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友名

填詞 • 圓夢──王仲傑譜寫「今生不做機械人」精神

2016年12月

流行曲是每個年輕人的精神食糧。中學時期的王仲傑愛聽陳奕彭羚,也和同齡人一樣愛抄明星閃卡背面的歌詞。但他比別人多走一步,嘗試執筆譜詞,主動創作:「我覺得歌詞是最迷人的文字載體。它配合旋律,比純文字更能牽引情緒。一首膾炙人口的歌詞能讓人二十年後依然倒背如流。所以我自小嚮往成為填詞人。」

其後他考入中大理學院的風險管理科學課程,利用課餘時間每年寫詞百多首。雖然最終只有兩三首獲唱片公司接納,他也未曾感到氣餒。「我是真心喜歡填詞,即使不獲錄製成歌,也着實享受了每一次創作過程。況且,一步登天的成功只屬僥倖,歷經艱辛後得償所願才是真正的幸福。」

終於,他在畢業那年迎來第一首面世樂壇的作品,更在同學引薦下加盟環球唱片,同年獲邀為譚詠麟寫詞,正式加入專業填詞人行列。目前為止,王仲傑筆下的出版作品超過一百首,代表作包括許廷鏗的《出走》、鄭融鍾嘉欣的《愛得起》,以及梁詠琪的《煙花三月》。

被問及填詞靈感的來源,他笑言提早準備遠比等靈感到重要:「我養成收集日常生活題材的習慣,遇到有趣的字眼會馬上記下來。譬如搭地鐵聽到的『請勿超越黃線』,可以聯想成講述情侶間應該保留私人空間。或者以『不停站列車』為歌名,表達與情人廝守一生的願望。」

音樂亦引領他走上教育路。畢業後有十年時間,王仲傑日間在銀行上班,夜晚給歌手寫歌。因曝光率漸高,他獲邀到中學教創意寫作,其間燃點起他對教育的熱誠。於是他在2014年放棄美資銀行副總裁的高薪厚職,創辦「籽識教育顧問公司」,安排導師到天水圍、元朗、屯門等北區中學授課,推廣創意教育、自我認識與生涯規劃。「我覺得自己能達成填詞人的夢想很幸福,很想啟發其他人勇敢追夢,得到這份幸福感。」

他還成立了「籽識慈善基金」,推出「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每年選出十個得獎單位,向他們提供實現各自夢想所需的資金與人脈。不設任何參賽門檻,因他相信夢想無分大小:「夢想只是自己想做的事,不用包裝得太華麗,不用標籤得太宏大,令人覺得與現實很遠。」。

他以其中一個參賽者為例子:「有個男生十年前因交通意外切除了左手,但他的夢想是學會拉小提琴,於是我們資助他學小提琴,鼓勵他挑戰自己;還安排他到中學分享經歷,助他增強自信。」

王仲傑這樣解釋「機械人」的定義:「如果你覺得每天上班很痛苦,同時感到進退無路,就是過着機械人的生活。」他認為七八十年代建立的『獅子山精神』如今已過時,所以希望推動『今生不做機械人』成為新的香港精神。「這並非提倡人人辭職去追夢,而是倡導每人應反思自己究竟還有甚麼路可以走。

「香港是個很值得我們冒險、追求理想的地方,因為這兒安全、富庶、資訊發達、中西共存。如果享受着這般優厚條件仍選擇固步自封,自覺無路可走,那真是暴殄天物。」王仲傑一臉認真的說。

他的另一家公司「陸續出版」是個專為學生創造工作機會的平台。「很多有出版、設計、多媒體創作才能的學生,畢業時因缺乏實戰經驗,拿不出自己的作品集,難以獲得專業公司聘用,最終不得不隨便找份門檻低的工作,渾噩度日。我希望「陸續出版」能充當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樑,助他們就學期間承接出版和設計的活兒,好讓他們畢業後能順應專長,從事真心喜愛的職業。」

問他為何如此着力扶助年輕人,他淡淡一笑道:「我其實只做自己喜歡和想做的東西,從不以拯救世界的心態做事。也正因如此,我不會受任何外境影響而灰心放棄。」

由普通聽眾到知名填詞人,由夢想成真到助人圓夢,王仲傑正是他所推崇的「今生不做機械人」精神之最佳示範。

文/資訊處 Christin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