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通用人工智能高不可攀

    Media: HKEJ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技術之一,其目標是以機器(硬件或軟件)模仿人類閱讀和編寫語文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甚廣,例如自動翻譯、網上訊息抽取、聊天機械人等。早期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基於規則算法,利用傳統文法來進行語文分析,但語文是活的,文法不斷在演變(例如新名詞的產生),因此規則算法未能有效地處理現代語文。有見及此,語言科學家推出統計語言學,利用統計算法從文獻中自動學習文法。這方法一直流行,而且在網絡文字大數據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DL)的支撐之下,其效能近年突飛猛進。
  • 顛覆創新「跳出框框」 經濟發展新成效

    Media: HKET Daily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剛過去的上海《2020浦東金融峰會》中作主題演講,內容環繞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他以智能手機改變了我們傳統使用電話的習慣,並帶來市場新價值為例子。 企業用「ABCD」技術 互聯網主導經濟 事實上,互聯網自面世至今,創造了不少顛覆性創新產品,深深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例如社交網絡改變了我們在信息溝通、看電視、聽音樂的日常生活文化,無現金支付則改變了我們購物、出行等的模式。這些例子都反映出顛覆性創新為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對全球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各國不容忽視。然而,政府若要有效地推行顛覆性創新,必須與時並進,...
  • 港院校三學者奪光華工程科技獎

    Media: Wen Wei Po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中國工程院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禮昨日於北京舉行,理大、中大及港大均有學者獲此殊榮。該獎項被視為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的獎項,每兩年頒授一次,以表彰在工程科學技術及工程管理領域作出重要貢獻、取得傑出成就的華人工程科技專家。經過嚴謹的評選,今年共有41名科學家從296名合資格候選人當中脫穎而出
  • Smartwatches powered by wearers: CUHK researchers aim to harvest energy from human movements

    Media: SCMP
    CUHK researchers create compact generator small enough to be embedded in smartwatches, which can harvest energy from movement.Users can power their own devices just by moving around,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ever remove smartwatches to charge them.
  •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舉辦網上金融科技會議 探討金融科技的變革與發展

    Media: 香港商報
    由中文大學工程學院主辦,中文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中文大學金融工程中心、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及中文大學商學院協辦的網上「金融科技會議2020」於今日(2日)舉行,會議是探討金融科技為市場營運所帶來的變革與發展。
  • 中大團隊研發「人體動能」發電裝置 智能手錶或可永久免充電

    Media: HK01
    智能手錶和手環日漸普及,但電池耐用程度較低,用家不時需要充電。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主任廖維新,帶領其研究團隊,花近十年研發出可以將人體動能轉換為電力的裝置。用家戴手錶正常活動,裝置可產出足夠電能供日常使用,將來有望為智能手錶和手環提供用之不盡的電力,免卻用家天天充電的煩惱。團隊正與鐘錶製作公司商討合作,最快半年內或會有好消息。
  • 中大研採集裝置 「永續」智能錶電力

    Media: HKET Daily
    智能手錶及手環雖方便,但如忘記充電,電力秏盡時亦無所用。 為做到永續電力,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主任廖維新花近10年研究出「高效電力採集裝置」,可用於智能手錶及手環,只要用家戴上手錶正常活動,裝置就可產生足夠的電能供全日所需。目前廖維新正與瑞士和中國的鐘錶製作公司接洽,希望未來在其產品中使用他的發明,有望半年內有所進展。 
  • 「揮一揮手」即為智能手錶充電

    Media: Wen Wei Pao
    智能手錶和手環近年大熱,坊間幾乎人手一隻,但此類便攜電子產品因電池容量小,電量往往無法持久,很快就與主人「say byebye」自動關機。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主任廖維新透過磁性升頻器,研發出高功率的動能電力採集系統,將人體活動時肢體擺動轉化為電力的效能提高10倍,可望為穿戴式電子產品「永續供電」。近日他就相關成就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發「適應結構與材料系統獎」,成為香港學者獲此獎項的第一人。
  • 中大研發高效動能採集裝置 智能手表手環永續電力

    Media: MingPao Daily
    不少人喜歡戴智能手表或手環,以監察健康、記錄運動表現等。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主任廖維新率領的團隊,研發一套高功率人體動能電力採集裝置,可內置於智能手表和手環提供永續電力,用家毋須再經常為裝置充電。
  • 中大研高效電力採集裝置 助智能手錶手環免充電

    Media: 大紀元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成功研究一套高功率人體動能電力採集的裝置,用家只需戴上手錶正常活動,便可為智能手錶和手環提供永續電力。  現時部份傳統手錶使用微電機經由機械直齒輪發電,但由於機械齒輪結構不夠緊密等物理限制,產生的電力只夠供傳統手錶使用,無法滿足智能手錶的電力需求。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主任廖維新教授率領的團隊,嘗試利用電磁組件取代機械直齒輪結構。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