full text
Multiple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pdf full text  
A Job Well Donepdf full text  


ISBN 962–8077–59–7
118 pages, paperback, HK$35

 

No. 6

學生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們甚麼:中學中文科新課程下的學生學習經驗pdf 全文(回頁頂)
李玉蓉、黃顯華

本研究是「中學實施中國語文科『試行課程 ── 共同發展學習材料』計劃校內改變研究」的其中一部分,旨在從學生的角度,探討施行新課程時學生的學習經驗,以及這些經驗與課堂教學的關係。研究結果從學習者的角度,肯定了新課程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發展方向。要學生有興趣並投入學習,教師便需要根據學習重點,設計更多有趣、具挑戰性、與生活相關、強調思考和運用的課業,讓學生有參與的機會;而增加課業的彈性,讓學生有參與決策的空間,也可令學生對課業更加投入。此外,教師的讚賞、鼓勵和悉心輔導,有助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信心和對課業的投入。研究結果也顯示,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學生需要時間適應,教師宜悉心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常規,讓學生明白和體驗新學習模式的價值。

ISBN 962–8077–63–5
64頁,平裝,HK$20

 

No. 7

影響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因素:以中文科新課程試行計劃為例的質性研究pdf 全文(回頁頂)
蔡若蓮、周健、黃顯華

本研究旨在考察教師對2002–2003年度實施中文科新課程的感觀,探討語文教師在回應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了解他們在課程實施中的自我定位,從而分析影響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因素,並對新修訂課程的實施提出建議。本研究在課程試行計劃的第二年(2000–2001年度)進行,訪問了12位教師(參加及沒有參加新修訂中國語文科課程試行計劃的各佔半數),從教師的角度探討影響香港中學中國語文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因素。

ISBN 962–8077–64–3
64頁,平裝,HK$20

 

No. 8

躍進學校計劃與學校發展:邁向自我完善(回頁頂)
李子建、林永波、馬慶堂、張月茜

自1998年9月開展、為期三年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主要目的是透過提供專業支援以促進學校文化更新,並協助學校成員組織和善用學校的強項來提升學校質素,最終使學校成為一所學習型學校。鑑於躍進計劃只能夠在學校內進行三年,所以計劃十分重視學校能夠初步建立自我完善機制,令學校能面對不斷轉變的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並維持持續改善的動力。本書重點在探討學校於發展階段和改善歷程中,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所採取的改善策略及提供的專業支援,以及夥伴學校在自求進步的基礎下,如何制訂學校周年計劃,回應內部或自我評估意念等議題。

• 躍進教育與學校發展pdf 全文 李子建
• 香港躍進學校自我完善的策略和機制pdf 全文 林永波、李子建
• 撰寫校務計劃書pdf 全文 李子建、馬慶堂、張月茜
• 學校改善策略:邁向自我評估和自我改善機制的建立
pdf 全文
李子建、林永波、馬慶堂
• 香港躍進學校未來發展的路向pdf 全文 李子建
• 參考書目及附件一pdf 全文

ISBN 962–8077–65–1
96頁,平裝,HK$30

 

No. 9

思維技巧的教與學pdf 全文(回頁頂)
趙李婉儀

要裝備新一代的學生以面對千變萬化、充滿挑戰的社會,那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加思索,從而掌握有效的思維策略是刻不容緩的事。然而,坊間充斥著的大堆文獻及當中紛紜的學說又往往令老師望而卻步。本文先扼要地闡述與「思維技巧」有關的名詞及理念,其中包括「思維技巧」及「思維策略」、「基層思維」及「深層思維」等,繼而探討學生最常遇到的思考障礙。此外,文章也闡述提升學生思維技巧的方法,包括營造誘發思考的學習環境、透過有效的視像工具讓學生掌握各深層思維能力並達致自明認知的理想境界。

ISBN 962–8077–67–8
72頁,平裝,HK$20

 

No. 10

優質學校計劃:學校改進的知識基礎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

在學校進行改進工作是非常吸引人和有意義的。從香港中文大學與學校合作的過程中,更體會到改進工作的艱難和挑戰。本文嘗試從文獻中尋找學校改進的知識基礎,包括變革及學校效能與學校改進的關係,學校改進的領域及階段,並指出學校改進的條件及相關因素,以及如何從夥伴合作中學習和成長。最後,整理出優質學校計劃的改進策略架構。

ISBN 962–8077–69–4
40頁,平裝,HK$20

 

No. 11

香港學校改進的關鍵因素及策略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

本文建基於香港中文大學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的學校改進計劃「優質學校計劃」的經驗,總括出香港學校改進的關鍵因素。作者特別就收到不同類別學生的學校,提供具針對性的建議,包括領導的作用、專業支援的價值、提升教師能量,以及如何在教與學的策略上使學校持續改進。最後,更提出較為宏觀的教育政策建議,協助學校改進。

ISBN 962–8077–70–8
40頁,平裝,HK$20

 

No. 12

中層教師在學校改進過程中的領導和參與pdf 全文(回頁頂)
湯才偉

學校改進工作的成效有賴校內各階層教職人員的參與。由於校內教師人數眾多,改進工作開展時未必能即時伸展至每一位教師。因此,切入點往往從小組單位開始,藉此培訓校內推動改進工作的核心領導,從而逐步邁向全面的學校改進;另一方面又可集中資源,累積校本的改進經驗,提高成功的機會。學校的中層由於同時兼負行政與教學的責任,他們的領導能力對改進工作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本文主要根據一些學校中層領導在推展教學改進過程中的表現,分析中層在學校改進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ISBN 962–8077–71–6
40頁,平裝,HK$20

 

No. 13

課程領導:挑戰、行動、反思與專業成長(回頁頂)
黃顯華、朱嘉穎、周昭和、黃素蘭、徐俊祥

香港教育當局設立專職的課程主任,實屬華人社會,乃至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創舉。可是,這些主任不可避免要面對不少困難和挑戰。他們首先要改變自己,從課堂的科目教學,轉而從事學校為本的課程設計、發展、實施和評價;更富挑戰性的是,他們由自己出發,繼而需協助同事,特別是校長,把只靠個人獨力工作的學校文化轉變為合作的學校文化。這些工作都是艱巨的。本書初步總結了作者過去一年(2002–2003)從事「課程主任發展性課程」的經驗。從運用促進學與教的「情境分析」,貫注著整個課程的「行動研究」,到設計多元智能的學習活動,主要目的在促進課程主任的反思和發展。

• 課程領導的專業發展:理念和實踐pdf 全文 黃顯華
• 互動,在行動研究中起步 ── 對課程領導專業發展的省思pdf 全文 朱嘉穎
• 淺談「甚麼」及「為甚麼」的提問對課程主任發展的重要性pdf 全文 周昭和
• 反思香港教師進行行動研究的挑戰與成因pdf 全文 黃素蘭
• 破解中層課程領導的困局:協助課程主任進行課程發展的反思、定位、起步與延續pdf 全文 徐俊祥

ISBN 962–8077–72–4
92頁,平裝,HK$30

 

No. 14

利用照片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理論和實踐pdf 全文(回頁頂)
湯才偉

學生在寫作上所出現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內容,二是語文運用。然而在教學上,教師一般只注重後者的講解和練習,相比之下,對於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內容方面的問題,卻似乎做得不多。從創作的角度來看,寫文章的根本目的是要抒發作者內心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內容才是文章的根本,語文則只是令思想和感情表達得更好的工具。近年的教育主張,強調為學生提供真實(authentic)的學習環境,而在寫作訓練上,也比之前更強調學生對外界的觀察和體會,並期望學生能從觀察和體會當中改善寫作的內容和深度。本文按照筆者的實踐經驗,介紹一系列以照片為媒體的觀察活動,解釋教師如何透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升他們在描寫和敘事方面的表達能力,藉以豐富有關的寫作內容。

ISBN 962–8077–73–2
44頁,平裝,HK$20

 

No. 15

集體備課和觀課與學校改進的關係pdf 全文(回頁頂)
湯才偉

自從社會廣泛要求對課程進行改革以來,校內的工作量不單增加了不少,而且在質的方面也開始愈來愈講究。加上近年課程改革不時強調跨科學習,令校內的工作文化逐步走向全校式的模式(whole-school approach),教師昔日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有需要作出調整,開始講求彼此之間的「共識」和「協作」。「集體備課」和「觀課」是近年學校推行協作文化的新安排,藉此希望教師能互相交流,從而提升個人以至校內整體的教學效能(teaching capacity),達到「學校改進」(school improvement)的最終目的。本文先從「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的概念解釋這類協作活動的真正意義,然後再透過一所參加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計劃」(Quality Schools Project, QSP)的小學的兩次中文協作教學經驗,探討「集體備課」和「觀課」這類教師協作活動的成敗關鍵因素。

ISBN 962–8077–74–0
52頁,平裝,HK$20

 

No. 16

從教師的角度探討香港初中中文科新課程教學法(回頁頂)
潘慧如

2001年4月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定稿)》第三章「教學總原則」,建議了十二項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原則。本研究旨在探討在2002–2003學年落實施行中文科新課程後教師教授初中中文科的方法,並就新課程教學法比照文件上的理念跟教師實踐上的差異。

研究發現,大部分受訪教師均依從新課程教科書的編排,並改變了教學方法。而他們都表示在施教時知悉「以學生為主體」和「以能力作主導」的新課程精神,但在處理「教學總原則」的其他項目時則沒有因為實施新課程而改變。研究也發現,教師在中文科新課程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受教科書和學校能力組別影響,但卻跟教師的新課程教學經驗多寡無關。

ISBN 962–8077–75–9
96頁,平裝,HK$30

 

No. 17

學校自我評估與專業自主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

學校自我評估的本意是學校自我完善和發展。可惜,教育統籌局卻混入了大量其他目標,包括監控及藉機推廣某些課改項目,導致學校在評估工作上不但茫無頭緒而感到迷惑,而且亦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教學工作。本文詳細分析當局心目中由上而下的「學校自我評估」系統及其不恰當之處,藉以幫助學校、教師理解及應對。文章更認為學校應有專業自主的精神和空間。

ISBN 962–8077–76–7
32頁,平裝,HK$20

 

No. 18

透過抽離課程提升教師能量帶動學校改進pdf 全文(回頁頂)
趙李婉儀

自香港成立了優質教育基金以後,各種各類的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計劃如雨後春筍般激增。這些計劃都會因應本身獨特的目標和學校改進的「校本」特色,「切入點」各有不同。本文主要圍繞「優質學校計劃」(Quality Schools Project)的主要工作範疇及目標,探討其中一個切入點 ── 抽離課程或活動(pull-out programs)── 的成效。文章首先闡述在學校改進過程中提升教師能量的重要性,繼而透過個案研究,搜集教師對抽離課程或活動的經驗及感受,最後總結抽離課程或活動與提升教師能量的關係,並說明該等課程或活動在推動學校改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ISBN 962–8077–77–5
44頁,平裝,HK$20

 

No. 19

Self-evaluation and School Developmentpdf full text(Back to top)
Nicholas Sun-keung Pang, John MacBeath, & Archie McGlynn

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three articl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three authors, who have been leading SSE projects in Hong Kong, Scotland,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The book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self-evaluation in processes of school development, delineates some thoughts of the authors regarding the roles of SSE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outlines some of their experiences gained from the SSE projects launch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t is to argue that when a self-evaluation strategy is institutionalized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teachers' daily practices, the school will be allowed to develop continuously,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ISBN 962–8077–79–1
32 pages, paperback, HK$20

 

No. 20

「講故事」對提升小學生寫作及教師專業能力的影響pdf 全文(回頁頂)
湯才偉

基於在學校嘗試「講故事」的經驗,本文指出「講故事」其實可以與語文課程作出不同程度的配合;而且帶有語文訓練目的的講故事活動,更可以有助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表現,達到讀寫結合的效果。對教師來說,講故事過程中的互動要求直接挑戰教師某些傳統的課堂溝通模式。因此透過指導教師掌握講故事的技巧,可以同時引起他們進行範式的轉移,而最終帶來專業的成長。

ISBN 962–8077–83–X
44頁,平裝,HK$20

 

No. 21

學校自我評估與組織變革pdf 全文(回頁頂)
彭新強

本文嘗試介紹甚麼是學校自我評估,並探討學校自我評估與組織變革的關係。作者亦就一項學校自我評估效能的質性研究,分析學校實踐自我評估時的阻力,以及成功落實自我評估的要素。文章指出,有效的領導者是懂得靈活採用自我評估步驟、變革策略和管理方法的行政人員,他們會帶領學校組織從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中向卓越的領域邁進。

ISBN 962–8077–86–4
32頁,平裝,HK$20

 

No. 22

學校發展的要素和策略分析pdf 全文(回頁頂)
張兆芹、彭新強

本文首先指出學校發展的要素包括:教育領導者的願景和觀念、學校的組織文化、學校的組織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學校個體的專業發展和組織的專業發展等。其次,本文在學校發展變革的理論指導下,對學校發展變革提出了七項策略性的措施。文章主要關注學校改進的探討,即如何在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根據本土的學校發展經驗,進行不同的學校發展計劃,從而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質素。

ISBN 962–8077–87–2
36頁,平裝,HK$20

 

No. 23

有效學習的探索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

自2000年教育改革文件推出以來,學校已不斷進行大量「適應」教改要求的工作;尤其在課程改革文件的推動下,學校都忙於推行各個關鍵項目及各類教學活動,一時間大部分學校都到處觀摩,互相學習。很多教學活動在某類學校、對某些學生雖然恰當和有效,但在別校進行時卻往往由於學生的程度和社經背景不同,以及教師的能量、學校的文化、團隊的協作關係有異等,而失去效果。經過百花齊放卻亂象紛陳的情境,現在已是適當時機去檢視、沉澱和提煉具效果的教學活動,而不再是左抄右擇、以量取勝的時候了。本文主要探索影響有效學習的關鍵因素,並說明整全與系統化效能分析的重要。

ISBN 962–8077–88–0
28頁,平裝,HK$20

 

No. 24

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的學科課程領導:
角色、風格、所遇困難、解難策略和專業成長
(回頁頂)
黃顯華、李玉蓉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12所學校的資料,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期間,課程領導在科組所扮演的角色、領導風格、所遇困難和解決方法,以及影響他們專業成長的因素。研究發現,課程領導的角色和風格對校內課程的發展和推廣起關鍵作用,而成功改變科組教與學的領導都扮演一些共通的角色,且具有一些共通的領導風格。在實施困難方面,領導面對的最大困難是要改變組員對變革的態度,其次是工作量大、時間不足;少數協調員由於缺乏權位,難以推動組員。研究也發現,一些較積極參與校外計劃的課程領導在實施過程中有較大的專業成長。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1–5; ISBN-10: 962–8077–91–0
60頁,平裝

 

No. 25

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教師工作文化的轉變(回頁頂)
黃顯華、李玉蓉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57所學校的問卷調查、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和2所學校的個案研究資料,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期間,教師工作文化的轉變、文化轉變與科組教學改進的關係、溝通機制的引入狀況,以及促使教師工作文化轉變的原因。研究發現,施行新課程後,教師工作文化起了明顯的變化,教師之間比以往多了溝通和交流,但只局限於有參與施教新課程的教師。超過八成學校因應實施新課程而引入共同備課或╱和同儕觀課的交流機制。促使教師工作文化的轉變,是由於三個因素的互相配合,包括課程變革所帶來的契機、引入交流機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以及課程領導在其中所起的促進作用。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2–2; ISBN-10: 962–8077–92–9
64頁,平裝

 

No. 26

教師對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的關注程度(回頁頂)
湯才偉、黃顯華

現行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自2002年9月從中一級起正式推行,期間教師對新課程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新課程推行的成效。本研究因此向247位中學中文科教師進行了一項有關教師對課程關注階段的問卷調查,以了解教師在施行新課程當中的資料需求、協作及回顧等情況。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我們理解教師目前對新課程的需求,從而作出具針對性的支援。此外,現行新課程在定稿之前,當時教育署並曾為新課程的種種構思進行了一項名為「中學中國語文『試行課程 ── 共同發展學習材料』」的計劃。計劃自1999–2000學年開始,至2001–2002學年而止。期間參與這項計劃的教師要較其他學校教師更早接觸新課程的原則、材料和教學模式。因此本研究的另一目的,是希望了解「試行計劃」對曾參與的教師和不曾參與的教師在關注階段方面的影響。這相信對日後推行新課程的工作具有參考意義。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3–9; ISBN-10: 962–8077–93–7
32頁,平裝

 

No. 27

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學習材料的選用和調適(回頁頂)
黃顯華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57所學校的問卷調查和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資料,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期間,學校所選用的學習材料、選用學習材料的決策過程、對學習材料的調適,以及規劃和發展課程的模式。研究發現,超過九成學校在正式實施新課程時是採用教科書的。然而,超過九成學校對教科書有一定調適,並沒有完全依照教科書施教。研究亦發現,無論是選取學習材料,還是進行學習材料的調適,大多數學校都是由教師共同參與的。大部分學校進行有關課程決策時,是經過教師之間認真的思考和討論,其過程可以說是理性而具備專業判斷的。基於這些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制度層面、學校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4–6; ISBN-10: 962–8077–94–5
60頁,平裝

 

No. 28

學校改進行動:用「心」的班級經營pdf 全文(回頁頂)
江哲光、何碧愉

一所接收第三組別學生,而且面臨縮班危機的中學,在新任校長領導和老師要求變革的情況下,希望從中一級起著手變革,改變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觀感和態度。學校邀得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行動」計劃協助,由學校發展主任培訓中一班主任並協助老師策劃「中一導入活動」和「班級經營策略」。經過接近一年細緻、綿密和艱辛的經營後,老師感到學生及其家長有下列的轉變:(1)學生對自己班和學校有強烈歸屬感;(2)學生與老師關係良好,願意接受老師規勸和教導;(3)學生對自己有較高要求(如求學態度、責任感等);及(4)學生家長與學校有較良好的溝通和關係,並對學校有正面評價。另一方面,老師亦感到:(1)同事間(特別是中一班主任)有種為共同目標一起奮鬥的精神和士氣;(2)同事間有強烈的同儕感和互相支援感;及(3)老師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有所提高。本文詳細報告上述轉變的過程,探討促成這些轉變的關鍵因素和條件,並討論上述經驗對香港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的意義和啟示。

ISBN-13: 978–962–8077–96–0; ISBN-10: 962–8077–96–1
56頁,平裝,HK$20

 

No. 29

Can Teacher Leadership Contribute to Secondary School Revitalization in Hong Kong? (pdf full text) (Back to top)
Candice Fung-han Ng

The purpose of this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eferences of leadership roles in terms of school revitalization. The research focus was to examine how teacher leaders secure and sustain their school improvement efforts by negotiating the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within a complex system of interacting culture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a focus group of teacher leaders in a secondary school. This study illuminated four issues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and school revitalization. First, teacher leadership is a blend of personality and chemistry arising from teachers' responses to developments not only within, but also outside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Whether teacher leadership contributes to secondary school revitalization in Hong Kong depends on a reciprocal process that builds capacities at the 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Second, teacher leadership contributes to secondary school revitalization when both teacher leaders and their principal engage themselves together through parallel leadership for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Third, both school reculturing and school restructuring are prerequisites of school revitalization. Last, the culture in which teachers find themselves h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extent of leadership exercised by them.

ISBN-13: 978–962–8077–97–7; ISBN-10: 962–8077–97–X
44 pages, paperback, HK$20

 

No. 30

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科主任的領導工作:專業知識與協作的提升pdf 全文(回頁頂)
湯才偉、呂斌

2002年9月,香港正式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新課程在設計理念、學習材料的選取上均與舊課程有很大分別,在教學的原則等重大問題上亦注入了不少新的理念,因此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亦相應有所提高。作為一位中文科主任,如何在校內指導、推行課程改革,提升教師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甚至改變教師對課程與教學的態度,對學校的課程發展和新課程的真正落實起著關鍵的作用。本文透過分析本港一所中學裏中文科組的一些重要現象,探討推行新課程過程中,教師專業知識與協作兩方面的情況,以及科主任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和促進協作的具體工作。

ISBN-13: 978–962–8077–98–4; ISBN-10: 962–8077–98–8
36頁,平裝,HK$20

 

No. 31

建構學校為學習型組織pdf 全文(回頁頂)
彭新強

若要在多變的外在環境中生存,香港的學校無可避免要蛻變成學習型組織。承蒙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建構學校為學習型組織」發展及研究計劃得以在2004至2006年順利展開。該計劃旨在讓參與計劃的校長及教師認識和掌握組織學習中的五項修煉,促使他們把學校建構為學習型組織。若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校長和教師在管理或教學的思想範式上更易於作出改變,勇於面對教育改革的挑戰,能更有效帶領學校發展和應變,並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該項計劃有10所小學和10所中學參與。本文報告一項有關參與學校的組織學習能力的研究成果。

ISBN-13: 978–962–8908–00–4; ISBN-10: 962–8908–00–6
36頁,平裝,HK$20

 

No. 32

優化課堂學與教核心元素的探討pdf 全文(回頁頂)
李子建、梁一鳴

隨著宏觀層面教育改革及課程改革的深化,課堂學與教效能的提升逐漸成為普世關注的焦點;歸根究底,改革成功與否,最終須視乎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否為學生帶來改革所期望的果效。為配合「優化教學協作計劃」的推行,本文作者檢視有關學與教效能的研究文獻,嘗試從中找出最為關鍵的元素,供教師在提升學與教質素時參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投入-過程-產出」的架構,其中包涵五對核心元素 ── 優質規劃及優良氛圍、教學多元化及多變化、學習高動機及高投入、經歷深探究及深意義、產出強效能及強習得。教師同時亦可以在「問-想-做-評」行動研究周期中,參照各項核心元素所附隨的細目參考指引,不斷優化課堂學與教的質素。

ISBN-13: 978–962–8908–04–2; ISBN-10: 962–8908–04–9
64頁,平裝,HK$20

 

No. 33

變式課程設計原理 ── 數學課程改革的可能出路pdf 全文(回頁頂)
黃毅英、林智中、孫旭花

世紀之交,世界各地均進行數學課程改革,其中如何兼顧基本功及高層次思維能力成為了突出的問題。從「數學化」的角度,數學教學不只要在兩者之間找出平衡點,而且要搭建由基本功通往高層次思維能力之路。本文參考了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中國內地的實踐經驗和數學及數學學習的本質,提出螺旋變式教學課程的設計原理,希望提供一道數學課程改革的可能出路。

ISBN-13: 978–962–8908–05–9; ISBN-10: 962–8908–05–7
60頁,平裝,HK$20

 

No. 34

香港通識教育課程發展評析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麥君榮

香港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於1992年推行至今已超過十年,而開設通識教育科的理念是希望學生透過本科達致擴闊視野、提升學習技能的目標。然而,修讀通識教育科的學生人數仍只佔整體預科考生的少數,情況一直未變。去年,教育統籌局(2005)發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決定於2009年推行高中新學制改革,把通識教育科訂為全港八萬多高中考生必修必考的科目,全港中學即將迎接通識教育科所帶來的各項挑戰。本文透過整理推行高級補充程度通識教育科課程的發展脈絡,結合培訓通識教育科教師時的得著,評析未來高中新學制下通識教育科在課程、教學及評估這三方面的發展,並建議推行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關鍵因素。

ISBN-13: 978–962–8908–09–7; ISBN-10: 962–8908–09–X
24頁,平裝,HK$20

 

No. 35

從專題研習、「有為」閱讀到通識教育:一所中學校本課程發展的反思pdf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麥君榮

「專題研習」、「從閱讀中學習」及「通識教育」均是香港中、小學教育在不同時段開展的課程改革重點。全港學校為回應這三項課程改革,均以不同程度推行上述項目,以期達致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課程改革目標。本文總結一所中學自2000年開始推動專題研習至今六年的經驗,描繪學校在大學與學校改進計劃的支援下發展各項課程改革的歷程。該校從校本的實踐經驗當中反思及計劃下一階段專題研習的開展,得出結合「專題研習」、「從閱讀中學習」及「通識教育」的理念,並以議題研習為本的方式進行「閱讀學習」,又從是次經驗中帶出對未來通識教育科的教學啟示。

ISBN-13: 978–962–8908–10–3; ISBN-10: 962–8908–10–3
32頁,平裝,HK$20

 

No. 36

專題研習的實踐經驗:探究與反思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

課程發展議會於2000年推動專題研習作為課程改革四個關鍵項目之一後,中、小學都以不同模式推行專題研習,一時間百花齊放,各師各法,對推行專題研習的理念及目標皆不清晰,甚至導致勞而無功的狀況。本文建基於大學與中、小學的夥伴協作,總結出到學校作專業支援的經驗,記錄香港專題研習的發展歷程,並從目標、策略、評核等各方面深度探索及反思。

ISBN-13: 978–962–8908–11–0; ISBN-10: 962–8908–11–1
44頁,平裝,HK$20

 

No. 37

學校試行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的經驗(回頁頂)
黃顯華、李玉蓉

本文透過兩個研究的資料,其中包括57所學校的問卷調查和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資料,從參與原因、所遇困難及得著三方面,探討學校在正式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前試行新課程的經驗。研究發現,超過六成學校曾試行新課程。學校試行新課程的共同原因是希望早點面對和適應變革。不論試行的模式,只要課程領導人或╱和教師認同試行的需要和目的,並積極投入參與,對日後的課程實施都起了良好的作用;相反,由上而下地引入計劃而又忽略教師的參與,可以令課程實施障礙重重。研究亦發現,在試行新課程期間,教師遇到的困難包括教學資源不足、缺乏知識和技能設計校本教材、要承受未知前路的心理壓力,以及部分同事採反對或不合作的態度。這些困難在課程正式實施後大部分已被克服。至於學校試行新課程的最大得益,是加強了科組改進教與學的能量。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2–8; ISBN-10: 962–8908–02–2
44頁,平裝

 

No. 38

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的學生學習經驗(回頁頂)
黃顯華、李玉蓉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58所學校的問卷調查和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資料,從學生的角度,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學生的學習經驗。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覺得中學中文課比較從前的小學中文課更有利他們學習中文。有利學生投入學習的教學過程包括:多元化的活動學習,師生關係融洽,教師對學習有很多鼓勵和支持,課業具有內在趣味、與生活密切連繫、有調適的空間,以及要求思考,再加上進展性的學習評估,構成了促進學習的課堂環境。相反,教師只作單向講授,批評多於讚賞,缺乏彈性或重複乏味的課業,令學生提不起勁學習。這些發現,與試行計劃研究的結果一致。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8–0; ISBN-10: 962–8908–08–1
64頁,平裝

 

No. 39

從課程設計角度剖析中學中文科教師對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的意見(回頁頂)
吳茂源、黃顯華

本文由課程設計角度出發,結合早前進行的兩個研究搜集所得中學中國語文科教師對2002年實施的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的意見,指出教師對新修訂課程的目標、學習經驗的組織都有相當認知,至於學習經驗的安排(尤其在自選教材),以及對評估(尤其在評估方式)方面,則仍希望有進一步的理解。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1–1; ISBN-10: 962–8908–01–4
68頁,平裝

 

No. 40

在改革的路上不斷跨越挑戰: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個案研究(回頁頂)
黃顯華、李玉蓉

本文通過個案研究,描述一所中學中文科組在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四年的改進歷程,探討科組得以扭轉工作文化和改進教學的原因。研究發現,科組得以啟動改革,是縮班殺校的危機和教育當局所提供的資源和支援,促成了改革的逼切需要和誘因;而兩位科主任在推動科組實施新課程所擔當的領導角色、他們的領導作風和推動策略,都是科組能改進工作文化和教學的關鍵。研究又發現,教育政策在科組改進的過程中既是助力亦是阻力。這個案的改進經驗很值得關心教學改進的教育工作者參考。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6–6; ISBN-10: 962–8908–06–5
60頁,平裝

 

No. 41

在協作文化中釋放學生潛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個案研究(回頁頂)
黃顯華、李玉蓉

本文通過個案研究,描述一所中學的中文科組如何實施新修訂課程,探討學校促使學生熱愛學習中文和有效提升中文能力的原因。研究發現,中文科教師出色的課堂教學和課業設計,以及對學生學習的鼓勵和支持,是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中文的原因。此外,全校教師在閱讀推廣所作的努力,課堂以外的很多訓練口語的機會,都令中文科的工作事半功倍。中文科出色的課堂教學和課業設計是教師協作和交流的成果,科組的團隊文化是教師能持續改進教學的動力。校長對學校文化的模塑、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視,特別是她為改進教與學所創造的有利條件,都是中文科組能發展成為專業團隊的關鍵。這個個案的經驗很值得關心教學改進的教育工作者參考。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7–3; ISBN-10: 962–8908–07–3
58頁,平裝

 

No. 42

新高中課程帶來的憂慮與挑戰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

在香港教育改革的各項措施中,影響最深遠的是由「五年中學、兩年預科、三年大學」改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的體制改革。這重大的改革不單牽涉學生在中學及大學的學習時間問題,亦因而令課程產生了結構式的轉變。各教育持分者在面對如此重大的改變及挑戰時都感到憂慮。本文從情勢、課程、持分者、學與教等四個範疇分析現況,並建議學校及教師應如何作好準備。

ISBN: 978–962–8908–15–8
28頁,平裝,HK$20

 

No. 43

有效教學策略的應用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

本文建基於課堂教學所呈現的現象,分析及討論學習失效的原因,並從引起動機、教學發展及學習總結等各環節上提供改善建議。此外,本文亦就概念澄清策略及提問技巧提供具體例子,以闡釋如何恰當運用教學方法。文章又說明要學習有效,必須較有系統地檢視教師的教態及能力、學科內容的特性、教學策略的恰當運用等因素。校內教學領導的培育亦是極為重要的。

ISBN: 978–962–8908–16–5
36頁,平裝,HK$20

 

No. 44

中國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和挑戰pdf 全文(回頁頂)
彭新強、田愛麗

上海基礎教育的改革有其特定背景。近年來,有三種因素對基礎教育的改革起著重要的影響:(1)通過教育改革來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2)關注教育質量的提升;(3)日益重視「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這一背景下,上海基礎教育愈來愈注重課程與教學層面的改革、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水平,以及學校制度的完善等。與此同時,上海的基礎教育還存在不少挑戰,例如各管理機構之間權責不清,產生各種人事糾紛;校際差異巨大,導致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和特色教育資源不足,致使教育腐敗叢生;缺乏配套改革機制,使得改革理念不能有效落實等等。

ISBN: 978–962–8908–19–6
32頁,平裝,HK$20

 

No. 45

香港幼稚園的組織學習能力pdf 全文(回頁頂)
彭新強、潘淑儀

在教育領域上,實踐「學習型組織」這概念,意義實在深遠。本文目的是探討香港學前教育如何在不同的變革中全面發展優質教育,並了解現今學前教育機構的組織學習能力及「學習型組織」在業界的發展現況。此外,亦探討在香港學前教育機構推行「學習型組織」時會遇到的困難,以及香港的學前教育機構是否已具備有利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因素和條件,這些因素的互動情況等。

ISBN: 978–962–8908–21–9
32頁,平裝,HK$20

 

No. 46

理解「理解」:為「理解」的教學pdf 全文(回頁頂)
黃顯華、霍秉坤

香港課程改革以「學會學習」為題,強調這是學生學習的主導原則。「學會學習」涉及「理解」。然而,對於「理解」的概念和如何達致「理解」,仍須進一步探討。本文強調必須重視「以理解為目標的教學」,使學生在現有知識基礎上,積極尋找運用知識的機會,並持續拓展知識。首先,本文歸納各種文獻,尋求「理解」一詞的定義,並試圖從建構主義觀點看「理解」這個概念;接著,分析從理解角度進行學習的重要性,並為實踐理解的教學尋求一般原則和應用於各科的處理方法。

ISBN: 978–962–8908–22–6
44頁,平裝,HK$20

 

No. 47

元認知:學會學習的核心pdf 全文(回頁頂)
彭新強、李傑江

在21世紀的知識型社會,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本文旨在簡介元認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其重要性和推行策略,以及它與自我管理學習的關係。學生如能適時運用元認知,就能提升認知及思考能力。為提升教與學的效能,教師應認識元認知對教學的重要性,懂得在教學上運用元認知的技巧,並培養學生自我計劃、監控及評估的能力。假如學生能自我管理其學習過程,他們便可成為終身學習者。本文還總結了在專題研習中運用元認知的教學策略。

ISBN: 978–962–8908–23–3
28頁,平裝,HK$20

 

No. 48

The Practice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Metacognitive Teaching in Hong Kong Classrooms (pdf full text) (Back to top)
Nicholas Sun-keung Pang & Zoe Lai-mei Leung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concepts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metacognition, their importance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class observation,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study to examine the practice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metacognitive teaching by Hong Kong teachers. Findings show that teachers' awareness and competences in both areas were fairly weak. It is recommended that m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for practicing teachers and training courses for student teachers about these areas should be provided, if the core aim of "learning to learn" advocated in the recent education reform is to be achieved effectively.

ISBN: 978–962–8908–24–0
40 pages, paperback, HK$20

 

No. 49

Collabor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School Teachers and School Development Officers in an Attachment Experience (pdf full text) (Back to top)
Karen Ka-Yan Pang, Chit-Kwong Kong, Josephine Wai-Ching Ho,
Rinna Fung-Sheung Wong, & Wendy May-Sze Wong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a secondary school in Hong Kong, two school teachers and three School Development Officers of the 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worked collaboratively to desig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n a specific theme for two Secondary 4 (Grade 10) classes. Both the school teachers and school development officers targeted at: (a)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in learning English; (b)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in essay-writing; and (c) preparing students' readiness for school-based assessment. Basically,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emphas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skills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was adopted and a number of altern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experimented in the classroom. Data collected from classroom observations, post-lesson evaluation, and students' works and feedback provided very positive results an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approach and design for the two classes.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Hong Kong are discussed.

ISBN: 978–962–8908–26–4
76 pages, paperback, HK$30

 

No. 50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及教學設計策略與反思:初中及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準備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麥君榮

教育統籌局(2005)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中,決定全港高中學生將在2009年必須修讀通識教育科,並在2012年進行第一次全港性評核。自從有關安排公布後,全港學校均在初中甚至高中學習階段進行不同模式的通識教育科課程設計及教學實踐,當中累積了不少寶貴經驗,為未來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奠下了良好基礎。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評析現時學校準備通識教育科的狀況,初中通識教育科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以及初中與新高中通識教育科銜接的關鍵因素;第二部分提出準備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與教學的兩條進路,為銜接初中與未來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提供建議。

ISBN: 978–962–8908–27–1
48頁,平裝,HK$20

 

No. 51

個別學習差異:理念與實踐pdf 全文(回頁頂)
趙志成、何碧愉

如何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一直是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一大挑戰。本文首先從不同度向分析對個別差異的詮釋,以提供知識的基礎及討論的平台;接著,文章逐一解構現行教學上就照顧個別差異所應用的策略,以協助學校教師在推行各種行動計劃時,掌握甚麼才是可行和有效的策略。

ISBN: 978–962–8908–29–5
56頁,平裝,HK$20

 

No. 52

兩岸三地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比較及對課程改革的啟示pdf 全文(回頁頂)
丁銳、黃毅英、馬雲鵬、林智中

本文透過對比台灣、內地、香港三地近年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及引起的爭議,對數學課程發展的現況得出如下啟示:課程必須建基於原來的軌迹,才能有效調動教學隊伍的積極性,增加改革成功的機會。此外,「知識」與「能力」並非處於對立面,除了要找出平衡點外,亦須找出善用基本知識以發展能力的方法。學科的紮實基礎亦有助於發展跨學科能力。希望這些啟示能有助華人地區的數學課程向前發展。

ISBN: 978–962–8908–33–2
72頁,平裝,HK$30

 

No. 53

Teachers as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pdf full text) (Back to top)
Nicholas Sun-keung Pang & Imen Yuk-shan Fung

There is a move toward teachers as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in recent years, and this movement has recognition for teachers to be active in leading school refor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is study examines: (1) how teachers (N = 34) work with the nine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elements in their teaching; (2) their reflection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3) their own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s evidenced in the reflective statements from the self-reflection form; and (4) how they inte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chedule/content with the learning evidence collected inside/outside the classroom.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eachers’ reflective practices can contribute to three different area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 propose that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can act in a “reflective spiral” that starts with planning, acting, observing and then reflect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are professional experts who are able to as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ith self-enhancement and self-improvement.

ISBN: 978–962–8908–38–7
44 pages, paperback, HK$20

 

No. 54

Teachers’ Competence in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Education (pdf full text) (Back to top)
Nicholas Sun-keung Pang & Zoe Lai-mei Leu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finition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fL) and its importance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rough lesson observation visits,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study to examine the practice of AfL by Hong Kong teach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regarding teachers’ competence in AfL,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m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for practicing teachers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about AfL should be offered to promote young children’s capability of “learning to lear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BN: 978–962–8908–39–4
36 pages, paperback, HK$20

 

No. 55

在課堂中實施「促進學習的評估」:個案研究pdf 全文(回頁頂)
彭新強、李傑江

課程發展議會(2001)發表的《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中,建議本港所有學校自行檢視現有的評估實施方式,以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本個案研究嘗試就目標學校的教師對實施「促進學習的評估」校本政策的意見,以及學生對「促進學習的評估」教學策略的看法作初步探討。結果顯示,受訪教師及學生普遍認同「促進學習的評估」的理念,但有部分教師認為,若學校管理層能在落實政策前廣泛諮詢教師意見,成效將會更佳。

ISBN: 978–962–8908–40–0
28頁,平裝,HK$20

 

No. 56

校長領導促進學校組織的變革和發展:以校長領導的反思和學習為切入點pdf 全文(回頁頂)
張慶勳

本研究在研究主題背景脈絡與相關研究文獻分析的思維架構基礎之下,以深入訪談法、焦點團體訪談法與德懷術等研究方法,探析校長領導反思學習的主要歷程和內涵,發展校長領導反思學習的評鑑工具,進而實際應用於教育現場,評析校長領導如何藉解決問題以促進組織的變革和發展。研究發現,校長在解決學校所發生的問題以促進學校組織變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即在經由「知、思、行、得」四者循環回饋、同時並進,兼融形而上、誠於中與形而下的整體、循環反思學習體系,體現全人思維的歷程。而且,以校長領導的反思和學習為切入點來促進學校組織的變革和發展,是校長領導的核心所在。最後,研究者試圖建構出學校變革發展的思維與行動研究概念架構圖,用作後續研究的參考。

ISBN: 978–962–8908–41–7
52頁,平裝,HK$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