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中大與英國華威大學以T射線研發新技術 助治療各種皮膚病

    Media: 點新聞
    香港中文大學今日(10日)表示,與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團隊合作,通過T射線技術精確檢測皮下結構與皮膚水份含量。該方法有助診斷及治療濕疹、銀屑病及皮膚癌等皮膚疾病。 中大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博士後研究員兼研究論文第一作者陳學權指,T射線對皮膚的水份含量十分敏感,然而科學團隊提出皮膚角質層的細胞結構,亦是影響T射線反射的重要因素;科學團隊設計的技術也能偵測此特性,從而提供有關皮膚的全面資訊,對準確診斷有很大幫助
  • 中大與英國華威大學研發新技術剖析皮膚狀態及結構

    Media: 香港商報
    香港中文大學今日(10日)表示,工程學院與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團隊採用T射線技術,可精確地檢測皮下結構與皮膚水份含量;中大指新方法有助診斷及治療如如濕疹、銀屑病及皮膚癌的皮膚疾病,而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學術期刊Advanced Photonics Research。
  • 新科技教育普及 推動中學 AI 認知

    Media: E-Zone
    人工智能(AI)並非深不可測,任何人都有能力借此數學分析工具,製作造福人群的應用。本地教學界今年在應付遙距學習之餘,也開始解放 AI 相關的教學資源與人才培訓。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認為,總結與分享過去一年在新冠肺炎下的教學經驗與主題,他指目前本地有多方面人才從事「教育新常態」的研究,同時透露教育城網站在過去大半年時間,在包括閱讀、評估與教師培訓的平台用量,最多達以往的 4 至 5...
  • 香港高校研究用人工智能科技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Media: 中通社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跨學科研究團隊3日公佈,近日獲資助約560萬港元展開阿兹海默症數碼生物標記的研發工作,透過尖端的傳感及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及早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效率及準確度。全球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阿茲海默症和相關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亦隨之而增加。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有5千萬人患上認知障礙症,每年新增確診個案更高達1千萬。在香港,每10名年長人士便有一個罹患認知障礙症;到2036年,患者數目估計較2016年的11萬5千人,大幅增加兩倍多至約24萬人
  • 中大與港大研發新法 檢測先天性巨結腸症致病基因

    Media: AM730
    在香港,平均每3,500名新生嬰兒,便有一個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患者從出生一刻開始就很少正常排便,患者通常有明顯腹部腫脹,他們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腸道的「壞部分」,並重新連接消化系統的健康部分。即使進行了手術,部分患者仍然有腸道活動不足問題,甚至出現大便失禁和腸道感染。如果得不到適當治療,可導致死亡。
  • 中學生研發App及早識別學前讀寫障礙 下月參展創新科技嘉年華

    Media: HK01
    本港中小學近年開始推行STEM教育,鼓勵及訓練學生實踐科學、數學等知識,研發新技術。有中學生就因為身邊同學有讀寫障礙,了解到本港讀寫障礙學童往往較遲被發現,錯失治療良機,因而研發能識別學前讀寫障礙兒童的應用程式及玩具,讓家長及學校可參考測試結果,及早求醫。
  • 楊潤雄:香港擁世界級科研能力、全國最國際化 盼培訓創科人材

    Media: HK01
    港府近年致力推行STEM教育,中文大學獲賽馬會捐助,推行為期三年的「智」為未來計劃,希望培訓學生在人工智能(AI)的知識,計劃開展約一年後,今日(28日)舉行典禮回顧成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以預錄影片為活動致辭時,形容香港是全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擁有世界級的科研能力、健全司法、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及國際化營商環境,有信心可匯聚大灣區和全球創新資源,鼓勵年輕新一代學習創新科技,並加入創科行列。
  •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培育新一代數碼精英 AI 中大 人工智能 工程學院 教育學院 賽馬會

    Media: MingPao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首席負責人任揚教授(中)、計劃副負責人暨評估及分析小組主領蔡敬新教授(右二)、網上學習平台小組主領金國慶教授(左一)及課程發展小組主領黃蔚皓教授(右一)合照。隨著運算、通信及傳感技術急速發展,人工智能(AI)的應用日趨普及化。為協助年輕一代就數碼化未來作好準備,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19年開展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下稱「計劃」) ,協助初中學生掌握AI知識。計劃今天(11月28日)舉辦「中學智能創意比賽2020」頒獎典禮,並公布該計劃一年來的成果及介紹未來的活動,共有超過150名中學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參與,反應熱烈。
  • AI科技寓學習於生活 學與教擺脫傳統

    Media: Sing Tao Daily
    今年疫情成為催化劑,瞬間令討論多年的「網上學習」竄紅並落實執行,學校、業界、家長齊齊起動,促使今年的「學與教博覽2020」更富話題性,屆時將會有來自世界各地資深教育工作者,分享電子學習實戰經驗及趨勢。教育與互聯網發展真正接軌,向來是教育工作者的夢想。互聯網與資訊科技的進步,令老師的角色不再畫地自限,單純只是在課堂上向學生單向式傳授知識。
  • 香港家書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深港創科生態鏈機遇處處

    Media: RTHK
    親愛的家恆:  時間飛逝,轉瞬間自你中學畢業之後已離開香港十多年了,六叔非常想念你。在美國加州那邊的生活如何?工作順利嗎?上周我與你爸爸飯聚,從他口中得知你前年已博士畢業,而且你的博士論文屢獲國際殊榮,恭喜恭喜。他也告訴我你的研究題目聚焦於人工智能,研究結果更獲多間跨國大企業垂青並投資在你於矽谷成立的初創公司。六叔在香港從事科技創新及創業工作多年,今次來信建議你回港發展。依我近年觀察,香港在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優勢之下,商機處處。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未來五年「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目標,年青人在大灣區內創科創業必然大有作為。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