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雅共賞

至正青花

在6月12日播放的《藝術無間》中,隆重登場的除了搶眼的反白眼兔兔五彩小盤之外,還有一件文物館的重要藏品:元青花蓮池紋大盤。元青花的產生是陶瓷史上一大技術突破,扮演了承先啓後的角色。其器體雄渾,發色濃艷,存世數量稀少,深受收藏界追捧,拍賣價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而在不同時期的元青花之中,又以元代後期至正(1341-1368)年間生產的青花瓷器代表了元青花的最高水平,統稱為「至正型」青花瓷器。文物館所藏的大盤中心飾蓮池紋,外圍纏枝番蓮及十字錦紋,構圖嚴謹,繁而不亂,青花深濃,深處有黑色斑點,正是典型「至正型」青花瓷。

「至正」固然是元朝年號,但這兩個字在粵語中恰好有「最棒」之意,不失為一個讓人會心微笑的可愛巧合。「至正」的青花「正」在甚麼地方呢?外形美觀、工藝圓熟固然是最直接的優點,但除此之外,它也是一個時代文化交流的見證。元代時,蒙古帝國拓展版圖至歐洲大陸,歐亞地區因而有很多文化和工藝的流動,交流變得非常密切,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東品味流傳到中原,景德鎮也開始燒造符合他們審美的這種瓷器,研究也表明在明代景德鎮有波斯工匠參與瓷器的裝飾。

正如影片裏文物館助理研究主任王冠宇博士向CNBC主播Emily Chan介紹,那餐盤之所以大如洗臉盆,也是文化交流的體現──盤雖然燒造於江西景德鎮,但卻是為配合中東穆斯林十多人圍着盤子分享食物的飲食習慣設計。這樣碩大的體型其實不容易燒製成功,元代景德鎮的匠人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鋁的含量較高,於是胎體可以加厚,燒造大件瓷器。盤上花紋特別密集繁複,有幾何化形狀,這也是源於中東穆斯林的審美和裝飾傳統。除了設計之外,元青花的顏料其實也來自中東地區,是一種高鐵低錳的鈷藍料,有個相當好聽的名字叫「蘇麻離青」。

想更仔細地看看珍貴的元青花蓮池紋大盤嗎?除了重溫該集《藝術無間》之外,不要錯過文物館已於6月13日開幕的展覽「窯火天工」──大盤和小盤上的兔兔一起在文物館的展廳II等着你來探望呢!

Heidi Wong

標籤
瓷器 藏品 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