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 榜上友名

人間少年遊
岑潮輝在哲言商

2020年8月

岑潮輝:「做科技好困難,不可以早,不可以遲,要找對時機。」

到科學園訪問岑潮輝,印象最深是他的一身裝扮:印着公司名字的T恤攝入束皮帶的深藍斜布褲,宛如大學的學生組織幹事。訪問前,在樓下匆匆一瞥,他與身旁同事說話,像構思大計。之後他稱,剛與一群中大物理畢業的年輕同事,談像魔法般神奇的量子物理。

無用之用

離校近廿年,學生時代天南地北的冒險精神好像從沒離開過這位從中大走出來的少年。這位2001年哲學畢業生兼前學生會幹事,現時是人工智能企業Asiabots首席財務官兼聯合創辦人,跟他的訪談,與其說聚焦公司與產品,倒更像哲學的清談,或哲學人愛說的──「吹水」。由創業談到哲學之用、人工智能、工作的意義、快速學習、中國的創科發展,向大企業叩門的困難和沮喪,以至星座和命理風水,他上天下地,濃眉舞動,目光炯炯。「我的主星是貪狼。」紫微斗數中,貪狼是欲望之星,即是欲望濃烈,又貪又「狼」。熱愛自由,對一切事物好奇的他,選哲學像呼吸一樣自然。

「很多人謂哲學無用,但哲學是教你怎樣思考,思考人生,思考學習,這永遠最實用。生意充滿起伏,能讓你在不確定中保持韌性,正是思考。那時常問讀哲學出來做甚麼,師兄會說『無用之用』,行行做不到,即是行行都做到,就是說不要限制自己。誰說不可以?」

他的人生,愈變愈勇,正是例子:畢業後岑潮輝在設計飾品公司當銷售員,業績彪炳,「我好容易跟人建立信任的關係。」哲學家不裝清高,喜歡做女性飾物等容易賺錢的行業,同時走在潮流之先。2009年他創立網絡平台,設計和批發女性首飾予歐洲公司;2014年成立第二間公司,主打物聯網應用程式,別樹一幟,「但那時應用程式的熱潮漸漸退去。我們有電子感應付款和虛擬代幣等新猷,但這又太早。做科技好困難,不可以早,不可以遲,要找對時機」。2017年,沒有早一步,沒有遲一步,在人工智能欲起未起的年代,他碰上合作夥伴,創立現時的Asiabots。

「很多人認為創業需要好多錢,其實不是錢,是要懂。世界需要你做的事,自然就有資源。當然資源不會很豐厚,但做對事情自然有機會。」

Asiabots研發的虛擬助理Carey(左)和貓咪Temi(中)。它們可與人對答甚至聊天

不離地的人工智能

Asiabots的勝場是自然語言處理,即令機械人理解人類語言,在即時通訊程式如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與你對話的人工智能是他們其中一項業務。

「不要以為聊天機械人只是對答,其實它活用人類整個知識,因為文字紀錄了人的智慧和思考。它是智慧的開端,將來可解答更多問題。」Asiabots另一強項,是在電話與人從容對話的語音機械人,「有時與人工智能對話也要學習,例如按掣、尋找功能表,但語音完全不需要。須知要人們改變習慣並不容易。」多數經營人工智能的本地公司,都會採用Google和Facebook等大公司的自然語言處理系統,他們卻選擇自家研發,獨一無二的機械人,精熟廣東話、英語、普通話,中英夾雜亦無難度。「我想看更長遠。只有辛苦建立自己的東西,才可以發展上去。」哲學人處事,習慣從本質入手,他們明白正是基本的東西,決定事情成敗。

「我永遠在行窄路,但這些路是有未來的。」岑潮輝自信道出他的冒險哲學。

乘物以遊心

開首坦言愛財的哲學家,到後來說得最多的是自我實現,成為老闆有自由做自己,也看見他人在人生舞台上成為自己,猶如馬克思曾道,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底線。那身邊人鼓勵他創業嗎?

「沒有,不反對好好啦,」他笑稱:「人們以為初創企業多人支持,事實上沒有。自營自養才好,所謂支持不過是扭曲。資源是需要的,就是機會,發揮時不要諸多制肘。」

從事人工智能,避不了機械人主宰人類的問題,對此,岑潮輝答得坦白:「科網渲染過後,人工智能將切實取代眾多工種。人們怕被取代,變得無用,只因人仍停留在工具價值。人的價值是甚麼?人類的尊貴性在哪?以前讀馬克思主義,下層建築,即生產,決定上層的思想和文化;或者人工智能可以幫我們解決生產問題。」他續道:「人類可能進入更繁盛的景況,追求更高價值,比如哲學和音樂。現時人們精神匱乏,將來可能會有更多人際聯繫,可以多開發愛、分享與同理心。」

岑潮輝認為人工智能可以解決生產問題,人類或許不用為稻粱謀,能實現志業和追求精神價值

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的末世景象,哲學人愛沉浸其中,岑潮輝對人工智能參與建設的世界秩序,卻自有樂觀構想:「今日的政治體制,充滿瑕疵,但人工智能能模擬人類思考,找出最好解決辦法,不會受制於一個政黨、一個想法。如果眾人以良好意願出發,人工智能歸納出大多數人接受的辦法和智慧,訂立新制度和處事方法,加上加密且不容刪改的區塊鏈記賬和記錄技術廣獲信任,可能可以成為新時代國家的基礎──當然我們仍需新的科技充當執行人。是否很科幻?」

人工智能是否柏拉圖口中的哲王,只有時間知道。但聽岑潮輝口若懸河,很容易就感受到思考給他的自由和快樂。人之為人,是因為思想;思想帶來痛苦,亦帶來救贖:在思潮起伏中浮沉、掙扎,最後豁然開朗,於是可以在世事的紛擾和命運之上,覓得安穩。理性的輝光闌珊處,正是實踐和創造的開始。

文/資訊處 Amy L.
圖/
Eric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