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在雅加達舉行的第十八屆亞運會雖已曲終人散,但香港運動員創出的佳績,仍讓市民雀躍不已,中大人更感與有榮焉,因為在港隊大軍中,有十七位隊員是中大學生,他們共取得一金兩銀六銅,未獲獎的中大選手或是締造個人最好成績,或是汲取經驗,亦不無收穫。
協理副校長及大學輔導長陳浩然教授表示,中大一直注重體育活動和學生全人發展,去年更與香港體育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由該院提名全職精英運動員給中大不同課程特別考慮,連同過去成立的多項運動員獎勵計劃,目的不單是支援學生運動員,亦藉此營造校園的運動氣氛,進一步推動體育文化,畢竟要有良好的體魄,才能應付學習和日後工作的挑戰。
入讀的全職運動員,獲大學提供更具彈性的學習和全面支援,包括修業期限延長至八年,而陳教授更親任他們的導師,除提供學業意見,亦擔起與各行政單位溝通的角色,以便學生運動員因應作賽而調整大學生活。體育部主任和教師們也居中協助協調工作。陳教授特別強調:「雖然這些運動員經由提名獲考慮,但必須通過校方的學歷審核和面試,絕不會只重運動成績,忽略了學術水平,畢業要求亦然。」
由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領導的運動醫學團隊,每星期三會為有需要的運動員學生治療,星期五則作檢查,並有隨隊醫療服務,是本地院校獨有的。容教授說:「各種安排讓精英運動員不管在訓練、比賽和學習時皆無後顧之憂,同時亦有助增強大學校隊的團隊精神,為校園注入正能量,並鼓勵師生們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入讀中大後,李嘉兒認為在運動以外,學術知識也有長足增長,「我唸的是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士課程,從中認識運動創傷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日後出外參賽,即使有突發狀況也能應付,而預防創傷及運動後恢復和放鬆的知識,有助我增強訓練的成效,以及運動員生涯往後的發展。」
李皓晴也有相同看法,「修讀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可讓我掌握生理和心理相關知識,更能了解自己,全方位備戰,出賽時保持平穩心態。」
呂麗瑤感謝大學給予機會學習不同範疇的知識。她說:「過去十二年,運動幾乎佔據了生活的每分每秒。練習、比賽,甚至在中大也是修讀運動科學。可是,在大三時修讀了環境污染、電影與哲學兩個大學通識課程,不但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亦燃起了對哲學和環保議題的興趣。中大的多元化課程擴闊了我的眼界,暫時放下運動,放鬆心情,紓緩訓練和比賽壓力。」
能夠促進精英運動員學業及運動雙線發展,正是校方樂見的。
C.F.
中大獲獎學生
李嘉兒
壁球
女子團體,金牌
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碩士生
馬詠茹
單車(場地)
女子隊際爭先賽,銀牌
酒店及旅遊管理學三年級
鄭莉梅
游泳
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銀牌
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銅牌
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銅牌
工業及組織心理學碩士生
李皓晴
乒乓球
女子團體
混合雙打,銅牌
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二年級
呂麗瑤
田徑
女子100米跨欄,銅牌
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六年級
蔡欣妍
三項鐵人
混合接力賽,銅牌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六年級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24期(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