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tart main content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gerald-choa-neuroscience-centre-unveils-mystery-of-how-brain-learns-motor-skills
https://www.med.cuhk.edu.hk/press-releases/cuhks-gerald-choa-neuroscience-centre-unveils-mystery-of-how-brain-learns-motor-skills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破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原理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新成立的「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成功透過尖端神經生理學技術,記錄由實驗大鼠神經細胞發出的信息,以拆解動作記憶於大腦內形成的複雜過程,從而解釋高等動物如何學習新的動作技能。研究結果有助加深認識可造成肢體動作障礙的腦科疾病,例如柏金遜症及中風等,以開發更有效的治療。結果已刊載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克服技術障礙 成功記錄及分析由多個神經細胞同時發出的海量信息

動作技能是一種刻意運用肌肉執行某種特定行為的功能,例如寫字、步行、踏單車等,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眾所周知,每學習一種新的動作技能皆需要透過重覆練習來掌握,但生物醫學界一直未能了解重覆地練習一個動作,到底如何影響大腦的運動神經系統。

 

中大醫學院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與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容永豪教授和副教授柯亞教授共同率領的研究,應用了尖端神經生理學技術,記錄實驗大鼠在學習新動作技能時,牠們大腦運動皮質內神經細胞所發出的活動信息。柯亞教授表示:「今次研究最具挑戰性之處,是要在實驗大鼠學習動作技能的過程中,準確記錄由多個神經細胞同時發出每分鐘數以千計的神經信號,而記錄的時間為期逾一周。」

 

此外,在負責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李茜博士努力下,團隊成功透過尖端的統計學及機器學習技術,處理及分析收集到的海量信息,呈現出記憶於大腦形成的脈絡。李茜博士於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現正在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

 

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主要研究員之一、同為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講師高浩醫生補充:「研究另發現,當大腦運動皮質缺乏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運動技能的記憶便難以形成。這情況可見於部分柏金遜症患者,相關的研究發現有助解釋為何此症患者病發後會失去學習動作技能的能力。」

 

研究團隊期望,透過今次研究結果,協助醫學界了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的機理,以幫助運動神經系統失去功能的患者,發展更有效的治療。

 

新成立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 勢在研究領域中發揮主導作用

今次研究為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的代表項目之一。中心於今年年初成立,並以中大醫學院創院院長蔡永業教授命名,希望透過聯合校內各個對腦神經科學感興趣的學術單位,促進這領域的研究發展。中心的使命是通過重要且達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在腦神經科學研究中發揮主導作用,造福社會。多名積極參與基礎、轉化及臨床神經科學研究的中大學者,均為中心成員。在容永豪教授及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教授的共同領導下,中心會在大腦行為機制、腦疾病遺傳基礎,以及神經血管生物學和疾病這三大研究範疇繼續發展。

 

容永豪教授表示:「我們對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的成立感到相當鼓舞。目前,中心正進行一系列的研究項目,預計這所新研究中心將在未來幾年,就神經科學基礎及轉化研究有新穎且重要的發現。」

 

對於得到慷慨捐款以成立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莫仲棠教授亦表示:「 我們相信此中心能加強對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以研發更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法,緩解患者的病情,並減輕社會的負擔。」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一項最新研究,成功拆解動作記憶於大腦內形成的複雜過程。(左起)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柯亞、教授容永豪,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講師高浩醫生。

中大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一項最新研究,成功拆解動作記憶於大腦內形成的複雜過程。(左起) 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柯亞、教授容永豪,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講師高浩醫生。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李茜博士透過尖端的統計學及機器學習技術,成功克服技術障礙。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李茜博士透過尖端的統計學及機器學習技術,成功克服技術障礙。

研究團隊記錄來自實驗大鼠大量由神經細胞發出的活動信息,並利用尖端的數據處理方法,呈現動作記憶在大腦內形成的脈絡。

研究團隊記錄來自實驗大鼠大量由神經細胞發出的活動信息,並利用尖端的數據處理方法,呈現動作記憶在大腦內形成的脈絡。

更多新聞稿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中大研究發現引起壓力行為反應的大腦訊息傳遞路徑 為探究腦部疾病引致的異常重複行為提供基礎

研究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中大聯同理大及西悉尼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神經系統產生更高效能跑步方法的機制

研究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本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絕大部分為60歲或以上 中大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策略 照顧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

研究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中大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 跨學科研嶄新方法 減慢柏金遜病程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中大研究發現「認知靈活性」調節機制 多巴胺失調可致靈活性受損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中大研究發現維持體內鐵質水平之關鍵物質 如缺乏可致過量鐵質積聚 損害主要器官

研究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中大全球首個「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家庭研究 揭柏金遜病家族遺傳傾向高達6倍 追蹤初期症狀如便秘 可提前20年介入柏金遜病

研究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中大為本港老化人口制訂標準化認知測試 及早辨識認知障礙症患者

臨床服務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中大開展全球首個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阿茲海默症研究

研究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脱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研究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中大成立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設立一站式簡易網站提供認知障礙症資訊

研究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中大成立全球首個華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研究登記冊

研究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中大篩查發現每三名社區長者就有一人患腦小血管病 藉世界中風日呼籲及早預防

臨床服務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中大與養和醫院攜手研究 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睡眠行為障礙或是腦退化先兆

研究
首位香港科學家晉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三甲 中大優秀醫科生致力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首位香港科學家晉身Eppendorf and Science神經生物學獎三甲 中大優秀醫科生致力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獎項及榮譽
中大研究證實中風可誘發老人認知障礙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認知障礙症病發機會

中大研究證實中風可誘發老人認知障礙症 保持血管健康有助降低老人認知障礙症病發機會

研究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中大研究揭開蟎蟲進化史 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研究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中大聯同港大及倫敦大學學院破解基因突變引致先天性巨結腸症機制 為開發嶄新治療方案提供線索

研究
中大全球首證由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 能有效臨床偵測三類早期認知障礙疾病

中大全球首證由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 能有效臨床偵測三類早期認知障礙疾病

研究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研究
中大醫學院神經科學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20」

中大醫學院神經科學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20」

獎項及榮譽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B細胞及基因GPR18可預測多種癌症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中大發現糖尿病或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致病潛在機制

研究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中大醫學院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標記 可在頭頸癌患者中預測長一倍的存活期

研究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中大為5,000港人免費驗腦 開展人口基礎研究追蹤本港腦健康狀況

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力爭成世界領先生物醫學中心 培育頂尖生物醫學專才 開拓高端「轉化醫學」研究

里程碑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中大港大合作開展復發性卵巢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免費為百名本地病人提供分析

研究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引致中風個案15年間上升3倍 宜及早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研究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突破性結果有助發展個人化治療

中大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突破性結果有助發展個人化治療

研究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中大公布「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新發現 揭示心血管疾病治療新方向

研究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中大推全球首項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檢測卵子質素研究 破解卵子老化及女性不育之謎

研究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中大教授成為全球首位華人獲頒「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 全球首創「脈磁激法」助中風患者復修腦部功能及促進機能痊癒

獎項及榮譽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中大與全球30多國專家合作研究 發現小中風新藥物療法

研究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中大與多國中風專家領導一項全球研究 發現及早評估與治療「小中風」可降低七成中風風險

研究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中大聯同國際專家發現引致腦退化基因 為治療及預防「阿茲海默氏症」帶來新方向

研究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中大率先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技術以確定腦部手術範圍 有效提升複雜性腦癇症手術成效約三成

外科創新技術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中大倡議新藥物治療標準逆轉腦血管硬化

研究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中大領導團隊全球率先破解粉塵蟎基因組 為吸入性過敏疾病提供診斷及治療新方向

研究
呂志和博士創新醫學傑出教授公開講座 腦神經學專家Steven Cramer教授主講「腦中風後的修復」

呂志和博士創新醫學傑出教授公開講座 腦神經學專家Steven Cramer教授主講「腦中風後的修復」

教育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中大與理大攜手在威院推行24小時遠程中風溶栓治療服務

臨床服務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中大公布小中風的最新藥物治療方法

研究
中大優秀醫科學生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

中大優秀醫科學生拆解腦神經網絡之謎 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

醫學教育
中大證實體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風者的腦血流供應

中大證實體外反搏法有效增加缺血性中風者的腦血流供應

研究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中大與美國專家攜手合作進行臨床遺傳學培訓 設立本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國際合作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中大成功研發全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 有助糖尿病患者預防中風

研究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中大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今天正式開幕

里程碑
中大證實無創性手術能有效治療腦動靜脈畸形

中大證實無創性手術能有效治療腦動靜脈畸形

臨床服務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亞洲病人新喜訊 中大最新臨床研究 腦支架擴闊窄血管 手術成功率近九成六 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

研究

我們的專家

醫學院的許多專家都可以接受媒體採訪。
點擊此處查看專家名單或聯繫我們。