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成就

2021年5月15日

Annett Schirmer教授 非語言行為的影響力

2021年5月15日
分享
列印

Annett Schirmer教授專注研究非語言行為,主要關注社交接觸與我們於人際交往中所用的身體接觸方式。她的座右銘是「「所有事情都有引人入勝的一面,只要你尋找、享受這一面,你最終總會獲得成功。」

我們對「非語言行為(nonverbal behaviour)」的傳統認知就是「身體語言」,即是發送者透過語言、文字以外的媒介與接收者溝通。然而,中大心理學系Annett Schirmer教授的研究令她懷疑這不是「非語言行為」的全部。她推斷,這些行為也許亦能夠透過扮演社交中介的角色幫助我們,並有助我們自我調節。「非語言行為是一種工具,我們其實在利用它來影響我們自己和其他人。」Schirmer教授憑其優秀研究成果獲研究資助局頒發「2019年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獎」。她的研究揭示重要的社交機制,在新冠疫情引發潛在問題之時,這些發現更是不可或缺。

 

我們微笑,不止為了表達我們很高興

首批研究非語言行為的科學家之一查理斯·達爾文於1872年發布《人類與動物的情感表達(The Expressions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一書,書中提出了「非語言行為出現是因為它們有特定的用途」的想法。Schirmer教授解釋道:「例如,我們皺鼻子不是為了告訴別人我們感到噁心,這個表情其實可以減弱鼻部氣流,從而減少我們吸入的難聞氣味;又例如,我們受驚時睜大眼睛,不是為了表達恐懼,而是一種能加強視覺的面部變化。」

Schirmer教授主要關注社交接觸與我們於人際交往中使用身體接觸的方式。這種觸摸的功用分為短期及長期。短期內,它有助減壓並帶來快樂,長遠而言,它有助形成腦部處理情感信息的神經網絡。Schirmer教授過去一項研究顯示,父母給孩子的觸摸量會影響孩子察顏觀色的能力,亦能左右他們對情感信息的接受程度。我們腦部的神經網絡連結錯綜複雜,其中一部分主宰我們的同理心,而研究亦發現觸碰頻率能預測這部分的功能連結性(functional connectivity)。值得注意的是,非人類動物潛在表徵遺傳機制的科研項目亦顯示類似結果——觸摸會影響大腦基因表達。

Schirmer教授闡述這些發現時面帶笑容,語氣積極。她未必是故意的,但這些非語言線索總能令人覺得她的工作有趣好玩。

 

研究觸摸實驗 Touch experiment

研究觸摸的實驗有不同的設置。在這個實驗中,參加者的手部動作會用被運動傳感器記錄,以解讀我們觸摸人、物時的軌跡。

 

心理學家是科學家   他們如何量度非語言行為與感知?

「我一直對大腦很感興趣。」Schirmer教授的研究人生於德國的麥斯.普朗克人類認知與腦科學研究中心開始,二十年來,她一直鑽研大腦處理非語言信息過程的科學基礎,重點研究聲音與觸摸。「長期向着一個方向努力的好處,就是工多藝熟,一切都會隨着時間變得得心應手,現在我已能輕鬆駕馭。」2020年,她晉身史丹福大學「世界前2%科學家」之列。

民間智慧靠感受與想像,心理學家則相信實驗與調查。Schirmer教授自嘲不善於察顏觀色。反而,她是量化與量度生理反應的專家,她把觸摸量化為速度、壓力與溫度,用腦電圖及功能磁力共振量度腦部反應,有時亦會追蹤視線與心跳來測量壓力反應。

 

新研究項目探索不同的觸覺路徑

全球眾多科學家都在針對一種觸覺感受器進行研究,當中包括Schirmer教授的實驗室。這種名為「C觸覺傳入神經纖維(C-tactile afferent,簡稱CT)」的感受器密集分佈於有毛髮的皮膚,而在無毛的皮膚(例如掌心)上則不存在。CT很有趣,它對低壓、低速及皮膚溫度的觸摸最大反應。「了解CT,我們或者就能解釋大部分觸摸的正面影響。」

 

somatosensory characteristics that maximize tactile pleasure

Schirmer教授的研究團隊讓參加者接觸不同的質感表面,以辨認出最能激發觸覺快感的體感特徵。實驗顯示,人們認為最可親的觸感是最接近人類的觸感。

 

Schirmer教授的得獎研究項目「關於『辨別』和『情感』觸覺趨同的一種新的門控理論」,突破只看一種觸覺感受器的界限。「我們相信CT與其他觸覺感受器有互動,例如Aβ纖維。」CT纖維傳輸速度緩慢,一個CT信號要花700毫秒才能由手臂傳至腦部。在CT信號抵達之前,Aβ信息已一早達陣,因為它由手臂至腦部只需幾毫秒。「Aβ信號可能飾演看門的角色,上調或下調CT輸入,令我們能以最佳方式回應CT輸入。」Schirmer教授正在開發一套能夠整合兩種觸覺纖維信息的嶄新理論,以探索不同的觸覺反應路徑及解釋觸碰所帶來的正面情感。

 

彌補因疫情而失去的人際接觸

理解觸覺系統有助於開發新的應用技術,以彌補我們失去的部分或全部觸感。眼見疫情下的社交距離令人們失去觸摸體驗,Schirmer教授跟機械及自動化工程學系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智能穿戴設備,希望能適當地刺激CT。「那將會很酷」,她說。這件穿戴裝置不僅能在疫情下幫助大眾,亦能支援臥於深切治療部的病人、獨居長者、在囚人士,以及自閉症等社交障礙的患者,輔助他們處理社交情感。

 

所有事情都能找到樂趣,包括教學

除了研究,Schirmer教授對教學同樣充滿熱誠。「我的職業生涯讓我收穫良多,所以我有義務把所學傳承給下一代。」在加入中大的第四年,她教授一系列課程,包括小型研究生研討會,以至130名或更多學生的核心課程。學期期間,教務繁忙,她把研究時間留在晚上或週末。工作雖然排山倒海,但她仍能從中找到樂趣。Schirmer教授形容,學生的轉變是她教學的最大回報,特別是當開學初期討厭生物心理學的學生最終找到這科目引人入勝的地方之時。「所有事情都有引人入勝的一面,只要你尋找、享受這一面,你最終總會獲得成功。這是我的座右銘。」

看來不止非言語行為具影響力,Schirmer教授對研究及教學的熱誠亦然。

 

Professor Annett Schirmer - hiking with her lab team

Schirmer教授(右二)很喜歡香港的郊外,她不時與她的研究團隊結伴行山。



Annett Schirmer教授專注研究非語言行為,主要關注社交接觸與我們於人際交往中所用的身體接觸方式。她的座右銘是「「所有事情都有引人入勝的一面,只要你尋找、享受這一面,你最終總會獲得成功。」

Annett Schirmer教授專注研究非語言行為,主要關注社交接觸與我們於人際交往中所用的身體接觸方式。她的座右銘是「「所有事情都有引人入勝的一面,只要你尋找、享受這一面,你最終總會獲得成功。」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