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study-led-by-cuhk-shows-robotic-assisted-bladder-removal-with-intracorporeal-urinary-diversion-reduces-blood-loss-and-enhances-post-operative-recovery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study-led-by-cuhk-shows-robotic-assisted-bladder-removal-with-intracorporeal-urinary-diversion-reduces-blood-loss-and-enhances-post-operative-recovery

中大領導亞洲多地專家進行研究顯示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手術」減出血量及加快術後痊癒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ARC)」透過手術機械人將整個膀胱切除,在全球各地獲得愈來愈廣泛的認可。切除膀胱後,膀胱癌患者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尿路重建手術,例如重建一個「新膀胱」。尿路重建一般以開放式手術完成(即體外尿路重建, ECUD)。近年,醫學界引入體內尿路重建(ICUD),而整個手術可以微創方式完成。

 

為了解RARC連同ICUD一併進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亞洲9間研究中心,比較傳統ECUD與相對複雜和技術要求更高的ICUD之術後情況。研究顯示,與ECUD相比,ICUD的失血量和住院時間分別減少22%和12%。同時,ECUD及ICUD兩個研究組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相若。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發表。

 

機械人輔助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連體內尿路重建 為泌尿外科最複雜手術之一

 

膀胱癌位列全球常見癌症第11名。癌細胞尚未擴散的肌肉入侵性膀胱癌患者一般可接受RARC進行治療。2017年,來自日本、韓國、泰國和內地等亞洲多地的膀胱癌專家聯手成立「亞洲RARC聯盟」,旨在建立一個「亞洲 RARC 數據庫」,以了解更多關於 RARC的潛在好處和缺點。

 

尿路重建是全膀胱切除後的一個重要步驟,重建方法包括建立迴腸造口或重建一個新膀胱。前者是利用一段小腸將尿液從兩邊腎臟經腹部造口引導到病人體外的收集袋;後者則是將一段較長的小腸重建成一個存放尿液的容器,以替代原有的膀胱,讓病人日後可如往常排尿。不論哪一種尿路重建方法,都可在體外或體內進行相關重建步驟。

ECUD是現時的標準做法,但醫生需要將病人的小腸取出體外進行重建步驟,因此會造成一個長15至20厘米的傷口。至於ICUD的所有步驟都在病人腹腔內進行,可以達到真正的微創效果,但其技術要求比ECUD高。

 

吳志輝教授

吳志輝教授

張源津醫生

張源津醫生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教授及中大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吳志輝教授指出:「以RARC配合ICUD進行治療,被認為是泌尿外科中最複雜的機械人輔助手術之一,醫生一般需要 30 個案例的經驗才能達到一定的手術熟練程度。由於這種精細的手術有望減少患者接受RARC後的創傷,因此有必要進行研究,比較ICUD及ECUD的手術表現。」

 

體內尿路重建能減少患者手術出血量及住院日數

 

中大醫學院泌尿外科團隊領導亞洲多地專家,分析2007年至2020年期間來自「亞洲 RARC 數據庫」的 556 名膀胱癌患者數據,當中55%患者曾接受ICUD治療,其餘45%則接受了ECUD治療。兩組結果比較顯示,ICUD的失血量比ECUD少22%,住院時間也短12%。兩組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相若。詳細結果如下:

 

ICUD 研究組

307 人)

ECUD 研究組

249 人)

失血量(毫升)

423

541

住院日數(日)

16

18

嚴重併發症發生率%

15

17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助理教授張源津醫生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體內尿路重建方法與體外方法同樣安全和可行,意義重大。體內尿路重建更為患者帶來失血減少和住院時間縮短的額外好處,我們可以說 RARC配合ICUD有望成為治療肌肉入侵性膀胱癌的最佳微創治療方法。」

 

更多新聞稿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吸煙為全球膀胱癌主因 聯同多國專家制訂「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的臨床指引

研究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

中大及浸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

研究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中大發現能預測「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成效的指標 可避免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術後出現副作用

研究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中大完成全球首個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臨床研究 證新技術有效深入以往難達位置進行精準治療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調查顯示 全球泌尿科服務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嚴重推遲

研究
中大成立何善衡泌尿中心加強本地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中大成立何善衡泌尿中心加強本地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臨床服務
中大評估及治療逾300名因吸食氯胺酮而患有排尿功能障礙青年 最新研究證實綜合消炎治療能顯著改善病情

中大評估及治療逾300名因吸食氯胺酮而患有排尿功能障礙青年 最新研究證實綜合消炎治療能顯著改善病情

研究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與海外外科專家聯合建議 新冠患者將手術延後七星期以減低死亡風險

國際合作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公布首3,500名市民篩查結果 顯示「一站式多樣癌症篩查」有效

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公布首3,500名市民篩查結果 顯示「一站式多樣癌症篩查」有效

健康推廣計劃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中大成功應用混合手術室「經氣管微波消融術」 無創治肺癌成亞太首例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中大與世界頂尖學府加強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合作 重塑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未來發展

國際合作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中大利用「混合手術室」結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 實時影像追蹤及抽取微細病變組織 能診治少至2毫米肺部腫瘤

外科創新技術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港韓瑞三地學者聯手研頂尖醫學科技 創新納米技術治療消化道及心血管疾病

國際合作
中大進行全球首項大型青少年流行病學統計 發現濫用冰毒會引致下尿路症狀

中大進行全球首項大型青少年流行病學統計 發現濫用冰毒會引致下尿路症狀

臨床服務
中大醫學院研「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治前列腺肥大 9成病人經新法治療後可正常排尿

中大醫學院研「前列腺動脈栓塞術」治前列腺肥大 9成病人經新法治療後可正常排尿

臨床服務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中大醫學院成功植入「脈衝產生器」醫治胃酸倒流

外科創新技術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正式開幕 多功能設施有助提升手術成效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正式開幕 多功能設施有助提升手術成效

臨床服務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將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中大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助預防大腸癌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青少年泌尿治療中心今天開幕

中大青少年泌尿治療中心今天開幕

捐款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腦刺激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

中大率先在本港利用深腦刺激治療遲發性肌張力失調症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率先發現吸毒劑量對青少年膀胱功能有負面影響

中大率先發現吸毒劑量對青少年膀胱功能有負面影響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