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聞解碼》
殺警案「第四支槍」之謎 傳媒抽絲剝繭揭真相
(2011年7月14日, 頭條日報, 港聞/P38)
每宗獨家新聞背後,都包含了大膽假設、細心求證、鍥而不捨的追查、分析和核實過程。由本港傳媒人合力撰寫的新書《獨家新聞解碼》,結集近年多宗轟動新聞的背後採訪故事。本報將以系列形式,披露當中鮮為人知的過程。五年前,震動全港的徐步高殺警案,傳媒如何偵查證實案中根本沒有「第四支槍」,迫使警方揭露真相?
零六年三月十七日午夜,三名警員徐步高、曾國恆、冼家強中槍倒伏尖沙咀一行人隧道內。最初警方只公佈三人共開十槍,但各人開了多少槍,誰開槍殺誰,無人知曉。更有媒體報道,懷疑有「第四支槍」,即第四者在現場,讓案件變得撲朔迷離。 案發第三天,《星島日報》一錘定音,以獨家報道肯定隧道內只有三人,並由徐步高先開槍。報道出街後,警方受不了強大輿論壓力,當天召開記招披露真相。能如此迅速獲得獨家消息,原來靠的是記者在警方的人脈關係,《星島》更憑此報道贏得香港報業公會○六年度最佳新聞報道冠軍。
當時報道不一 市民大惑不解翻查當日報道,當晚徐步高先向同僚曾國恆頭部射出致命一槍,然後再向冼家強射了兩槍。曾國恆雖然中槍,但仍能拔槍還擊,向徐步高射出五槍後,再把槍放回槍袋後死去。徐步高中槍後,則疑撲前搶槍,冼家強也射出兩槍還擊。由於冼家強因面部中槍無法錄口供,警方手頭上資料不全,加上驗屍報告和藥理化驗欠奉,很多疑團都未能解開。媒體只能憑猜測,不少報章的案情均有異,令市民大惑不解。
負責這宗新聞的《星島》總採訪主任鄭炳華說:「警方開記者會前,沒有人相信頭部中槍後,還能打五槍,而且五槍都射中徐步高,還可以把槍放回槍袋?你會信嗎?但我們的消息來源很準確,還能說出每一槍怎打,他們哪個位置中槍都知道,能夠有如此多細節的消息來源,我們一定信。」對於消息的求證,鄭不只採訪現場其中一名調查的警員,也向調查工作裏不同隊伍、負責不同工種的警員挖料。若他們都能說出同一版本,可信性則更大。之後,他再致電一名更高級警官,只問一句:「阿Sir,是否沒有第四個人?」對方答:「是」,他便掛線。為何不跟那位阿Sir多談兩句?鄭炳華即從掏出五部手機,手機全屬於不同網絡,有些網絡甚至來自不同國家。「警方整天問是誰洩漏消息,我們的電話被勾線,是意料之中。跟線人面對面,談甚麼也可以,但電話裏不能多說,最多答是或不是。」不同渠道挖料 增可信性突發新聞跟其他調查報道不同,記者很難為採訪過程作仔細部署,總是事情發生了,記者才靠各方消息重組案情。一宗新聞發生,大部份傳媒都報道,各人均以自己組織回來的案情寫稿。在眾多消息之中,以警方的消息尤為重要。突發記者與警察的關係如魚與水,一名突發記者若無警方線人,只依靠警察公共關係科發佈消息,報道便沒可能滿足讀者。但各人消息來源不同,很多消息又無法核實,故突發新聞常出現不同版本,有時甚至與真相差距甚遠。在突發行內有所謂「七分靠打拼、三分靠運氣」的說法。
(資料節錄自香港新聞教育基金與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合作出版《獨家新聞解碼》)
細說傳媒編採求真的秘技 《獨家新聞解構》背後故事
(2011年7月8日, 頭條日報, 港聞/P16)
近日,亞洲電視突然報道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的消息,最終被官方否認和被斥造謠。回想九七回歸前,鄧小平的 死訊同樣此起彼落,是世界傳媒搶奪的獨家新聞,最終由一家蚊型華語電視台率先「全球獨家」報道。背後編採部 究竟如何從一大堆流言蜚語中,小心求證、大膽「播出」?這些「獨家新聞」背後,都有它的採訪故事,體現記者 鍥而不捨的專業精神。由眾多傳媒人合力撰寫的新書——《獨家新聞解碼》,便揭開新聞背後鮮為人知的追尋真相 過程。記者 方雅儀《獨》是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和中大新聞系與傳播學院繼《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和《一人 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後,合作出版的第三本書。
「過去發生很多轟動的大新聞,背後有很精采的採訪故事,行內人都未必知。行家們毫不吝嗇當中不少的經驗和技巧,公開『獨門秘方』。對新聞系同學而言,更是一本工具書。加上,近年市民對新聞界有誤解,希望透過此書讓 社會更了解新聞界運作和記者的專業精神。」《獨家新聞解碼》編者之一、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說。
做偵查新聞不易
蘇教授直言,相對外國而言,本港傳媒記者做偵查新聞報道是不容易。因報館規模小、人手有限、工作緊逼,前線做偵查採訪的時間和空間不多,團隊協作、上司支持很重要。「他們承受相當的壓力,若牽涉到挑戰權貴或政府官員、揭露社會不公義等,有可能面對抽廣告、被告誹謗或在追查過程中被留難。記者要夠膽做、團隊亦要頂得住 ,堅持編採獨立自主。」蘇鑰機較深刻的「採訪背後」是鄧小平死訊。當時僅有十多名編採人員的傳訊電視 (CTN)在九七年二月二十日凌晨,全球獨家報道這段新聞,比官方新華社早了兩小時多。據執行總編輯陳慶源憶述 ,消息是由CTN總裁于品海收到,線人是中共元老級,但編採部仍小心核實。總編輯和記者分別致電內地線人查證 ,並瞄準中央級以上幹部、中共元老、省委級一線領導,並須多於一個地方的消息來源證實。同時,亦派出記者到北京的鄧小平老家、三○一醫院和中央電視台。他們推斷,若醫院和鄧家氣氛緊張,有不尋常的人出入,中央台在深夜若燈火通明,便即有大事發生。記者發現果真如此,電視台高層對消息的信心超過九成時,遂決定播出這單「 超級大新聞」,但電視台承認當中亦有冒險成份。
除了膽大心細、小心求證外,蘇教授坦言,新聞亦講求記者的經驗和技巧。「要運用大量資源做查冊、電腦系統輔 助,從排山倒海的資料中縮窄範圍,也非常重要。」
講求觸覺和知識
另一編者翁愛明指,部份獨家新聞更是憑着記者敏銳的觸覺和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抽絲剝繭,發掘到驚人內幕。「 例如:憑尋人廣告揭開一單世紀爭產案、追蹤走私魚的記者憑觀察見到內地船名「中水出」就發現那條船不應在那 裏上落貨……。」為讓公眾重溫這些轟動的大新聞,新聞教育基金和中大新聞系把這些獨家新聞的原文和影音放在 它們網站內。
誤報黃菊病逝鳳凰衞視曾道歉
(2011年7月8日, 星島日報, 要聞/A04)
現代傳媒競爭激烈,為搶先報道國家領導人去世的重要消息,部分傳媒有時甚至未待官方消息證實就搶先報道 。07年5月9日,正值中共十七大前夕,英國《泰晤士報》網站率先報道時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黃 菊病逝的消息,香港鳳凰衞視當日傍晚6時左右晚間新聞時段,亦予以報道。
不久,路透社援引國務院新聞發言人反駁,指有關黃菊病逝的報道全無根據,鳳凰衞視被迫在晚間7時半撤回有 關報道,隨即更正和道歉,並迅速刪除其網站上有關紀念黃菊生前活動的報道。內部消息稱,鳳凰衞視新聞部管理 層需為這次事件承擔責任。然而,不到一個月,新華社就發放官方新聞︰「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07年6月 2日2時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除這次事件外,已非第一次傳出中國領導人病逝的謠言。香港和日本媒體在 90年代曾分別多次誤報鄧小平死訊。
爆鄧死訊 中天全球獨家
不過,97年,本港一家歷史較短的小規模華語電視台香港傳訊電視(CTN)「中天頻道」,便搶爆鄧小平病逝的 全球獨家報道。據中大新聞系與新聞教育基金合作出版的新書《獨家新聞解碼》,當年領軍的中天頻道執行總編輯 陳慶源在文中憶述,97年2月19日晚上11時,他收到時任傳訊電視總裁于品海電話透露收到鄧小平去世消息,因于品 海的線人是中共「元老級」及來自一個有地位的「家族」,故沒當作是一般的誤報。
然而,為避免錯報,特別小心核實消息,陳慶源與時任總編輯曹景行及各同事分頭致電內地有關線人核實,瞄 準三類人:中央級以上幹部、與政治局常委有關連的人,中共元老及省委級一線領導。他文中形容,記者要懂得分 辨,哪些是接近權力核心「真正內線」,而不應向不可靠的線人探口風。
此外,要求消息來源須多於一個地方才夠獨立,如北京線人證實鄧死訊,亦要有上海線人證實才算嚴謹。最終 他們得到京滬消息都核實死訊。就在清晨1時18分,CTN播出全球「獨家的確切消息」,大膽押注說鄧小平已過世 ,但無註明消息來源,結果「賭贏」。
亞視獨家報死訊錯在thinking in action
(2011年7月8日, 信報, 今日焦點/P41)
亞視新聞播出「江澤民逝世」的消息,當然這並未得到官方證實。翌日下午(7 月7 日),中聯辦便毫不客氣,不 具名批評亞視散布謠言。
亞視這次明顯是「博一鋪」,希望以江澤民死訊省靚招牌,最終效果如何,大家心裏有數。姑勿論中共是否掩蓋 消息,但亞視先被「跣一鑊甘」,前線員工士氣必然受損。
言猶在耳,十四年前鄧小平去世一刻,謠言瘋傳,情況也像周三晚的窘態。中天電視台當年像亞視一樣「博一鋪 」率先報道此消息,效果迥然不同。話說其創辦人于品海在北京得悉鄧小平逝世的消息,他立即將消息傳至當時位 處香港的總部。
以中天電視台的緊絀人手,他們幾乎動用了兩岸三地所有員工,在醫院、鄧小平家守候,亦不斷向中共官員查證 。最終,他們在鄧小平逝世後三個半小時,亦即凌晨一時四十三分,成為全球首個發布鄧小平逝世消息的媒體。之後各大傳媒跟進報道,值得一提,當時第一位向觀眾讀出鄧小平逝世時間的是時任TVB 記者譚衞兒,此君現在正是 亞視的副新聞總監。而之後官方親證消息真確,中天電視台和于品海贏下漂亮一仗。
各界覬覦名人死亡
《獨家新聞解碼》一書的出版者之一、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副教授蘇鑰機就同占飛講,不少人對獨家新聞都不甚 了解,所以此書特意就過去不同範疇的獨家新聞,例如《信報》踢爆董建華落台一事,邀請當時處理新聞的記者寫 文章分享當時的困難、做法和經驗,希望藉此幫助和鼓勵更多行家發掘獨家新聞;由此可見,發掘獨家新聞是各大 傳媒工作者夢寐以求的事。
講番今次亞視「報錯死訊」事件,名人「被死亡」之事其實屢見不鮮,早有金庸「被死完再死」、奧巴馬「被 tweet 死」、喬布斯「被病死」(美聯社更叫名人幫佢寫定訃文,傳媒效率有幾迅速可見一斑)。在競爭激烈的傳 媒行業,大家都覬覦着消費名人的死亡,希望從中獲利。
問題是,新聞來源包括人或「人造物」(Cognitive artifact)是愈來愈複雜,特別是傳媒都以「Thinking in action」的模式工作,資訊更見複雜。Action 須愈來愈迅速,thinking 的時間便隨之減少,出錯實在難免。不過 今次誇張在於,就連江澤民親戚、亞視大股東王征話佢都係見到亞視新聞才知江澤民「去世」,占飛除了為亞視新 聞部默哀,都無話可說了。
不過,責任不全在亞視,錯誤的謠傳屢屢發生,但通常都因記者的再查證而不攻自破。這次中央封鎖消息,人大 官員對事件支吾以對,製造了一個資訊凹槽,人們的求知欲被迫煞停,謠言停留在空氣中。堵塞學理論再次凝聚於 此,人類總不斷犯下相同的錯誤,此刻連專業傳媒也告「瀨嘢」,可悲也!
傳媒人齊心合撰「解碼」獨家新聞
(2011年7月9日, 星島日報, 每日雜誌/A18)
鄧小平死訊、天匯銷售之謎、徐步高殺警、沙士疫症、華懋爭產案等獨家新聞,都是勇於揭露社會流弊的新聞工作者,鍥而不捨、抽絲剝繭的心血結晶,為社會揭露鮮為人知的獨家真相。由十七位新聞媒體記者合力撰寫的《獨家新聞解碼》,將為二十八個獨家新聞案例一一「解碼」。記者周詠欣攝影黃偉強
獨家新聞」背後藏着不少記者的辛酸,亦體現出他們鍥而不捨的專業精神。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和中大新聞系與傳播學院繼出版《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和《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後,再度合作出版第三本書《獨家新聞解碼》。
一通電話便可知第一手消息,為社會揭露真相。由一名「散仔」記者,與「散仔」警員一起躲山頭、吃消夜,四十多年來與警員的交情,為《星島日報》港聞版總採訪主任鄭炳華的記者生涯留下重要採訪綫索。「記者的人脈最重要,只靠警察公共關係科『攞料』,已是不可能的事,要『扮蠢』、『扮傻』到處『攞料』及細心觀察才可找到第一手綫索。」
細心求證鄧小平病危照
報界競爭大,「死綫」當前,記者必須爭分奪秒才可突圍而出。鄭炳華指,當記者要擁有「望聞問切」的能力,短時間內以經驗判斷消息來源,「當年鄧小平病危,有綫人指擁有一張鄧小平病危相片,我與另外兩名主管恐怕是合成照,但憑着三人多年的經驗,盡最大努力去求證事件,最後決定一博,成為當時重要的獨家新聞。」
能率先獨家報道無數世紀疑案的鄭炳華,笑言自己曾「撞板」無數,但亦為他的記者生涯累積了寶貴經驗,報道多篇震撼業界的獨家新聞,「吃虧是福」更是他當記者的座右銘,「當記者不可以怕蝕底,想做大新聞,要肯捱肯搏,細心求證,切忌為求上位而作出過火的報道。」
設網上偵緝隊「索料」
近年全城關注網上短片,亦成為年輕記者的新「蒲點」,從中搜索獨家新聞。《頭條日報》助理總編輯劉國業早年看準時機,設立網上偵緝隊伍,記者除應付當日新聞外,更要尋遍各大網上討論區及短片網站,絕不放過任何新聞來源。
緊貼最新網上資訊,雖可吸引更多讀者注意,但他表示,記者面對網上資訊要有高度戒心,不可輕言相信,更要多重求證,全因網上片段短時間內難以判斷,恐怕短片主角乃自編自導自演,「短片內的背景、聲音都是綫索,不可輕易忽視,放大背景聲音隨時會有新發現,足以令網上短片變為一段有影響力的社會新聞,獨家報道短片真相。」
獨家新聞背後,記者的辛酸未必人人知道。曾任記者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導師譚蕙芸表示,一則獨家新聞要花上多日深入探究,但記者隨時「不見樣」,努力如同虛設,但她直言,記者背後所下的工夫對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力,她寄語新入行的記者要保持「努力求真」的心,為社會揭露更多獨家真相。
努力求真為社會揭密
由眾多新聞機構記者親自披露獨家新聞背後的內情,令新一代接棒記者直接受益外,更讓市民了解新聞界的真實運作及記者背後的所思所感。《獨家新聞解碼》現已公開發售,收益盈餘將全數撥歸新聞教育基金作教育用途,讀者更可在新設立的網址中,延伸閱讀有關新聞報道的原文。
獲殊榮實至名歸李祖澤
(2011年7月9日, 星島日報, 每日雜誌/A16)
新聞教育基金昨日舉行新書發布儀式,基金榮譽贊助人李祖澤(見圖)百忙中都抽空撐場,李總一現身,大家紛紛上前致賀,齊話李總獲得珠海頒授名譽文學博士,絕對係實至名歸。
李總在文化界貢獻良多,數十年來,參與推動香港出版業的拓荒、創業和騰飛,有「出版大王」之稱。一九八八年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商務聯合印刷有限公司等改組而成立「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他即擔任董事長、總裁,大力推動出版業務。後來他又與業界創立「香港出版總會」,獲推為創會會長,在其帶領之下,將香港的中文出版引入國際市場。後來加入報業,獲推選為香港報業公會主席和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先後獲特區銀紫荊星章,○九年仲當選為「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百名優秀出版人物」,是港澳台地區唯一的入選者。
李總最為人樂道及成就最大者,是出版事業,曾自勉說:「做一個好的出版人,第一個條件就是愛書。」難怪新聞教育基金出版《獨家新聞解碼》,李總咁忙都要出席以示支持。
《獨家新聞解碼》分享記者經驗
(2011年7月9日, 頭條日報, 港聞/P14)
徐步高殺警、沙士疫症、鄧小平死訊等,獨家新聞的內情,由記者親自披露!新書《獨家新聞解碼》編者之一,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見圖,前排左四),對近日有電視台報道江澤民逝世的失實消息,指有關人士應有充足查證,全面考慮才報道,而「有關資料可閱讀書中的〈鄧小平死訊〉一文,以作比較。」蘇又指出,記者可能會得到錯誤的消息,但「要吸取教訓,每次報道前一定要反覆求證,確保資料正確無誤才能報道。」早前出版的《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及《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主要分享記者採訪故事。《獨家新聞解碼》是第三本新聞書籍,蘇希望透過書中故事,記錄有關新聞界的經驗,「記者的經驗值得市民參考,專業的精神也值得推崇。」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淑薇則表示,新聞界以服務大眾和社會為目標,他們的精神和工作態度,很值得學習。
報道有偏差 由誰負責
(2011年7月9日, 星島日報, 中國/A28)
亞視誤報「江澤民逝世」餘波未了!新聞教育基金出版的《獨家新聞解碼》昨天舉行發布會,前傳訊電視執行總編輯陳慶源大談當年如何獨家披露鄧小平死訊的成功經驗,自然又令在場記者追問起對亞視烏龍報道的看法。傳訊電視已經成為歷史名詞。當年的老闆于品海先生,雄心勃勃,希望將它打造成為「華人CNN」,英文簡稱為CTN,雖然打了漂亮一仗,最後還是因為業務發展過急要壯士斷臂。
「亞洲CNN」不易搞
十幾年後,王征先生又「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讓我們來相聚」,毅然入股亞視,提出打造「亞洲CNN」的口號,孰料出師未捷,就搞出了個「大頭佛」。看來,不論是「華人CNN」或者「亞洲CNN」,都不容易搞。事件令人回憶起十年前江澤民訓斥香港記者的經典畫面。老人家愛之深、責之切,批評港記toosimple,sometimesnaive(太簡單,有 時幼稚),循循善誘「媒體呀,還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最後告誡「在宣傳上,將來如果你們報道上有偏差,你們要負責」。「中聯辦有關部門負責人」也許就是重溫這段講話,看到「報道上有偏差」,才通過中通社怒斥亞視「毫無事實依據、純屬造謠」,對「這種嚴重違反新聞職業操守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只是亞視報道上的「偏差」,到底要由誰來負責呢?根據陳慶源的回憶,于老闆不僅參與「鄧小平逝世」的報道,而且這一消息就是由他提供給編輯部的。王征據稱則是完全不知情,「我也是看電視才知道這個消息的」。
《獨家新聞解碼》 記者親揭秘
(2011年7月9日, 經濟日報, 採訪手記/A11)
由眾多不同新聞機構記者撰寫的新書《獨家新聞解碼》已經出版,書中共28宗新聞事件,由原來採訪的記者親自披露獨家新聞背後的內情。
這28宗新聞案例包括天匯銷售之謎、四川地震採訪、徐步高殺警、副局長國籍、超市操控價格、過期麵包、大陸走私魚、董建華下台、沙氏疫症、梁錦松買車、程介南謀私、華懋爭產案、鄧小平死訊等。
28宗新聞 彰顯專業精神
記者在每個案例詳述新聞的綫索和過程中的處理手法、事後分析檢討,留下珍貴的新聞紀錄,彰顯記者的專業精神,並為這些獨家新聞「解碼」。
新書由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共同出版,是繼《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及《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之後的第3本新聞書籍。
香港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淑薇表示,新書反映新聞界有很多有心人,他們不是為名為利,而是以服務大眾和社會為目標,其精神和工作態度值得參考學習。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是主編之一,他希望大家分享書中的寶貴採訪經驗,並透過新聞故事讓大眾知多一點新聞界的運作和終極關懷。
全書分「政治」、「經濟」、「消費」、「社會」及「採訪背後」5部分,共35篇文章,由李國能、任志剛及沈祖堯賜序,讀者可在新設網址延伸閱讀有關新聞報道的原文。
本書彩色印刷,零售價80元,各大書局有售。此書如有盈餘,將全數歸入新聞教育基金作教育用途。查詢請致電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609-7680。
新書爆獨家新聞內情
(2011年7月9日, 明報, Emily/A18)
2011 年7 月7 日,係現代新聞史上一個值得紀念嘅日子:這邊廂,亞視報道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病逝」消息,被官方高調否認,前一晚還企硬嘅新聞部, 一日後就要撤回報道; 那邊廂,梅鐸嘅《世界新聞報》因為捲入竊聽風波要關門大吉,與亞視事件頗有遙相呼應嘅感覺。事實上,記者做新聞,個個都想「爆獨家」,但呢兩件事說明,拿揑得唔好,隨時「爆」親自己。
話亞視事件耐人尋味
講開獨家新聞,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同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合作出版咗本新書《獨家新聞解碼》,記錄咗近年香港新聞業重要獨家新聞嘅挖掘經過(唔少都係來自《明報》!),出版社噚日搞咗個新書發布會。
資深前輩陳慶源,當年任職傳訊電視(CTN)中天頻道老總,搶先報道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嘅死訊,記者們當然會問佢點睇亞視事件。佢就話,當年公司老闆于品海接到來自中共「元老級」嘅消息,指鄧已經去世,同事即刻全力向多方求證,又派記者做「環境考察」,包括去鄧居住嘅地方、中央台同埋301 醫院觀察。即使種種證據都指向鄧已死,但由於仍有萬分之一機會出錯,大家你眼望我眼,終於有人講咗句「去啦!」, 就成就咗呢單大新聞。
對於亞視事件, 陳慶源就話覺得「好吊詭」同「耐人尋味」,但自己身為新聞工作者,未核實之前唔會對呢件事下判斷,「相信佢地已審慎做足核查,但背後會否另有故事,有待行家發掘喇!」
學者意見:「若已盡力查證無人需辭職」
(2011年7月9日, 蘋果日報, 要聞/A04)
亞視錯報江澤民死訊,當年全球獨家披露國家前領導人鄧小平死訊的陳慶源昨在新書發佈會上指,倘若亞視已盡力查證,無人需要為事件而辭職。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香港新聞教育基金昨日為新書《獨家新聞解碼》舉行發佈會。該學院碩士課程兼任講師、曾任傳訊電視中天頻道執行總編輯的陳慶源說,相信亞視高層有資深的新聞經驗,沒有做過查證是不會讓如此重大的消息出街,又指新聞部若盡了能力去求證,就沒有人需要為此而辭職,但他對王征看電視後才知道消息十分疑惑,認為王征既是江澤民姨甥,斷不會要看新聞才知道。他又指,江澤民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假如消息屬實,中方不必隱瞞。
影響亞視公信力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則認為事件會影響亞視的公信力,並指傳媒追求獨家新聞的同時,必須小心求證,不能只相信一個消息來源。今次的新書分享了二十八個獨家新聞的故事,並由採訪的本港記者親自披露這些新聞的內情。
《獨家新聞解碼》新書發布
(2011年7月9日, 文匯報, 紫荊廣場/A20)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葉嘉慧)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每宗新聞故事的背後,均會鍥而不捨地追求真相,由發掘題材,以至搜集資料、採訪,再核實所有材料,每個環節均會小心求證,務必反映事實、揭露真相。《獨家新聞解碼》一書昨日起發行,披露部分獨家新聞背後的故事。
《獨家新聞解碼》包括採訪的求證方法及過程,由香港報業公會及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轄下的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共同出版,昨日起發行,售價80元。
分析28宗新聞處理手法
由香港新聞聯會新聞教育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推出的《獨家新聞解碼》,共有28宗新聞事件,詳述新聞的線索和過程中的處理手法,以及事後的分析檢討。
主編之一、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期望,香港市民能透過有關故事了解新聞界中鮮為人知的運作,以及推崇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精神。
本報珍寶島採訪過程披露
這28個新聞案例包括天匯銷售之謎、四川地震採訪、徐步高殺警、副局長國籍、超市操控價格、過期麵包、大陸走私魚、沙士疫症、程介南謀私、華懋爭產案等。香港文匯報記者20年前突破重重封鎖,成功登上軍事禁區珍寶島,向全世界披露了珍寶島掌控在中國手中的一幕,在書中也有詳細的介紹。
抽絲剝繭揭「能量水」真相
原有線電視記者譚蕙芸分享了有關所謂「鑽石能量水」的故事:他們先委託香港幾名專家及衛生署代表對「鑽石水」聲稱的成效提供專業意見,另邀香港物理學專家以實驗證明,確保報道準確。當時,能量水的廣告「引用」了幾名專家對鑽石能量水的成效作出認證,引發她追查的興趣。遂從該幾名專家入手,並發現其中台灣及日本的專家根本沒有研究鑽石水的經驗,亦不知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廣告中,台灣的專家認為這是「欺騙消費者」。
獨家與誤報之間——記者的夢魘
(2011年7月10日, 明報, 周日話題/P02)
江澤民死訊被內地官方高調否認之後,有一種說法是,一日未見江澤民露面,一日也不相信他仍健在。有消息更流傳,江澤民其實已經「腦幹死亡」,質疑內地官方只是用機器延長其生命,在「死亡定義」上作無謂爭拗。不過,此論調對資深傳媒人陳慶源來說,可能性較低。他的看法何以值得參考?因為14 年前,他任職媒體的老闆接到一通電話指中共元老鄧小平已死。
經全力查證,一個多小時之後,他的電視台作出全球獨家報道,繼而全球通訊社引述報道。再經短短兩個小時後,由官方新華社報道確認。
陳慶源當時服務於傳訊電視(CTN)中天頻道,是間歷史不悠久,資源不豐厚的廿四小時新聞頻道。爆出這宗大獨家的當晚,新聞部的編採人手只有十餘人,卻能小兵立大功,跑贏國際和本地傳媒,教不少人跌眼鏡。他在剛出版的新書《獨家新聞解碼》詳細講述當年的緊張歷程。當中包括在關鍵時刻派人到北京在鄧小平寓所外胡同、中央電視台、301 醫院不停穿梭實地觀察,陳慶源強調,這個獨家全是團隊協作之力,包括于品海、總編曹景行、副總編張宏任、資深記者梁冬及一眾中國線編輯、記者全力以赴,以謹慎態度細密地核實消息。
鄧小平影響力大於江澤民
我們請陳慶源比較,當年披露鄧小平死訊的情况和今次江澤民事件有何不同?陳指出,鄧小平當年對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力,要比今日江澤民大很多,他形容: 「兩者影響力無得比。鄧小平在去世之前,雖然自稱是『一个普通中國公民』,但依然是實質的至高無上權威,他有動員軍隊的能力。反觀今日的江澤民,雖在政、軍、經仍有影響力 ,但遠不如當年鄧小平一言九鼎。」
陳慶源說,當年關於鄧小平的死訊,有人統計曾經被全球媒體誤傳700 餘次(一說千多次),而一些有實力的國際級大媒體,如日本報章和台灣TVBS 都曾經錯報過鄧小平死訊,可見披露鄧小平死訊,是各大傳媒爭相競奪的堡壘。
陳憶述,當年他們於午夜(1997 年2 月20 日0時18 分)報道鄧小平死訊,約2 個半小時之後,新華社發稿證實了死訊。他形容,新華社的反應比預期「迅速」。因為以往有領導人去世,曾經延遲3 天後才公布,或至少等待到白天才宣布,但那次卻在凌晨2 時45 分便出稿。
他指出,觀乎鄧小平當年的影響力,一眾在位掌權人或許會有「掩蓋死訊」的動機。然而,當年新華社的處理,已屬較開明及有較高「透明度」。有鄧小平的先例,假若江澤民真的已逝世,官方根本無需要秘而不宣。
核實工作處境含博弈成分
筆者追問,有人指江澤民已腦幹死亡,亦有說法指,當局或許要「選擇一個不敏感的時間宣布」,加上今次新華社的聲明和亞視報道相差了18 小時,是否事有蹊蹺?陳慶源說,江澤民罹患癌症的消息流傳以久,官方對這類信息向不透明,難免引起猜測。而新華社相隔這麼長時間才否認,做法是有點「弔詭」,但他仍傾向不相信內地會秘不發喪, 「我看不到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當今領導人若為退位領導人的去世而掩飾,有可能要付上欺世的名聲代價,那就是是國情大倒退了」。
那麼,如果內地沒有掩蓋江澤民去世消息,他的死訊報道就是事實上出錯了。亞視今次誤報事件之後,不少傳媒人,把教科書裏「如何核實消息來源」的原則一講再講,有行家更說: 「就怪記者求勝深切!」可是,陳慶源雖然曾参與鄧小平死訊的獨家報道,他卻說,在今次江澤民事件上, 「不忍心責怪同業,更不希望今次事件有人頭落地(問責落台)」。
他解釋,做這類領導人死訊的新聞,即使做了應做的核實工作,但處境上仍然是有「博弈的成分」。他形容,即使對消息有99.99%信心,仍有0.001%的機會出錯: 「你沒法親眼看到領導人斷氣,你最接近事實的做法,也只能盡力對主力線人說法的所有細節中的時序、環境、人物、相關邏輯作最慎密的分析評比。此外,必須找第二或更多消息來源交叉查證。然後加上實地環境及氛圍考察。」陳強調, 「新聞工作者非超人,承認有些微博弈是實事求是,但博弈絕不應成為報道的態度。」
亞視新聞高層富經驗謹慎
事實上,雖然最早披露鄧小平「死訊」的傳媒是傳訊電視;但確切無誤地報道鄧小平「死亡時刻」的記者,卻是當時無綫電視的譚衛兒。譚衛兒在凌晨2 時1 刻報道,明確指出,鄧小平是在19 日晚上「9 時零8 分」去世。而傳訊電視的版本只說出晚上「9 時許」的時間。
巧合地,當年準確報道鄧小平死亡時刻的譚衛兒,事隔多年,當下正在亞視新聞部任職副總裁,不知道是否有直接參與今次錯報江澤民死訊。陳慶源說,他不知道今次事件的內情,亦沒有和亞視中人交換意見,但他形容,譚衛兒是極優秀的記者,對中國採訪富有經驗。陳慶源認為,如果譚衛兒十多年前能夠準確採訪鄧死訊,相信今次她亦會做足核實工夫。
譚衛兒近年在另一本有份參與的著作,《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裏,曾經透露採訪鄧小平死訊的心路歷程,她寫道, 「相當一段時間內,鄧小平的健康成為海外媒體永遠的話題, 「路邊社」消息更是不斷……但若無法證實,作為香港主要電視台之一的我們絕不能貿然地人云亦云。」
陳慶源和不少資深傳媒管理層均指出,亞視新聞現任兩位高層譚衛兒和梁家榮,均是極富經驗和冷靜謹慎的記者,對於兩人管理的新聞部鬧出今次事件,都感到難以置信,甚至形容為「耐人尋味」。
如果負責掌舵的兩位新聞主管能力不容置疑,那麼,會否是記者被消息來源誤導了?今次江澤民事件,外界其中一個說法是,由於亞視老闆王征和內地關係深厚,故此不少傳媒人相信,帶來江澤民死訊的人,有可能是大老闆王征。
老闆供料兼協助核實工作
巧合地,14 年前打電話給陳慶源告訴他鄧小平死訊的,亦是他當時的老闆傳訊電視總裁于品海。于品海是一名在內地有深厚政經脈絡的商人,當年十分熱中新聞事業,以新聞工作者自居,而今日事過境遷,陳慶源亦不介意披露,于老闆當年是從一名中共元老的家人獲得鄧死訊的。陳慶源表示,當年老闆于品海除了給他們線索,亦有幫手進行核實工作,終於帶領下屬贏了漂亮一仗。
筆者問:是否傳媒老闆都有很多內地線路?陳慶源同意,認為不少傳媒老闆挾其財資及媒體影響力,與權力者會有很多包括互相利用、博弈甚至「利益交換」的「情誼」,有機會收到領導人的信息。不過,他亦形容,收到消息不一定代表「可信」,因為如果有人刻意放假消息,即使記者做了核實工夫,仍有機會被誤導出錯: 「騙局當然可以刻意製造,別人可以製造一種氛圍,封鎖你的其他消息,設陷阱令你落疊」。
對於亞視老闆王征表示,是在亞視新聞報道出街之後才得悉事件,陳慶源就說: 「王老闆說,是睇電視才睇到(江澤民死訊報道),我真係有一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