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聯絡我們  facebook youtube mail   
  • 字型大小  A  A  A   
  • 語言 
中華美德教育行動師資培訓班
為弘揚中華美德,提升青少年道德素養,本院與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於2002年開始合辦「中華美德教育行動師資培訓班」。每年設一主題,約有五十位來自國內 各省市之中、小學校長、教師及教育工作者來港接受為期八天之培訓,期間參加一系列講座、研討、參觀、考察,並與本地教師及校長交流學習。

歷屆培訓班主題及講座內容如下:

 

年份 主題  講題  講者
2002 (第一屆) (一)    主題演講
(二)    儒家倫理與現代化
(三)    中華倫理與公民道德—國內中華美德教育之推行、成效與未來發展
(四)    香港天主教教會學校之道德教育
(五)    台灣的公民教育與道德教育
(六)    香港小學的道德教育
(七)    車之兩輪—康健與美德
(八)    從人生的艱難、罪惡的根源說道德教育—新儒家唐君毅的觀點
(九)    「禮」—道德教育
(十)    「禮」與中華傳統倫理的現代詮釋
錢穆夫人胡美琦女士
錢遜教授
王殿卿教授
徐錦堯神父
謝均才教授
古緯詩女士
梁元生教授
劉國強教授
陳永明教授
李木妙博士
2003 (第二屆) (一)    讀《論語》學做人
(二)    略談《論》、《孟》有關「義」的記載
(三)    道德教育實踐(一)
(四)    道德教育實踐(二)
(五)    中華美德與學校德育
(六)    成人教育和道德教育
(七)    「義」與中國文化
(八)    美德教育不合時宜?
錢遜教授
陳勝長教授
陳建熊校長
何漢權副校長
王殿卿教授
徐錦堯神父
梁元生教授
楊鍾基教授
2004 (第三屆) 廉恥 (一)    《論語》、《孟子》中關於知恥的思想
(二)    廉恥的道德意蘊與為政
(三)    文化、道德、德育
(四)    知恥教育反思
(五)    中西方古代社會對「恥」觀念之比較
(六)    從晨會看學生的建立
(七)    美德教育不得人心?
(八)    美國當代的道德教育—他山之石
錢遜教授
陳勝長教授
王殿卿教授
張曉華教授
張學明教授
陳建熊校長
楊鍾基教授
劉國強教授
2005 (第四屆) 誠信

(一)    誠者,天之道
(二)    中西文化的誠信觀
(三)    誠信道德與誠信教育
(四)    德育就是身、心、靈的整合
(五)    中國文化再走向世界
(六)    誠之道德義蘊及其變化
(七)    培養學生的歸屬感─學校德育工作效能的基礎
(八)    西方中古封建武士社會的「誠」(Honesty)

(九)   「小作家」、「每日一篇」、「星火」網站介紹—網上推廣中華美德

錢遜教授
岑逸飛先生
黃秀清教授
徐錦堯神父
王殿卿教授
陳勝長教授
陳建熊校長
張學明教授
何萬貫教授
2006 (第五屆) 忠孝 (一)    《論語》、《孟子》中孝的思想
(二)    中國人孝的文化
(三)    從漢字看中華美德
(四)    學校德育及學生歸屬感之栽培
(五)    尋求新型的師生關係
(六)    當代「孝」的價值與「孝育」
(七)    韓愈作品中的儒家忠孝觀
(八)    透過多媒體推廣中華美德
錢遜教授
岑逸飛先生
張詩亞教授
陳建熊校長
葉建源先生
王殿卿教授
鄭滋斌教授                  
何萬貫教授
2007 (第六屆) 和諧與寬容 (一)    從《論語》看寬容的理解
(二)    天理與人欲:晚明小說中的因果觀
(三)    和諧與寬容
(四)    老子與和諧社會
(五)    從中國文化及天主教看和諧與寬容
(六)    衝突與和合
錢遜教授
張洪年教授
岑逸飛先生
劉笑敢教授

徐錦堯神父          

王殿卿教授

2009 (第七屆) 立志 (一)    讀《論語》學做人—立志
(二)    校園文化與校風之建立
(三)    從《大學》的八目看全人教育
(四)    美德教育不得人心?
(五)    談談立志之難與樂
(六)    香港的毒品問題及禁毒工作
錢遜教授
陳建熊校長
徐錦堯神父
楊鍾基教授
岑練英教授
石丹理教授
2010 (第八屆) 仁與禮 (一)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二)    儒學與盛世
(三)    校園文化與校風的建立
(四)    《論語》與孝
(五)    美德教育不得人心?
(六)    人的存在與價值追求—由機械論到儒學
錢遜教授
張偉國教授
陳建熊校長
張京華教授
楊鍾基教授
劉國強教授
2011 (第九屆) (一)    《論語》中的「和」
(二)    儒家思想與社會和諧
(三)    和諧與協作—學校教育效能的基礎
(四)    從《論語‧為政》篇說起—秦代《為吏之道》與社會和諧
(五)    中華美德在現代職場中的意義與效用
(六)    廿一世紀領袖的素質
錢遜教授
徐錦堯神父
陳建熊校長
黎明釗教授
劉國強教授
陳茂波議員
2012 (第十屆) 中庸 (一)    《論語》中的中庸思想
(二)    儒家的中庸與天主教的「神聖」概念
(三)    通過閱讀和寫作培養學生讀好書做好人
(四)    校長領導與團隊精神
(五)    儒家價值觀的現代意義
錢遜教授
徐錦堯神父
何萬貫教授
陳建熊校長
劉國強教授
2013 (第十一屆) 修身 (一)    對《論語》修身思想的理解
(二)    修身
(三)    「內聖外王」的現代意義
(四)    中國書畫與文人品德
(五)    儒家價值觀之系統解析
錢遜教授
徐錦堯神父
陳學然教授
莫家良教授
劉國強教授
2014 (第十二屆) (一)    中華美德與立德樹人
(二)    香港天主教教會學校之道德教育
(三)    為什麼要道德?儒學的答覆:人道即天道
(四)    我們今天如何讀論語
(五)    香港學校德育工作介紹
(六)    中國書畫與文人品德
王殿卿教授
徐錦堯神父
劉國強教授
傅永吉所長
陳建熊校長
莫家良教授
2015 (第十三屆) (一)    積善成德   立德樹人
(二)    傳統文化與經典閱讀
(三)    良好的師生關係
(四)    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
(五)    「善堂」和「善後」:中國近代社會史上的危機處理
(六)    從天主教說的「真善美聖」看「善」
王殿卿教授
李煜暉老師
葉建源議員
劉笑敢教授
梁元生教授
徐錦堯神父
2016 (第十四屆) (一)    智:作為生存大智慧的儒學
(二)    由知到智:知識與智慧的一體性
(三)    中國的智仁合一與天主教的天人合一
(四)    四「知」與三「德」— 作為生命教育的儒學
(五)    無知之智
(六)    「智」與青少年道德教育
傅永吉教授
鄭吉雄教授
徐錦堯神父
鄭宗義教授
劉笑敢教授
王新宏教授
2017 (第十五屆)
 誠明 (一)    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
(二)    朱子釋「誠明」
(三)    關於孟子性善論的爭議與回應
(四)    做人的兩項核心價值
(五)   「誠明」與誠信教育
(六)   「誠明」與天主教的「諸聖相通功」
范瑞平教授
陳榮開教授
劉笑敢教授
錢遜教授
黃秀清教授
徐錦堯神父
 2018 (第十六屆)
 恕 (一)   「恕」之傳統意涵及現代價值
(二)    恕與禮
(三)   「恕」和「仁」﹕古典儒學的道德和金律
(四)    孔子與基督的「恕」與修身
(五)    剖析《四書章句集注》中「恕」的觀念
(六)    傳統儒家恕道思想的當代使命
王穎教授
范瑞平教授
賈晉華教授
徐錦堯神父
陳榮開教授
張靖華教授

 

參訓老師心聲

 

• 從各位儒學大師身上學到了許多精神,這些精神將會持久的鼓勵我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決心與信心。

 

• 從專家、學者的講座報告中學習、領悟到美德教育的深遠意義;結識伙伴,通過討論、參觀、訪問、等學習活動,結識了同行伙伴,學習了同行先進經驗。

 

• 幾次外出參觀,接觸到校長、教師和學生,樂見他們體現出香港教育服務精神與謙遜品格。

 

• 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到從小培養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迎接挑戰,回去後該怎樣做好自身及學生的思想提升。

 

• 對於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方式、目的意義等有了更明確更深入的認識;堅定我們當前德育方向。

 

• 進一步理解了中華美德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也更明瞭教師所肩負的責任。通過參觀香港中小學校,讓我更多地知曉了香港學校德育教育的措施,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查詢
輔導處
莫若琪小姐

3943-7603
edithmok@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