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引導學生有關食物安全的概念呢?
香港位於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食物容易滋生細菌。據衞生防護中心發布的健康統計數字顯示,於2017年呈報的食物中毒個案達214宗(最新的統計數字請參考︰www.chp.gov.hk/tc/statistics/submenu/index.html),主要由細菌引起。最常見引致食物中毒的細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沙門氏菌,以及存於水產的副溶血性弧菌等。當食物沾上細菌後,細菌便會在合適的生存環境下迅速繁殖及產生毒素。人吃進帶有細菌或毒素的食物,便有機會引起消化系統不適,出現嘔吐、肚瀉、腹痛等徵狀。這類經由飲食傳播的疾病俗稱「食物中毒」,大部分個案的病情輕微,但嚴重的話,可導致細菌感染和身體脫水,少數甚至死亡。除了致病的細菌,其他可引致食物中毒的病源包括︰在大自然存在的生化毒素(例如雪卡毒素、發芽馬鈴薯等)、化學物(例如農藥、重金屬污染、非法使用食物添加劑等),以及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由於不同病源的預防方法有所不同,本課只針對細菌在室溫快速繁殖的特性,分析細菌在食物滋生的十種常見原因,並從保持清潔、分隔生肉與其他食物、將食物徹底煮熟和妥善冷藏四方面著手,教導學生食物安全知識,讓他們無論在家中、學校或外出用膳時,皆能學以致用,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都,擁有「美食天堂」的美譽,人們能在香港品嚐本地及世界各地的美食。只是,假若食肆和食客忽略食物安全,美食有機會成為細菌的溫床,令細菌隨着食物廣泛傳播,危及食客健康。我們不難從報章發現,不少集體食物中毒個案皆發生於提供自助餐的食肆,這是因為提供自助餐的地方人流眾多、食物長時間存放在適合細菌滋生的環境中,或是生熟食物處理不當導致交叉污染等。從教育角度看,與學生探索時下的飲食文化,剖析本地新聞,有助提升學生對食物安全的興趣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