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7 月
日期: 2021年7月19至30日
內容: 進入社區,為弱勢社群學生提供教學支援服務
日期: 2021年5月27日
時間: 上午
到訪學校: 萬鈞伯裘書院
活動: 觀課
日期: 2021 年6月15日
時間: 下午1時至3時30分
到訪學校: 顯理中學
活動: 觀課
請參考英文版
2021年 6月 30日(星期三)人工智能與數學教育
講者: 趙建豐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系)
時間∕模式: 下午 5:30 – 6:30 實時網上視像研討會(Zoom)
對象: 中、小學數學老師及有興趣的教育同工 內容摘要 人工智能技術(AI)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已經超越了專業和學術研究的範疇,有必要將 AI 教育從專業人士轉移到主流,並讓我們的學生學習這些新興技術。最近,世界各地中小學的 AI 教 育已全面展開。數學思想在人工智能技術中起著關鍵作用,介紹這技術的不是僅僅因為它具有解決難 題的能力,還因為它具有數學性質。它使我們能夠了解當前世界,從而幫助我們採取行動面對未來的 挑戰。在這講座,講者會講述現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定義,並討論它與數學教育的關係。
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電子科技與體現數學學習
2021年4月28日(星期三)電子科技與圖像化數學思维
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電子科技與建構主義式數學解難
講者: 吳藹藍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系)
時間∕模式: 下午5:30 – 7:00實時網上視像研討會(Zoom)
對象: 中、小學數學老師及有興趣的教育同工 在一系列三個研討會中,講者將會分享在各種形式的電子科技學習環境中,數學教與學的理論思想和研究原理。這些電子科技學習環境包括:3D打印、用於數字學習的觸屏式APP、動態幾何平台(例如GeoGebra和Desmos),以及可視化程式設計(例如Scratch)。講者從自己在數學課堂進行教學和研究時應用這些科技的經驗出發,輔以中、小學教學例子說明,討論有關以下教學法的建議及應用:將數學教育從線性、抽象和紙筆為主的特徵轉變為包含多種模式、動手實踐和應用現代技術的特徵。這三個研討會將分別涉及:(一)電子科技與體現數學學習;(二)電子科技與圖像化數學思维;(三)電子科技與建構主義式數學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