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389

2 No. 389, 19.12.2011 中 文大學的全日制護理學士課程(BN)開辦至今已有 十六年,是教資會轄下同類型課程中規模最龐大 的。為了緊貼社會發展和需求,課程的設計和推行歷經不 少轉變,有自發的,也有經由各種檢討啟發的。 由於護理學科的學生將在香港成為註冊護士,課程本身須 定期接受香港護士管理局的評審。中大那打素護理學院院 長 李子芬 教授說:「無論是檢討或是評審,我們都認真從 事。不是向大學交代,而是對我們的課程交代,更加是對 公眾的交代。為了保持課程連貫、方向統一,我們必須了解 同儕的工作。例如各級學習範疇是否銜接無間,所培育的 核心能力,能否毫無遺漏達到護士管理局的要求。課程檢 討正好增加內部溝通的機會,讓我們從長計議,重新反思 核心使命。」 從課室到病房 就BN課程的內容和 架構,其統籌主任 陳葉詠嫻 教授簡介 說,除了符合護士管 理局特定的範圍與 課時要求,作為大學 課程,在護理學和相 關學科外,還有行為 及社會科學、自然科 學、管理和領導才能 等。理論和臨床的 時數和學分約各佔 一半。 臨床實習的分配是課程成敗的關鍵,須顧及學生的承受 力,讓他們順利過渡。每年的學習都會兼備理論和臨床實 習,令學生盡快應用和鞏固所學。而時段則隨年級遞增, 第四年的實習長達整個第二學期。 精誠所至 身心社靈 BN課程的收生成績自1995年起一直位居本港大學首列。 每年三千多人報讀,學額不過二百,如何挑選?課程入學 主任 葉雲艷 副教授說,誠意和態度都重要,申請人須出 席小組面試,每組約六至八人。教授藉此了解他們對護理 業的認識和熱誠,觀察他們怎樣和別人相處溝通,是否主 傳授知識、激盪思想、推動研究和創造知 識,都是大學作為最高學府的核心使命。 傳授知識更是使命的基本,而課程則是其 載體。核心價值可以持守不變,惟課程的 內容、架構和實施模式要配合時代發展和 社會需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the stimulation of the thinking mind, the promotion of research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are the core missions of universities as seat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of all these mandates,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ranks 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academic programme is its vehicle. The core values of a programme should be enduring, but the contents, structure, and mode of implementation must mov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needs of society, as it is said in The Great Learning : ‘If you can one day renovate yourself, do so from day to day. Yea, let there be daily renovation.’ (tr. James Legge) 動,是否願意接納意見。李院長言簡意賅, 道出好護士的標準便是選拔的標準:「好 護士要手腦心並用。手用來操作幫助病人 康復的醫療程序,但必須與腦配合。因為 護理並不止是技巧,必須知道工序背後的 醫學理據。做的時候要用心以赴,沒有願 意溝通的心,當不了護士。」 新一代比較嬌慣,實習工作忙碌,見的盡是 病患殘疾,適應談何容易。陳葉詠嫻說這 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學生在病房直接面對 衝擊,回來哭訴,老師一定細心聆聽,給予 鼓勵,肯定他們所學可減輕病人痛苦。帶 教老師也可作為榜樣,潛移默化之下,學生 自會有所領悟,慢慢學曉矜憫苦者而保持情緒穩定。李院 長也說:「四年課程過去,十多二十歲的少男少女,接觸過 各色人等,在病房闖過禍給人責罵過,目睹過生老病死,很 奇妙地都會成熟了。」 持續精進 敏於回應 時代在變,課程不能停滯不前。2000年前後,BN的學習範 圍漸漸兼顧社區護理,還加強了老人科的內容。2007年,課 程在大學的檢討中獲評優秀級。學院同仁沒有因此故步自 封,反視此為反思學習的機會,認真考慮評審小組的建議。 陳葉詠嫻說:「我們開始思考:課程放在中大應該有甚 麼 特色?漸漸了解到推行課程應與大學策略方案裏強調的 全人發展、共通能力、體驗式學習和變通能力等配合。 現行的課程內容過於密集,應騰出空間,讓學生多參與大 學的課外活動和交流學習,提升跨文化省察力和加強個人 發展。」 學院又設立種子基金,鼓勵教師試驗新穎的教與學策略和 設施,大學學能提升研究中心也助一臂之力,與學院探索 如何透過革新教學模式提升教與學效能。所有新入職教師 在第一年必須邀請資深教師觀課,接受同儕評估。同年開 始,教學人員每年都須到病房親手照顧病人,向學生示範 之餘,也得悉最新前線狀況。 BN課程的評核制度在大學的檢討中備受讚賞,特別是把 同儕評核加進小組專題研習。除了教師評核,給予劃一的 分數或等級,還要求組員互評研習過程中的表現及貢獻, 包括意念、資料搜集、彙編、項目管理和展示等。有研究指 出學生同時擔任評核者和被評者的角色,有助提升責任 感、團隊協作和分享學習的能力。 多向溝通 代代傳承 就像大學所有課程一樣,護理課程每年都會進行各種意見 調查,收集學生、僱主和校友的意見。由於護理界的「師 徒」觀念仍然濃厚,護理課程的師生關係也相對緊密。統 籌老師每年兩三次定期和學生大使、班代表飯聚,隨意討 論。這些不屬工作範圍,不過整個教學團隊都有共識自發 去做。師友小組也是自發的,從一年級起,兩位老師輔導 十位同學,定期會面,燒烤、吃茶、看錄像、談感受。人數 較少的場合,學生會較樂意表達意見。各持份者的意見和 訴求就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渠道表達,讓課程據之參 考改進。 葉雲艷也負責校友事務,她說:「我們常告訴快將畢業的 學生,母校永遠是你們的後援,老師都支持你們,遇到甚 麼困難,隨時回來。也希望你們貢獻所長,幫助師弟妹。」 學院至今已有十二屆畢業生,很多在業內身居要任,每次 院方有何需要,幾乎是一呼百諾。臨床導師不少是校友, 也有在學院唸完書再回來執教的。她希望最終能在全香港 建立起一個中大的醫護人員支援網絡,成為學院的強大後 盾。無論在教學、臨床,或專業推動,都能與學院銜接。 大 學 課 程 透 析 Anatomy of an Academic Programme 身心社靈的護理 Nursing the Body and the Soul (中大尚有不少具特色、受歡迎,兼取得質素評核好評的課程, 以後會在這欄陸續介紹。) 陳葉詠嫻教授 Prof. Carmen W.H. Chan 李子芬教授 Prof. Diana T.F. Lee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