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中大醫院服務邁第二階段 手術採定價收費 智慧醫療配套足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下稱中大醫院)在今年1月6日開始試業,首階段主要提供日間門診、內視鏡、物理治療、身體檢查、日間病床及有限度住院服務等。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中大醫院作為非牟利私營教學醫院,期望引入更多先進醫學儀器及系統,推動醫學發展;並透過就各項手術及治療程序提供「定價收費」,從而平衡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差異。除了硬件設備上要創新,醫療護理模式(Model of Care)亦要革新,醫院服務要以人為本,利用科技支援醫護人員和病人。
中大醫院將於4月中開展第二階段服務,普通科門診服務時間將延長至每日10小時,每星期服務6天。日間床位及住院病床亦由20張增至83張。同時,4間手術室會投入運作。定價收費方面,會由第一階段涵蓋約20項內視鏡程序,額外再覆蓋約40種常見手術。
手術採定價收費 服務收費透明度高
馮醫生表示,每項定價收費已包括醫生收費、病房收費和治療費用等,讓病人入院前作好預算。病人確定病情級別後,只需支付固定價格,亦沒有住院日數限制。除了提升收費透明度,亦可讓保險公司有參考標準,設計保障更全面、價格合理的保險產品,期望長遠能減輕市民的醫療負擔。
總結第一階段服務,馮醫生指病人對醫院設施、員工的專業服務態度表示讚賞,試業過程亦找到一些可調整及改善的地方,他對醫院順利開展第二階段服務充滿信心。馮醫生預計,將分別於7月及10月開展第三和第四階段服務,屆時將有更多專科醫療中心啟用,陸續提供癌症治療、心導管介入程序和產科分娩等服務,24小時急症門診亦將投入運作。
智慧醫院作定位 以科技支援醫護與病人
中大醫院以「智慧醫院」為定位,馮醫生強調「智慧醫院」的中心不是科技,而是以人為中心,利用科技支援醫護人員,更重要是能夠照顧病人的需要。「智慧醫院的目標是保障病人健康、提供高質素服務及減輕病人財政負擔。為此,我們在醫療、服務和管理三方面入手,為醫院注入『智慧』元素。」
馮醫生解釋,「智慧醫療」是建基於無紙化的電子病歷系統,病歷數據可支援醫護人員進行診治,將來甚至可引入人工智能來輔助醫療決策;「智慧服務」是透過流動應用程式為醫護人員提供即時支援,及為病人提供各樣資訊或建議,提升服務體驗;「智慧管理」則是善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醫院內人、機、物的溝通和無縫連接,提升醫院運作效率。
馮醫生指中大醫院配備5G網絡,並引入無綫網絡(Wi-Fi)、射頻識別(RFID)、藍牙(Bluetooth)和超寬帶(Ultra-wideband)等技術,建立「智慧醫院」的骨幹。醫院就不同環節建立閉環系統,例如抽血化驗或處方藥物,醫院資訊系統可實時監察每個流程,亦可追蹤所有藥物以至每支試管的去向,做到準確無誤,提升病人安全,亦有助提升醫院運作的效益。他又舉例:「在第二階段,兒科病房開始運作,我們可運用超寬帶建設地理圍欄(Geo-fencing),一旦病人離開病房,系統會即時通知醫護人員。」
嚴格管理病歷資訊 度身訂造應用程式
無紙化的電子病歷系統是實現「智慧醫院」的重要元素,馮醫生憶述1月剛開始試業時,醫院以電子病歷與紙本病歷雙軌運作,而醫護人員很快便熟習電子病歷系統,約1個月後基本已可全面採用電子病歷。「我們亦設置了多重應變系統,一旦電腦系統突如其來出現故障,仍可轉換回使用紙本病歷運作。」
針對病人私隱及資訊安全,中大醫院在數據保安方面設有三重保安系統,確保醫院資訊系統與其他第三方系統之間的連繫做到精準無縫,避免有保安漏洞。「醫護人員對病人私隱的重視同樣重要,我們會確保醫院所有員工都有良好的保護私隱意識。」
中大醫院為所有住院病床安裝了連結「資訊娛樂系統」(Infotainment system)的視訊屏幕,病人除了可查閱住院期間要接受的治療項目或檢查、藥物資訊等,系統亦設有視像通話探訪及遠程醫療功能,病人可聯絡親友作視像通話,醫生亦可透過視像了解病人情況,或與病人家人傾談等。
中大醫院亦會推出不同的流動應用程式,以支援醫護人員的工作流程和提升病人的服務體驗。在第一階段,護士和藥劑師的應用程式已率先投入應用。「同事對程式的評價正面,認為有助改善工作流程,例如護士進行護理程序或派藥時,程式有助他們進行俗稱『三核五對』的身分核對程序;藥劑師在配藥時,亦可透過流動程式協助,快捷準確地找到所需藥物。」馮醫生透露,隨着醫院踏入第二階段服務,醫生及病人專用的流動應用程式亦將會陸續推出。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