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中文大學一直以促進中西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己任。今天世界已成地球村,東西方的分際迅速消失,你認為中大該如何自處?
香港與中大對於中國向西方開放和快速現代化,肯定都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中大在1970和80年代的角色尤其獨特和關鍵,今天依然如此,儘管側重點或許有所不同。西方學者來到這裡,仍然感到感到賓至如歸,覺得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一員,而不是外人。現在的中大比以往更國際化,而隨着香港在商業和學術上愈來愈跟珠三角融合,中大將發展為這個地區文化活動的重要樞紐。
你對於亞洲尤其是中國與日本的研究興趣,是從何而來?我們知道你在帕森斯指導下所寫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完全不同的題目。
沒錯。我原來的興趣是有關家庭的社會學研究。但美國在麥卡錫主義的反共風潮過後,逐漸對中國和日本感到極大興趣,而哈佛大學是這股重新認識亞洲的學術潮流的重鎮。所以我就轉而投身亞洲研究,學習中文和日文,在此過程中費正清等前輩學者給予我極大鼓勵和支持,而我後來也接替費正清出任哈佛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你那本令人翹首以待的巨著《鄧小平時代》中文版剛剛面世。能否簡單說說鄧小平最重要的政績是甚麼,他治國手法有哪些方面最令人懷念?
文革切斷和阻礙了中國人與外部世界的連繫,這場劫難過後,鄧小平令國家恢復秩序和生產力。他不只是當時唯一主張改革的領袖,他也沒有清晰的改革藍圖。他以史為鑒,尤其是從中學習治國安民之道。他不讓意識形態之爭撕裂國家,並且重視令人民溫飽,藉著推動經濟改革逐漸改善他們的生活。
鄧小平成就的基礎,是他長期歷練所積累的經驗,他在生涯中涉足治國的各個重要層面。他除了有敏銳的政治頭腦外,還有多種才能,既是革命英雄、出色軍事家,亦是精明的財政部長,並且是領導有方的地方政府首長。在他那一代的中國領袖中,他最擅長與外國元首打交道,跟他有交情的包括美國總統福特、卡特、列根和老布殊,還有英國的戴卓爾夫人。他與香港要人如包玉剛、麥理浩也相處融洽。他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或許是打動他們的原因:列根就覺得鄧小平完全不像共產黨員。
鄧小平制訂的政策和方向,還有多少是中國仍然遵循的?
我認為他的基本政策仍然得到遵循。這在以下幾個方面都可見一斑:經濟改革持續、重視科技發展、主要政府官員年輕化、任人唯才和重視考試制度,以及與其他強國打交道所奉行的宏觀政策。
對於香港的政治局面,以及中央政府對於這裏情況的看法,你有何觀察?
以經濟繁榮和社會富裕的角度看,與鄧小平在世時相比,現在香港和內地的差異已不可同日而語。現在中國大陸富裕多了,內地的經濟成功和內地人購買力強大,是推高香港物價的因素之一。中央政府希望香港長期和平穩定發展,會一直密切注視香港的情況,隨時作出這樣那樣的讓步。但不要忘記,法治以及香港廉政公署等機構背後的理念,在內地許多地方才剛剛開始建立,有些香港人對此可能感到不慣。
社交網路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