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之中,最重要之一大階段,為七至十四世紀南北地域政治、社會、思想之分際離合。這一在現代中古史學界一般被通稱為「中古中國」(The Middle Periods of China) 的時間段,覆蓋了傳統朝代史視野中唐、五代、十國、宋、遼、金、西夏、元各朝。相關史料較之晚期帝制中國,雖曰相對有限,卻錯雜紛紜,故有「治中古史者大不易」之嘆。本課程以相關時段核心史料為綱領,從史源學、史學史角度出發,帶領學生精讀包括官修正史、私人通史、文集、經籍、法律條文、筆記小說、詩詞、題跋等在內的多種史料。希望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討論,教學相長,在中古史研究園地上開闢出新的研究問題與視野。
課程目標
(一) 探討中古史料的史源問題
(二) 理解不同史料的性質分野以及價值所在
(三) 培養細讀史料的習慣與感覺
(四) 為中古史找出新的研究路徑
(暫定,因應課程情況再作修訂):
第一週:課程導言——中古史料的性質與意義
第二週:唐代史料一:官修史料群的性質
第三週::唐代史料二:墓誌的義例與形制
第四週:五代史料:碑誌的另類書寫
第五週:北宋史料一:法律條文的格式與效能
第六週:北宋史料二:國家禮典中的制度沿革
第七週:遼代史料:正史書寫的建構與祛魅
第八週:金代史料:詩歌的發生背景與歷史語境
第九週:西夏史料:思想概念的混雜與拆分
第十週:南宋史料一:筆記的史源與性質
第十一週:南宋史料二:題跋中的歷史記憶與個人意識
第十二週:元—明初史料一:文書規範的邊界與超越
第十三週:元—明初史料二:圖像中的觀念與習俗
平時課堂表現及討論 50%
學期論文 50%
基本參考書:
閱讀文獻 (將於課堂上決定)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序。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提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