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節奏
「要改善泳術,最重要是放輕鬆,放慢呼吸和注意泳姿,水的阻力會因而減弱,你會省卻更多氣力,游得更遠。」胡達昌老師是中大游泳隊其中一位教練,也在善衡書院組織體育活動和院隊,少年時曾經代表香港參與巴塞隆那奧運會和北京亞運會。儘管胡先生在泳壇戰績彪炳,但為謙遜敦厚,待人處事游刃有餘。
小時候,胡老師所住的屋邨品流複雜,球場上常有童黨和黑社會流連。當時胡老師在表哥的感染下愛上游泳,他的父母深怕他誤入歧途,於是極力鼓勵他參加游泳班。胡老師一跳入水就盡顯飛魚本色,但背後長年累月的刻苦訓練並非每個人都受得住。他每天得清早四時起床,於六時抵達灣仔訓練池練習至七時半才回校上課,下課後,他又要飛奔至泳池集訓兩三小時才回家,連星期日上午也要接受訓練。在密集的訓練期,胡老師還要忍受教練嚴苛的斥罵,令他上課時精神不振,成績一落千丈,但他沒有遭受同學排擠,老師更主動幫助他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在第一年面對會考時適逢巴塞隆那奧運會,由於學校十分支持他游泳,更准許他休學一年專注訓練,到第二年才回校繼續學業。父母、師友的包容和鼓勵,讓這位少年運動員走過艱辛的訓練期。
作為中大體育老師,胡老師着眼於與同學的溝通過程,重質多於重量。他認為,鼓勵同學訂立和追求個人目標,引發同學改善自身的動力,遠比「棒下出狀元」有成效,過於嚴苛的方式會妨礙學生的自我發展。這種教學態度與他昔日在春田大學所得的啟蒙有莫大關連,這所學府的體育氣氛濃厚,以發明籃球運動聞名遐邇。胡老師誠言:「美國人重視言論自由,運動員可以隨時提出意見和批評,而教練會虛心聆聽,然後一起找出提升運動員水平的方法。透過溝通和鼓勵啟導學生持續提升自我,這才是教育的內涵。」
胡老師「重質」的訓練方針,並非每個學生都習慣,因為大多數的泳會都着重「量」的訓練,例如要求學員以既定的時間完成一百米。「量化表現固然令同學感到實在,然而,如果同學能以正確的泳姿和呼吸的速度練習,就更能提升泳術。通常泳手都被要求在兩小時內完成六、七千米的練習,但我只要求他們完成有質素、卻更短的練習。」胡老師明白「過猶不及」的弊病,他說:「以前有一位澳藉港隊游泳總教練採用量化的訓練方式,一位泳手因為操練過度累壞身體,得了腺熱病,於是錯過了1991年的泛太平洋游泳錦標賽。」胡老師寧願泳手操練少一點,起碼可以在不足之處慢慢調校,這想法源於當年一位英藉游泳教練,他了解每一位學員,胡老師從他的身教獲益不淺。
回顧泳壇健將的生涯,到現在成為兩個年幼兒子的父親,胡老師深感處世態度之重要。他的兒子都有跟教練學游泳,享受游泳的樂趣,亦間中參加游泳比賽。「兒子還年幼,我希望他們藉着比賽學習遵守賽規之餘,更希望他們學習對勝負處之泰然,懂得輸才懂得成功。」胡老師深信每位學生都有自己成長的步伐,不能操之過急,正如呼吸太快會令人喘氣。對胡老師而言,教學的樂趣莫過於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強弱,與學生一同成長。被問到怎樣才是成功的體育老師,胡老師笑呵呵地答:「能夠與學生建立信任的關係,幫助他們突破自己,這已算是成功。」
胡老師代表香港參與過的泳壇盛事
1997—意大利西西里大學運動會
1992—西班牙巴塞隆那奧運會
1992—日本廣島亞洲游泳錦標賽
1990—中國北京亞運會
1990—紐西蘭奧克蘭英聯邦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