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女護士經常現偏頭痛影響生活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拆解偏頭痛4個階段

社會 15:56 2022/05/12

分享:

分享:

中大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區頴芝(左)、註冊護士何姑娘(中)。(機構提供圖片)

今天(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一項調查發現,疫情之下,逾8成護士出現精神壓力及偏頭痛徵狀包括有一半人出現肩頸背痛,另有逾4成人感到煩躁或憤怒、失眠或難以成眠,另有3成人出現偏頭痛等。有註冊護士入行3年後開始出現偏頭痛,最嚴重一周內有三、四日都會出現偏頭痛,最後在接受新一代預防性藥物後情況才有好轉。

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早前訪問234名護士,了解他們在疫情下面對的工作壓力,以及出現偏頭痛及各種精神壓力徵兆的情況。調查發現有87%受訪護士在疫下的工作有所增加,其中3成護士的工作量更增加一倍或以上。

此外,逾8成護士出現精神壓力及偏頭痛徵狀,包括肩頸背痛(50%)、感到煩躁或憤怒(44%)、失眠或難以成眠(41%)、 偏頭痛(33%)、胃痛及消化不良(26%)等。部分受訪者更出現偏頭痛嚴重病徵,包括因頭痛而減少體能活動或影響思考 (49%)、頭痛通常持續多於4小時 (21%)、有頻密或劇烈的頭痛 (13%)、頭痛時通常感到嘔心 (12%),以及頭痛期間感到畏光或畏聲 (6%)。

註冊護士何姑娘在公立醫院工作了8年,一直需要輪班工作。入行後約3年,她開始出現偏頭痛,隨著工作壓力愈大、輪班情況愈頻密,尤其疫情下偏頭痛愈來愈嚴重。最初她服食止痛藥止頭痛,惟治標不治本,病情漸漸影響工作及家庭:

大半年前偏頭痛發作得更頻密時間更長,最嚴重時一星期會出現三、四日偏頭痛。估計原因是疫情下工作量加倍;加上生產後要照顧BB,無論工作及家庭壓力均面臨崩潰邊緣。偏頭痛令我很難集中精神,又會感到暈眩不舒服,當時真怕工作時出錯,偏偏我的工作是不容許犯錯的。

後來她得知有偏頭痛預防藥物,在持續打針6個月,病情大為好轉,再加上轉換了工作環境,不用輪班工作,終於回復正常生活:

現時工作時可以集中精神,回到家中亦有精力負上媽媽與妻子的責任,同時照顧家庭及小朋友,還多了很多親子時間。

中大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區頴芝表示,本港的偏頭痛患病率約12.5%,推算有近100萬港人患偏頭痛,發病年齡中位數為25歲。她解釋,三叉神經血管系統受刺激下釋放神經傳導物質「降鈣素相關基因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會引起頭部血管擴張而造成頭痛,而偏頭痛的特徵是反覆發作、中等至嚴重程度的頭痛、維持數小時至數日、通常單側、搏動式頭痛、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亦會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或怕吵。

她又說,偏頭痛發作一般分4個階段,包括前驅期、預兆期、頭痛期和恢復期:

  • 前驅期:患者感到疲倦、憂鬱、忟憎、頸梗,以及會反覆打呵欠,並對光和聲音敏感
  • 預兆期:部分患者視力會受到干擾,例如看到閃光、散光、視力模糊或「之」字形線條,部分或會感到嘴部周圍或手臂麻木刺痛、說話困難,甚至手臂、小腿軟弱無力
  • 頭痛期
  • 恢復期:患者仍會感到疲倦、難以集中注意力、和情緒低落

不過,她說,至今偏頭痛的成因尚未有確切結論,估計是遺傳與環境因素結合造成,經期、壓力、睡眠過多或不足等有關,而部分食物亦可能誘發偏頭痛,例如芝士、酒精、巧克力、味精及加工醃製食品。

她又指,偏頭痛影響生活質素、每月發作次數頻密、急性治療的效用有限,以及有過度使用急性治療的風險或因副作用而無法適應的患者,最好使用預防性藥物,以減少偏頭痛的發生頻率、嚴重度、和持續時間。一般在3個月治療後,一半患者的頭痛發作頻率可下降50%。

她提到,傳統預防偏頭痛藥物依從性通常很低,多數因為患者覺得效力不大及副作用較多,而新一代預防性藥物抗CGRP單株抗體 (Anti-CGRP monoclonal antibody)只須一個月或三個月一次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副作用較少,而且經過5年臨床試驗證實有效降低每月平均偏頭痛發作日數,較能被患者認同,提高藥物依從性,真正做到預防勝於治療。

她又提出多個應對偏頭痛的貼士:

  • 作息定時
  • 飲食定時
  • 恆常運動
  • 使用偏頭痛日記
  • 了解偏頭痛誘因
  • 尋求專科醫生意見

最新熱門影片:【TOPick診症室】初生嬰大便灰白色揭先天性疾病 小兒外科醫生拆解原因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