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中醫起源於三千多年前,但不代表它只能以老態龍鍾、暮氣沉沉的形象示於現代人前,最近到訪過信和樓中醫診所的人相信都頗有體會。推開診所古色古香的木門,走道左邊是一排玻璃櫥窗,裏面整齊擺放着一樽樽藥材標本,儼然是個小型中藥博物館。到診者無須找前台人員登記,只需拿出智能覆診卡拍拍自助服務機,取票後安坐在寬敞明亮的候診區等待LED屏幕通知就診。一番望聞問切後,醫師並非拿起筆,而是敲擊電腦鍵盤輸入處方。拿着電腦單到取藥處,會觀察到藥房裏的戥秤換成了二維碼掃描儀和電子磅,配藥員猶如做科學實驗般嚴謹細緻。
診所舊稱「中醫教學診所」,是中醫學院1998年成立不久後應學生實習之需而設立。去年完成翻新及擴建工程後,正式更名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專科診所暨臨床教研中心」,跟舊稱相比,多了兩個元素:專科與臨床研究。《中大通訊》近日參觀面目一新的中醫診所後,就香港的中醫藥發展去向以及中醫學院在當中的角色,訪問了時為中醫學院署理院長的林志秀教授。
術業有專攻
在現時香港中醫註冊制度下,中醫只分為內科、針灸及骨傷跌打,沒有再細分專科。倘若某中醫師在名片上自稱某專科醫師,會因觸犯《中醫藥條例》而被檢控。這狀况與西醫高度成熟的專科制度相比,確實是天淵之別。
由於醫學發展的分科愈來愈細,療法趨向精專,林教授深信,為提升香港中醫業界的專業水準,中醫有必要向專科方向發展,在中醫全科方脈領域細分出不同的專科,如心肺科、消化(肝膽脾胃)科、腎和泌尿科、風濕痹證科等。
「推動香港中醫向專科化發展有三大好處﹕一來可以讓中醫師選擇感興趣的專科,有目標地持續進修,更高效地提升專業水準;二來就像西醫專科化的結果一樣,中醫專科化有助提升中醫師的專業地位;三來也利於病人物色最合適的醫師來診治。」林教授說。
2014年,香港中醫業界及三所提供中醫課程的大學聯合成立「香港中醫專科發展工作組」。林教授指出,中大中醫學院身為工作組核心成員之一,正積極推動專科改革進程。現時大學的中醫診所不少醫師均擁有專科資歷,有利於診所拓展專科服務。以診所目前條件而言,最早可推出的專科將是婦科、骨傷跌打科和皮膚科。
哲學科學 並行不悖
中醫深深植根於中國古代哲學之上。譬如陰陽學說,原本是古人用以解釋自然現象的樸素哲學──對着太陽的山坡屬陽,背着太陽的山坡屬陰──應用於解釋病理,疾病乃是陰陽失衡的結果,陽盛則熱,陰盛則寒。
正由於中醫診病依據的是基於哲學推理的思維,因而常被詬病缺乏現代醫學的定量分析和資料統計。對於以數理邏輯為唯一科學標準的人來說,中醫學不是一門科學,甚至只是迷信。
林教授則認為,雖然中醫基於哲學,但不代表和科學抵觸。現時在香港,不少中醫的實踐已糅合了相當程度的科學元素,例如以化學實驗研究中藥成分,監控中藥材的品質與安全。香港中藥材標準計劃由衞生署在2002年推行,中大中醫學院是最早參與計劃的科研機構,分擔了二百七十五種中藥材中五十一種的成分分析與標準制定。
中醫學院亦積極推行中醫的臨床實證,最近正研究以針灸治療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實際療效。中醫認為患者屬腎失封藏,膀胱失約,針灸治療可以補腎固攝,減輕症狀。學院自9月起招募膀胱過度活躍症患者,給予每人十六次針灸治療,透過臨床對照試驗評估針灸治療此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西醫學 兼修兼通
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正積極籌備選址將軍澳的全港首家中醫醫院。林教授就此已出席過多場諮詢會。他透露這家中醫醫院將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模式運作,而這又正正契合中醫學院一貫的課程設計。
六年制的中醫學學士學位課程以中西兼修為特色,中西醫教學內容比例為八比二。由醫學院傳授的西醫課程包括解剖學、基礎生理學、西醫診治方法原理等。自從中醫學院2013年起從理學院轉屬醫學院之後,與西醫的教研合作更加緊密順暢。
談及課程安排中西結合的必要,林教授回答:「許多病人求診時都帶着西醫檢查報告前來詢問,倘若醫師對相關知識一問三不知,怎能給病人信心?如果既有扎實的中醫學訓練,又熟諳現代醫學的檢查手段和治病思路,就能更有效跟病人解釋、溝通。」
脫胎換骨的教學診所折射出整個香港中醫業煥發一新的氣象。隨着中醫醫院的興建,以及中醫專科化在不久將來的實現,中醫師的專業地位和市民對中醫的認受必定大幅提高,中西兼通的中醫學院畢業生前景也將更廣闊光明。
編者按
自11月1日起,中醫學院院長由梁挺雄教授出任。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6期(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