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風 鎮肝熄風活血通經 - 林志秀教授

文章來源:明報專欄 - 現代中醫 13/01/2020

林志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註冊中醫師

預防中風 鎮肝熄風活血通經

【明報專訊】中風嚴重影響健康。針對中風高危因素,中醫有一些防治措施,有效預防中風發作和隨之而來的後遺症。

肝腎陰虛 痰濁塞腦竅
中風潛在風險之一是血壓偏高、血壓控制不理想。患者經常頭暈頭痛,時有偏身麻痹和某個部位出現不自主的肌肉跳動,甚至短暫失語、視物不清,並伴有性格怪癖改變等。這些徵狀出現,中醫認為是由於肝腎陰虛(常見於老年人),陰不制陽,而致肝陽上亢,陽盛化風;加之素體痰濁壅盛,內風易夾痰濁,流竄經絡,終致阻塞腦竅而引起一系列臨牀徵狀。

一旦出現上述徵狀,應在有效控制血壓的基礎上,內服平肝潛陽、化痰熄風的中藥,使亢陽得以制約,陰陽得以平衡,從而降低中風發作的風險。以下處方具有鎮肝熄風、活血通經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防治肝陽上亢引起的中風先兆徵狀。

石決明30克(先煎)、生代赭石30克(先煎)、生龍骨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天麻10克、鉤藤12克、丹參15克、葛根30克、桑葉10克、懷牛膝15克、菊花10克、雞血藤15克、白芍10克。服用方法為每日一劑,水煎,早晚分服,可連續服用2至3個月。本方有效穩定肝陽上亢所引起的高血壓,改善血壓波動引起的眩暈頭疼、心情急躁、失眠多夢等徵狀。

膽固醇增高 血脂紊亂
除了血壓升高或波動,血脂代謝紊亂也是中風的潛在因素。因此,糾正血脂紊亂也是預防中風的重要手段之一。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質異常增高是血脂紊亂的主要特徵,這相當於中醫所說的痰濁壅盛,阻塞經絡,是引起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糾正血脂異常因而顯得十分重要。除了注意飲食外,可用以下的處方煎水代茶,長期服用,能起到降脂、保護腦部血管、預防中風的功效。

決明子6克、山楂6克、杭菊花4克、澤瀉5克、桑葉4克、苦丁茶2克、絞股藍8克。每日一劑,煎水代茶,連續服用3至4個月,能逐漸顯示效果。

除了中藥治療外,針灸在預防中風發作也有確切療效。針灸選穴包括足三里、太冲、太溪、豐隆、懸鐘、合谷、頭維、率谷等。每周針刺1至2次,連續治療3個月到半年,能起到舒經活絡、祛痰開竅的效果,降低中風發作風險。如能針藥同施,效果更佳。

中風為一種常見的重大疾病,臨牀表現較為複雜。如發現中風高危因素,建議及早找中醫診治,接受及時個體化治療,有效預防中風發作。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