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教導學生有關健康午餐的概念呢?
一頓令孩子「吃飽」的午餐固然能讓他們有精神和氣力完成下午的課堂和學習活動,並取得預期的學習果效,但長遠來說,習慣進食「健康」的午餐就更能讓孩子獲得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具備充分條件發揮生長的潛能。
衞生署(2017)建議每份供應給小一至小三學生的午膳應含有︰最少4份穀物類(每份 1/5碗飯或1/3碗意粉)、最少1份蔬菜、1至2份肉、魚、蛋及代替品、最少1份水果類、最多2份油脂類。至於每份供應給小四至小六學生的午膳應含有︰最少5份穀物類(每份1/5碗飯或1/3碗意粉)、最少1份蔬菜、11/2至21/2份肉、魚、蛋及代替品、最少1份水果類、最多2份油脂類。量度各類食物的重量是判斷餐膳是否合乎營養標準的準確方法,假如未能量度食物的重量,亦可用肉眼以3:2:1的準則來判斷,就是假如把一個餐盒容量平均分為6格,穀物類應佔3格,蔬菜佔2格,而肉類(及其代替品)則佔1格。綜觀現時本港學校供應午膳的情況,雖然多數都符合標準,但不時仍會發現穀物類分量不足、肉類分量過多或蔬菜分量過少的情況。根據指引,添加油脂的穀物類(如炒飯、炒麵)、脂肪比例較高的肉類(如排骨和連皮的禽肉)、加工或醃製食品(如叉燒、香腸、雪菜)的供應次數不宜超過兩次(以每週五個上課天計算),至於油炸食物(例如炸雞塊、炸排骨)和鹽分極高的食品(如鹹魚、鹹蛋)更不應在任何午膳款式中供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2017)。
本港小學生普遍留校午膳,教師應把握機會進行營養教育,加強與午膳供應商的溝通及監察,為學生提供健康午膳,營造健康的飲食環境。學校在推行健康午膳時,教師面對的另一項難題,就是儘管供應商樂意提供健康的午膳選擇,有部分學生仍然不喜歡吃,導致食物還是往垃圾埇裏去,造成浪費。因此,教師的角色尤其重要,在改變環境的同時,我們要令學生明白及願意接受健康的食物,啟發他們思考飲食與健康的關係,鼓勵他們作明智的選擇。本教材以生活化的形式和有趣手法,逐步引導學生將健康飲食原則應用在午膳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