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豈止望聞問切的陳可昕
2019年6月
時至今天仍備受珍視的中醫藥傳統經典《黃帝內經》說道:「上醫治未病」,而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畢業生陳可昕校友,也奉「治未病」為事業的目標。
自2016年開設中醫診所行醫的可昕說:「年幼時我已立志入讀中大,也知道我的理想就是當醫護人員。我的家人信佛,志願也是受家人影響。我最初主修護理學,目的就是為無國界醫生工作。但後來知道了需要十年經驗才能就任無國界護士,我便轉攻中醫藥。中醫藥使我在助人上有頗大的發揮機會,而『治未病』的概念正是中醫藥最吸引我之處。」
中醫師之路並非坦途,對與傳統中醫形象大相徑庭的年輕女性尤其如此。可是,中醫藥卻給可昕不少滿足感。
可昕剛剛當中醫師時,遇上不少懷疑的目光。即使今天仍偶爾碰到此類客人。
「我理解他們的態度。奇怪的是,那些最懷疑我的人,如果我把他們治好,他們通常是最踴躍給我介紹病人的人。我挺能接受別人對我抱懷疑的態度。我告訴自己他們是病人,我則是他們的『光』,必須時刻保持樂觀。我明白他們有多渴望復元,所以我不想浪費他們的時間。」
贏取病人信任外,可昕也不斷累積診症的經驗。譬如,營運診所之前,可昕為某診金昂貴的診所工作,親友都負擔不起診金,所以不能介紹他們到那裏看病。故此,她只好在工餘和假日時給他們看病。縱使如此,她感到十分愜意,因為這些經歷使她學會如何處理在工作上的壓力。
可昕的教育全面,學懂如何待人處世。多才多藝的她,創立了中大中醫同學服務組,免費向長者提供醫療服務,還曾任護理學院院會主席、聯合書院國術會會長,並且在課餘營運補習社作兼職。她的社會服務經驗豐富,因此獲頒滙豐香港獎學金和聯合書院明德獎學金等知名獎學金。
可昕擅於與不同背景的病人溝通,容易得到他們的信任和合作。她明白贏取病人的信任能加速痊癒,信任中醫的病人更會把「治未病」的訊息帶給家人和朋友。
雖然她的診所運作已經上了軌道,但她沒有停下腳步:她正修讀兩個碩士課程,分別是西醫骨科及佛教輔導。
「骨科的知識幫助我鑑別那些病人須要轉介看西醫;佛教輔導則令我懂得如何聆聽。我發現每一個疾病背後都有心理因素存在,所以治心和治身同樣重要。」
怎樣才是成功的中醫?她說:「如果我的病人及其親友明白甚麼是『預防勝於治療』,那麼我便真的成功了。」
她補充說:「中醫藥不是賺大錢的行業;如果你想過優渥的生活,那你得要想清楚是否投身中醫藥這個行業。中醫師既是藝術家也是發明家,必須靈活變通和為別人設想。」
香港華人普遍接受中醫藥,但西醫主導的主流醫療系統裏,中醫藥的應用卻依然有限。儘管如此,政府近年大力促進中醫藥的教研和應用。不少中醫教研中心落成,為本地中醫本科畢業生提供培訓。中醫醫院預計於2024年竣工。政府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撥出五億港元成立中醫藥發展基金推廣中醫藥現代化。
可昕認為要論斷香港中醫藥的發展是言之尚早。香港中西融合醫學的發展速度,仍然較中國大陸以至德國等地緩慢。
「我鼓勵同學和學弟妹營運自己的診所,因為在現有制度下,畢業不久的中醫師很難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雖然我們面臨的困難不少,但我們仍時常交流意見,討論如何服務病人,決意堅守懸壺濟世的志向。」
可昕慶幸中大的教育賦予她追求「治未病」理想的實力。這年輕中醫師自信和成熟,必定能夠承擔更重的責任,走更遠的路。
文/資訊處 E.C.
圖/Eric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