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成就

2021年4月20日

帶着獎學金追夢 ‧ 梁雅媛

2021年4月20日
分享
列印

羅德獎學金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獎學金之一,獲譽為「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 1986-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共有14位學生被選為「羅德學人」,數目是香港大學院校之冠。2021年,中大醫科畢業生梁雅媛榮膺此獎,成為中文大學第15位羅德獎得主。

看過雅媛的個人簡歷,一般人難免感到吃驚—「前香港游泳隊成員」、「至今是多項校際游泳和拯溺比賽記錄保持者」、「精通長號和低音大號」……或許很難想像現實中會存在如此出類拔萃的人,但雅媛卻謙虛地將這種「文武雙全」歸功於自己的性格:「我覺得是因為自己比較開朗的緣故,游泳時我享受與他人競爭的感覺,演奏交響樂時,我也能沉浸在合作的快感。」

這當然不是故事的全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10歲已加入港隊的雅媛,為了兼顧學業與訓練,上學前後晨操晚練,在泳池中日復日、年復年重複相同的動作。 那時她平均睡眠時間不夠五小時,她也因此自嘲:「多虧了這段經歷,我比別人能熬夜。」 

帶著在泳池裡鑄造出的毅力和進取心,雅媛升讀了中大,並修讀「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課程。「其實並不像外人所想那樣,我父母不是醫生,也沒有長久臥病在床的親人。」被問及當初為何選擇攻讀醫科時,雅媛笑著回答:「因為早年的運動員生涯,自己對於運動、科學十分感興趣,中學階段便自然而然的選擇化學、生物等科目。」

興趣之外,雅媛投身杏林的原因,還在於自己做義工服務的經歷與承擔社會責任的態度。「小時候媽媽便帶我參加各種義工服務,那時我認識到,做義工的目標並非覺得幫助他人而沾沾自喜,而是透過做義工的過程,走近一些人,學到一些事,這性質恰與醫護工作相近。」

雅媛(右)熱衷參加義工服務。

升上大學的這幾年,雅媛藉著中大提供的平台和學到的專業知識,參與了很多義工服務,而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柬埔寨的義工計劃。雅媛與小組成員最初的任務,是前往柬埔寨一個村落興建學校,但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該村莊存在許多基礎的公共醫療衛生問題,例如人畜共住、飲用水受污染等。她說道:「我當時覺得自己在學校看到的、學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或者說是醫科中成本最高的一面。我們學習到最廣闊的理論,那裏的人卻需要最基本的醫療服務。」

是次義工服務結束後,雅媛便鼓足勇氣找到項目捐款人,表明自己的看法:「我跟他們說,該計劃不應僅限於教育,我還想成立health care(衛生保健)部門,如增設醫療服務,或者至少是衛生教育。幸好捐款人也很信任我,給予我機會。」她其後聯繫了其他同學一起籌劃這活動,由參與者變成籌劃者,當中的轉變不僅是一個身份,更是自己對專業認知和社會責任的感悟。柬埔寨村莊的衛生計劃仍在持續發展,至今已是第七年。

雅媛(第一排右五)與一眾柬埔寨義工計劃的參加者合照。

回到大學校園,醫科無疑是芸芸學科中最艱辛的,同時讓雅媛感悟頗深。她說:「在醫院實習期間,最大的挑戰一定是超長工作時間和on call(隨傳隨到)。」雖然早年游泳訓練的經歷令她尚能應付繁重的工作量,但艱苦的原因更在於責任重大—從前是代表學校、香港比賽,現在則肩負他人的生命,甚至會影響整個家庭。

今年適逢畢業,與雅媛相關聯的標籤增添了「羅德學人」。她獲得英國牛津大學資助的獎學金,攻讀全球健康和流行病學專業,為醫療系統提供各項數據和模型支援,冀有助分析全球衛生健康議題。羅德獎學金向來以其嚴格評選條件與優厚回報知名,作為世界最享負盛名的獎學金,羅德學人的全球錄取率約為萬分之一,整個申請流程除了前期文書準備,更包含多輪單人面試、小組面試、與評審共進晚膳交流等。

當問及這位新晉羅德學人得知獲獎一刻的心情如何,雅媛回答:「很錯愕,但很感恩。老實說,事前我真的沒有把握拿到(獎學金),但走到今天,真的很感謝所有幫助、教導我的老師,特別是善衡書院前院長辛世文教授。雖然他是全球知名的科學家,但他本人十分和藹,對著學生也沒有任何架子。他在善衡書院的家門永遠是打開的,每當學生有任何困難,便可直接向他老人家尋求意見。」

雅媛(前排左三)和其他同學與善衡書院前院長辛世文教授及太太(前排左四及右四)茶聚。

雅媛同時認為,自己的義工服務經驗,也是獲獎原因之一,該獎的評定準則除了優秀學術表現外,還包括領導能力和仁愛理念。「我認為羅德獎學金的評定標準不僅是學業卓越,更看重社會服務。自己的義工服務經驗很切合羅德獎的評定標準,因此我在個人簡歷中強調了這一點。」另一個獲獎原因,她認為是在面試時「做好自己」:「很多人在申請獎學金時,會嘗試做獎學金評審希望看到的人,但這對我而言是不管用,因此我還是做回自己,說出自己的理念。」

不過,比起得獎後所帶來的名譽或豐厚獎勵,雅媛同樣看重整個參與過程。她解釋:「事前整理個人簡歷,還有和面試官討論,這也是反思自己的過程,究竟我最想追求、最想得到的是甚麼。作為醫科生,畢業後投身醫療系統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既然我選擇繼續讀書,就要知道自己在過程中需要甚麼。」雖然此獎學金競爭很大,但她十分鼓勵師弟妹報名,因為羅德獎的評審是各界知名人士,能夠跟他們傾談,實屬難得的機會,也會為自己的人生路向帶來啟發。

今年九月,梁雅媛便會負笈英國牛津大學,這並非她首次與牛津結緣,她說道:「就讀本科時,我分別在兩個暑假前往牛津大學做研究,當時已被當地的學術氛圍所震撼,可惜因學期時間短暫,我沒有機會和牛津大學的同學進一步交流。這次我渴望和當地不同學系的同學多溝通,探討各式各樣的議題,即使是辯論我也同樣期待。」

 

雅媛(右)曾前往美國布朗大學交流。

預計修讀完「全球健康與流行病學」後,雅媛或會考慮打算再修讀另一門碩士項目,不過長遠目標是希望繼續當醫生,從病人身上學習如何改善醫療措施,如科技研發、臨床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