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433

2 No. 433, 4.3.2014 源起 A Brief History MOOCs的前身可追溯至1971年,英國的公開大學通 過電台和電視台教學,美國鳳凰城大學在1989年起提 供網上教學課程,其他院校陸續加入。2012年史丹福 大學先後成立兩個提供MOOCs的平台─Udacity及 Coursera,隨後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開發edX,彼 岸的英國院校也成立Futurelearn。 The roots of MOOCs date back to 1971 when Britain’s Open University started teaching via radio and television. Since 1989, the University of Phoenix in the US has been teaching online. Others got on the bandwagon too. In 2012, Stanford University launched two MOOC platforms—Udacity and Coursera. Harvard and MIT then launched edX. The trend goes big when Futurelearn, another MOOC platform, has been set up by British universities. 資 訊高速公路不斷擴建和提速,影響了 人們獲取資訊的速度和模式,也對高 等教育帶來衝擊。網絡課程由來已久,麻省理 工約在十年前把課程內容上載互聯網,稱之 為OpenCourseWare,取用其內容學習的人 數去年已累積至一億,而且以每月一百萬之數 增長。近兩年歐美相繼推出「大型公開網上課 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 MOOCs),由著名大學開發,免費供全球有志學 習者修讀。換言之,只要手持連網的電腦,隨時 隨地均可修讀。 衝擊高等教育模式 個別MOOCs課程的修讀人數動輒數萬,有的更超越十萬 之數,發展迅速,令人咋舌。有評論說這將為高等教育帶 來翻天覆地的改革甚至威脅。現今不少學生都因為大學 學費而負債累累,如果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下載名 校課程,為甚麼還要付高昂學費? MOOCs是否會替代傳統大學?大學副校長及卓敏教育心 理學講座教授 侯傑泰 對此有持平之論,「還記得電台、電 視誕生後,開始利用廣播來授課,當時不也有評論估計 會大幅影響教育嗎?。電腦或多媒體教育的熱潮已有十多 年,MOOCs只是承接着浪潮的演變,但傳統教育中,人 與人的接觸和互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也不可取代。」但 他承認潮流不可逆轉,關鍵是怎樣因勢利導,正面回 應。而且,MOOCs某程度上促使更多大學開放 資源,精益求精,推動院校之間的競爭。 開放、跨越和自主是MOOCs優勝之處。2012 年,七十五萬多人報讀免費網上課程edX,人數 最多的國家包括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和俄羅 斯。多樣的地域、國家、種族、社會經濟背景, 可以刺激授課者本身和學員之間的 思考和辯論。網上學習給學員更 大自主權,以最適合自己需要的 模式學習,有些不能在傳統學 校環境內學習的人,例如社交 能力不足,專注力有障礙,只 能靠電腦溝通的自閉人 士,都可透過這類平台 吸收知識。 侯教授指出,MOOCs 也影響傳統課堂內的教學 法,藉着便捷的平台,課前 教師上載基本知識,讓學生預習,減省課堂教授時間。上 課時則由學生提問不明之處,以及深入討論相關問題。他 說:「這稱為『翻轉課室』,『翻轉』的意思就是與教師在 課堂授課,學生回家做功課的傳統次序相反。這種教學法 的效率更高,除適用於大學外,中小學也可用得着,只是 過去中小學的應用較少。」此外,「翻轉課室」的特點是即 時互動,透過系統,教師可即時知道學員提問及回答選擇 的分布,上課時便能因應需要調整教學。 另類知識轉移 早於2010年,中大已通過iTunes U的公開專頁,提供學 術資源讓大眾免費下載,很受歡迎。 大學去年初與Coursera結成合作夥伴,提供五項課程供 全球人士免費修讀。統籌中大加入Coursera事宜兼負協 助Coursera課程教學人員設計及籌劃課程的是學能提升 研究中心。協理副校長兼該中心主任 潘偉賢 教授說:「大 學的使命之一是把知識廣傳全世界,這方面與Coursera 的理念不謀而合,成為其夥伴是很自然的事,也是通過另 一渠道服務社會、轉移知識。」 潘教授表示:「MOOCs以理工學科居多,但我們挑選的 五項課程,既凸顯中大在中國文化研究的優勢,如『中國 人文經典』和『崑曲之美』,亦網羅其他如經濟、教育 和工程等課程。首項課程『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的角 色』於去年9月開課,現已結束。今年1月開課的是『信 息論』,兩者均吸引全球超過一萬七千人報名。各方面反 應都很好。預計將5、6月間推出『中國人文經典』,餘下 的將陸續推出。」 難得的經驗 資訊科技服務處教研支援部主管 丘智華 說:「是次網上教 學平台的建構、維護和發展是由Coursera主理的,我們的 工作是按教材作策劃及編製,使課程達到大學的教學質 素要求,並符合Coursera的上傳及授課標準。」 侯教授說:「是次的參與是很寶貴的經驗,讓校方實際經 歷每一步驟,包括準備教材及應對學生的需要和提問等細 節,有助我們思索如何把這種教學方式融於日常教學。」 潘教授一直跟進相關工作,她說:「學能提升研究中心的 李雅言 教授直接參加Coursera課程的設計和製作,中心 亦在校內推廣MOOCs的討論,如3月18日的工作坊,中 心的 吳偉賢 教授將主講MOOCs相關課題。 藍澧銓 教授 則主力檢視如何引用Coursera的經驗於校內教學,以及 『翻轉課室』教學法的應用。」 潘教授總結,MOOCs尚在發展階段,一切仍待觀察,但 大學着眼的不只限於MOOCs,科技在不斷發展,舉凡有 助知識傳遞的電子教學形式,都會考慮,像最近便成立了 團隊,提出整合各項電子教學平台的方案。 展望 「取代」似乎為時尚早,但MOOCs在高等教育的席位勢 必愈加吃重。如麻省理工校長 L. Rafael Reif 所說,「學 位」將仍是一個與校舍和傳統校園經驗聯繫的概念,而其 教與學也愈加倚仗科技和互聯網來改良。但另一方面,各 大學將陸續發展網上課程,並不斷完善其認證機制至僱 主接納的水平。而入門課程將藉跨校協作減少重疊,節省 資源,讓各校專精發展所擅專業。 機遇?新徑?教育革命? 踏上大型公開網上 課程的浪潮 侯傑泰教授 Prof. Hau Kit-tai 先導者經驗 Experience from the Pioneer edX本年1月發表了2012至13年十七個課程的分 析,其發現可給發展網上課程一些啟示。 • 在841,687名報讀者裏,取得結業證書者43,196人 (5%),平均在報名後一至二周內有一半人放棄 修讀,修業圓滿的比率與傳統高等教育課程迥異, 但與人們與網上媒體如視像和社交網站的互動模 式非常類似。研究負責人認為要真正衡量MOOCs 的效能,不應過度着眼修畢課程比率,而應調節準 則為學員的修業量和習得知識是否能超越自己預 期。 • 逾4,000人取得超過一張證書。 • 最典型的首次報讀者是擁有一個學士學位的男性、 二十六歲或以上,佔31%。 • 33%報稱中學或以下教育程度,6.3%年屆五十或 以上。 • 根據IP或郵遞地址,72%來自美國境外,2.7% (二萬多)來自聯合國定義的低度開發國家。由於 基數龐大,即使一個微小百分比也意義重大。 Analysis released by edX in January 2014 based on 17 online courses run in 2012 and 2013 gives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rses. • 43,196 (5%) registrants earned certificates of completion from 841,687 registrations. On average, 50% of people left within a week or two of enrolling. While the persistence rates in MOOCs look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nvention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y are very similar to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ther web-based media, such as video or social network sites.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of edX, course completion rates, often seen as a bellwether for MOOCs, can be misleading. A better criterion for success might be for students to complete more of the course than they thought they would, or to learn more than they might have expected. • More than 4,000 registrants earned more than one certificate. • The most typical course registrant was a male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age 26 or older (31%). • 33% reported a high-school education or less; 6.3%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50 or older. • According to IP or mailing addresses, 72% are from outside the US, 2.7% (20,745) are from countries on the United Nations’ list of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Given the ‘massive’ scale of some MOOCs, small percentages still signify a potentially large impact. 大 型 公 開 網 上 課 程 m o o c Mas s i ve Open Onl ine Cour se 邊註邊讀 Marginalia 2013年1月假瑞士舉行的達沃斯經濟論壇,出現了一位十 二歲的巴基斯坦女孩 Khadija Niazi ,她花了兩年在拉合爾 家中完成數個Udacity和Coursera的課程,包括史丹福大 學的物理和人工智能。有份創辦Coursera 的史丹福大學 教授 Daphne Koller 說:誰知道第二位 愛因斯坦 在哪裏?也 許她就住在非洲的一條小村落呢。 大型網上課程(MOOCs)的出現,為教育的傳播和教學 法帶來新刺激新可能。中大亦踏上了這浪潮,推出五個 Coursera課程,並希望從嘗試中得到啟發。有朝一日,大學 學位會否發展為更新穎的組合,通過繳付低廉學費、修讀 各大學最精專的網上課程而獲得─例如是史丹福的計算 科學、牛津的文學、芝大的經濟再加上中大的中國人文經 典?此刻沒有人能預知。潮流既難以逆轉,且滑上浪頭,隨 機應變。 登高方可見博,酷愛遠足的 鄔楓 教授必深明此道。在互聯 網還未發達的八十年代,這位來自巴伐利亞的學生已洞燭 地球另一端將興起的巨浪。他對東方文化和法學的探求, 本期「……如是說」述其梗概。 A 12-year-old Pakistani girl Khadija Niazi appeared in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held in January 2013. She had spent two years in her home in Lahore completing several Udacity and Coursera courses, including phys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s offered by Stanford. One of Coursera’s founders Daphne Koller , professor at Stanford, said, ‘We don’t know where the next Albert Einstein is. Maybe she lives in a small village in Afric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brings new stimulus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pedagog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is riding the wave. It has launched five Coursera courses for a start. Perhaps one day one can earn a college degree by taking the best online courses from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computing from Stanford, literature from Oxford, economics from Chicago, and Chinese classics of CUHK—and paying only the nominal fee for the certificates of completion. No one knows. But it is only from the crest that you can see the opportunities on the horizon. Likewise, the view is broader from the summit, and passionate hiker Prof. Lutz-Christian Wolff knows this. Back in the 1980s when the Internet was a far-cry from what it is today, he, a student from Bavaria, saw a wave forming half-way across the world. He talks about Eastern culture and law in ‘Thus Spake …’. ———————■■■——————— 目錄 Contents 踏上大型公開網上課程的浪潮 2 To Ride on the Trend of MOOCs 校園消息 Campus News 4 人事動態 Ins and Outs 5 宣布事項 Announcements 6 舌尖上的中大 CUHK f+b 6 博文貫珍 The Galleria 7 書訊 Books 7 鄔楓如是說 Thus Spake Lutz-Christian Wolff 8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